关键词:小学美术、分层教学、组织策略
在过去以文化课为中心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学科可有可无,小学生很少会参与美学发现、探究与创造活动,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化发展,小学学校的课程结构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丰富,美术教育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科目。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开放的教学政策,切实组织分层教学指导,让更多的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受益,使其切实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美术表现能力与美术创造能力。
一、以学情分层确定分层课时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美术教学本身便应该根据学情特点来设计课时目标,那么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小学美术教师也要客观分析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差异来设计层次化的课时目标,促使小学生全员参与到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分析课时任务时,小学美术教师要综合分析各层小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与未来发展潜能,保证课时目标的驱动作用,为构建有效的美术课堂做好充足准备。
就如在“美术百宝箱”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课时目标,希望小学生可以在恰当的目标驱动下实现学习进步。基础层次的课时目标是:小学生要观察生活,整理生活中各个物体的颜色、制作材料等基础知识,归纳这些实物的用途。这个课时目标可以让小学生从生活角度去搜索手工材料,只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一定要求,比较适合一些动手操作能力较低,美术创意也不足的学生。中等层次的课时任务是:利用生活材料设计一些实用工具,积极完善动手操作经验。这一课时任务比较适合本班对色彩、造型不敏感,但是本身却十分喜欢手工的学生。最后一层的课时任务为;利用生活材料制作手工模型,设计独特的造型、色彩,以便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发展自己的艺术修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课堂差异性效果确定分层美术作业
层次化的美术作业本身就是帮助小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所设计的,如果小学生以不同的进步程度学习了美术知识,也必然需要根据不同的学情特点来设计课后作业,以便真正优化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结果来设计分层的课后作业,让各层小学生均可参与科学的课后实践作业设计、制作活动中。如此,则可逐步提升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其实现自主进步。
就如在“插插接接”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组织本班学生学习了插接的基本构成方法,使其自主制作纸雕塑,切实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其能够在色彩、造型方面发表个性化的艺术见解,自主制作立体造型。待课堂美术创作活动结束之后,笔者会直接设计层次化的课时作业,即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制作全新的纸雕塑造型。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所以笔者要求他们在课时作业中重复插接技艺练习,希望学生可以真正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以差异教学效益完善分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随着教学活动进行过程性、结果性价值判断的教学因素,本身应该客观、全面反映出小学美术教学的现实效益。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是以考试评价为主的,缺乏针对性,且受到周期限制,难以帮助各层小学生及时发展自己的美术素养。因此,在分层教学结构下,小学美术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客观差异来组织分层教学评价,根据各层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及时反思美术学习过程与具体结果,从而更好地改善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行为。
就如在“奇妙的对印”一课教学结束之后,笔者就围绕本班各层学生的美术学习行为与具体成效组织了差异性教学评价。比如,针对一些心理素质较好,美术创作能力较好的学生,笔者就根据他们在对印制作活动中的实践表现肯定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也客观指出了现存问题,监督学生调整了对印的基本操作方法。但是,对于本班美术基础薄弱,且心思敏感,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笔者则会以激励性语言去评价学生,以学生的积极表现为主,结合心理健康辅导完善了赏识评价。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组织分层教学活动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情的掌握,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利用各个途径去帮助小学生客观审视美术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美术表现与创作过程中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静.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浅谈小学美术有效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172-173.
[2]仲广丽.小学美术差异教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操作[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128.
论文作者:王朔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美术论文; 学生论文; 课时论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美术论文; 作业论文; 评价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