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非常态势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态势论文,形态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主体形态即人的总体状况。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以人为对象的。所以,尽管涉及诸多客体,仍可以说,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体建设。因此,认真地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体形态及其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对于我们深刻地理解、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二届、十四届两个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决议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体形态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很有必要的。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非常态势
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和发展自身的历史。马克思认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30 页)人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能动地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处于社会的中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运动,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社会主体形态的研究。
马克思对社会主体形态的一般发展规律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如果不考虑人类在蒙昧时代对自然的依赖关系,社会主体形态一般要经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04 页)在其他著作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论述。在《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中,都把第三阶段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综合马克思的多处论述,一般学者都把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称为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自由人的联合体。在一般情况下,即在人类社会必然发展的过程中,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即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农业社会技术形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社会交换形态下的社会主体形态;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即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工业社会技术形态、商品经济社会交换形态下的社会主体形态;自由人的联合体,即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全面自动化社会技术形态、产品经济社会交换形态下的社会主体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未来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中,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主体形态,就是与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全面自动化社会社会技术形态、产品经济社会交换形态相对应的。
但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未来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走向衰亡以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资本主义准备好的物质文化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已经出现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社会,则都是在东方资本主义不很发达或很不发达的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是与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方位、发展起点显然不同,因而社会形态也必然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还必须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下走完的社会技术形态的工业社会和社会交换形态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路。那么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体形态,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它的发展变化又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规律呢?
(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形态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而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仍分别处于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发展阶段,有的还刚刚开始向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转变,所以,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社会主体形态的发展则呈现出一个广阔自然区间的非常态势。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形态显然与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与社会主体形态同步发展的。它们的社会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阶段,社会技术形态是全面自动化阶段,社会交换形态是产品经济阶段,社会主体形态是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而我们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与工业社会甚至农业社会的社会技术形态、商品经济甚至自然经济的社会交换形态并存,社会主体形态既有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基础,又有形成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技术形态(工业社会)和社会交换形态(商品经济)基础,甚至还有形成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技术形态(农业社会)和社会交换形态(自然经济)基础。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形态既有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第三阶段——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成分,又不可能像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那样完全处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发展阶段;既有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第二阶段——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成份,又不可能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完全处于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发展阶段;既有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第一阶段——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成份,又不可能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那样,完全处于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发展阶段,而呈现出一个从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到自由人的联合体跨越人类社会主体形态发展全过程的广阔自然区间。
(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打破了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产生了新的平衡趋势。这种平衡趋势决定了受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影响和制约的社会主体形态处于极不稳定和快速运动的状态,既存在着快速进步的契机,又潜伏着快速演变和倒退的危险。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以所有制关系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使社会经济形态大大超前于社会技术形态和社会交换形态,大大地拉开了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技术形态和社会交换形态之间的距离,打破了它们之间原有的相对平衡关系。这种失衡的状态又立即形成了新的平衡趋势。这种平衡趋势决定了当代东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形态都处于快速运动、极不稳定的状态。受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技术形态和社会交换形态的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体形态在其广阔的自然区间内,也同时存在着快速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发展的契机和快速向人对人的关系倒退、快速向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演变的危机。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形成以后,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在路线上、政策上不犯错误,实现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体形态在其广阔自然区间内快速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移动是完全可能的。
在工业社会社会技术形态和商品经济社会交换形态发展尚未成熟的情况下,率先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打破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意义就在于制造并利用新的平衡趋势,发挥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优势,使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和社会主体形态快速发展,以率先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关系)为基准,在更高的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实现包括社会主体在内的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我们不懂得对这个新的平衡趋势的利用,率先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就失去意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优势也无法发挥。不去推动生产力(社会技术形态和社会交换形态)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就变得毫无意义;不依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优势,生产力发展也不可能有高速度;生产力不能快速发展,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会倒退回去。这个规律表明,及时抓住历史机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东方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唯一可能的道路。但是,如果我们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不能自觉地利用由于破坏了旧的平衡关系而产生的新的平衡趋势,不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优势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是毫无意义的,也是要倒退回去的。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体形态,由于同时受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和工业社会社会技术形态、商品经济社会交换形态,甚至农业社会社会技术形态、自然经济社会交换形态的影响,同时存在三种必然运动趋势。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介入,这三种必然运动趋势都不可能成为决定社会主体形态发展方向的主导趋势。这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本身不能直接决定社会主体形态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在其广阔自然区间内的三种必然运动趋势是:
第一,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发展的趋势。
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全面自动化社会社会技术形态、产品经济社会交换形态相适应的社会主体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广阔自然区间内,自由人联合体的成分和向自由人联合体发展的必然运动趋势,一方面因得到社会经济形态的肯定而存在,另一方面又因受到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的否定而立足不稳。特别是在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主体意志和主体行为的介入,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向自由人联合体发展的趋势必然要受到严重的抑制。
第二,向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演变的趋势。
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工业社会社会技术形态、商品经济社会交换形态下的社会主体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广阔自然区间内,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成分和向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演变的必然运动趋势,一方面因得到工业社会社会技术形态、商品经济社会交换形态的肯定而存在,另一方面因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否定和残留的封建意识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而受到抑制。
第三,向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倒退的趋势。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广阔自然区间内,人对人的依赖关系成份和向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倒退的趋势存在的物质依据,在初始阶段,是有些国家社会技术形态处于农业社会末期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转变时期;社会交换形态处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末期或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转变时期。但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这种物质依据会逐步消失。它不仅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否定,也受到工业社会社会技术形态和商品经济社会交换形态的否定。它的存在主要是靠残留的封建意识形态的影响。
以上三种趋势同时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没有主体意志、主体行为的介入和精神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这三种趋势互相制约的结果,是哪一种趋势也成不了能够决定社会主体形态发展方向的主导趋势。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分别从不同方向对社会主体形态产生影响,这三种影响互相制约的结果是哪一种影响也不能决定社会主体形态的发展方向。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决定社会主体形态的发展方向。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此前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此后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不同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非常态势,使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既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也将不同于以后任何社会的特殊意义。
1.“关键的一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非常态势,使精神文明建设在决定社会主体形态发展方向问题上成了“关键的一票”,从而直接决定社会主体形态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非常态势之下,如果精神文明的性质有利于社会主体形态向自由人的联合体方向发展,如马克思主义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广阔自然区间内向自由人联合体发展的趋势就得到强化,向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演变的趋势和向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倒退的趋势就得到抑制,向自由人联合体发展的趋势就成了决定社会主体形态发展方向的主导趋势;如果精神文明的性质有利于社会主体形态向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演变,如资本主义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广阔自然区间内向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演变的趋势就得到强化,而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发展的趋势和向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倒退的趋势就受到抑制,向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演变的趋势就成了决定社会主体形态发展方向的主导趋势;如果精神文明的性质有利于社会主义形态向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倒退,如封建主义的,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广阔自然区间内向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倒退的趋势也完全有可能成为决定社会主体形态发展方向的主导趋势。
2.突出的地位。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由东方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为代表的社会主体深刻认识并科学运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积极自觉地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自由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是社会全面进步最积极、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以人为对象的精神文明建设必然居于突出的地位。
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前,虽然每个人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希望,有各种各样的理想,但是,因为他们既不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不能形成有共同意志的强大社会力量,所以无论怎样奋斗和抗争,历史还是盲目地必然发展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无产阶级由一个自在的阶级变成了自为的阶级,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认识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式才有可能由盲目的必然发展变成自觉的自由推进。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说:“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这里说的就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必然发展和自由推进问题。中国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但是有没有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科学把握和成功运用,是自觉地推进还是盲目地发展,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没有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中国的现代历史仍将是一段盲目地发展历史。在这种由社会主体自觉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情况下,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及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及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人的自觉活动肩负了双重任务,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双向作用。他们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再不仅仅是动物式的适应了。他们把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不再以直接的原始的形式而是通过人的行为影响历史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自觉行为关系重大,直接关系到自由推进进程的继续或中断,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或失败;责任也重大,它不仅要科学地而不是机械地反映和传递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要求和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要求和作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要求和作用,而且能动地反映和传递马克思主义科学、进步的思想意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如此重要的位置和重大的作用、重大的责任,必然要求把以人为对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非常突出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总战略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我们必须遵照邓小平的指示,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的目标选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有些人往往只强调社会技术形态和社会交换形态的落后,及社会主体形态中相应的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成分的存在,而忽略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先进,忽略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个极为重要的实际,忽略了与此相应的社会主体形态中自由人的联合体成分的存在,忽略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党员的存在,忽略了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官兵以及各条战线上广大知识分子的无私奉献精神,忽略了这一切之后,那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吗?再说,我们强调从实际“出发”就是把实际当做出发点即起点。“出发”总是以某个目标为前提的,没有目标,就不存在“出发”的问题。在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个“实际”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可是,我们党并没有因为有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而脱离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恰恰相反,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有了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才比中国近代史上所有的仁人志士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更稳健地脚踏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地,流血牺牲,无私奉献,顽强战斗,终于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飞跃,完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多少仁人志士想完成而未能完成的事业,出色地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并且由此把国家引向了社会主义道路。目前,社会主义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它与解放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早已有了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确立,相应地,在社会主体形态广阔自然区间内已经有了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成分和向自由人联合体发展的必然运动趋势。那些仅仅因为考虑到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主张以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为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目标的同志,是会改变自己的主张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目标,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自觉地自由推进社会主体形态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发展。
那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怎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呢?
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体形态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发展服务,才能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有一种“西化论”,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主张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走“全盘西化”的路。这尽管只是少数人的观点,但打着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的旗号,迎合一部分人的崇洋心理,影响很大,我们必须向人民特别是年轻人说清楚,所谓西化就是资本主义化,用它来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只能使社会主体形态向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演变。还有一种“古化论”或曰“儒化论”,主张以儒家思想重建中华民族精神,要求中国的精神文明走“古化”或“儒化”的道路。它反映了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种保守、复古思潮。他们说是要让“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平起平坐”,实际上连“平起平坐”都还是假的。他们打着反对“西学”、反对“西化”的旗号,竭力恢复儒学的本体和主导地位,而将马克思主义排挤到一边去了,以儒学来指导精神文明建设。这样做的结果,必然造成社会主体形态向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倒退。所以,要想自觉地自由推进社会主体形态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给我们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的道路,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深刻认识、科学掌握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提出了当代东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开创了当代东方社会主义事业;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深刻认识、科学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开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它们各自处于这个四维(三维空间加时间)时空体系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位,紧密联系,互相支持,不存在任何冲突。我们必须努力掌握这个科学体系,才能正确地运用它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其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着力培养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力量。”“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 页)有些人把因背离马克思主义而导致的苏东失败,错误地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有些人错误地把因为在某些问题上没有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而造成的体制上的弊端和实践中的失误归罪于马克思主义;有些人错误地把我们正确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的社会主义改革,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纠正”,从而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失败了、过时了、正在被“纠正”,被抛弃,对现在还谈信仰马克思主义感到不可理解。所以,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科学地讲清楚,苏东的失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恰恰相反,正是它们背离马克思主义而造成的失败,正好说明我们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我们体制上的弊端不是马克思主义造成的,而是没有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造成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是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改正或抛弃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它和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共同组成当代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基本原理与应用理论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任何抵触或冲突。它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是科学社会主义应用理论的两个分支,它们之间同样没有任何冲突,既不能用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理论否定包括邓小平理论在内的当代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也不能用包括邓小平理论在内的当代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去否定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在讲清上述一系列问题,纠正把邓小平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西方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对立起来的错误,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出目前人为造成的困境,重新回到中学的课堂,回到它原来所在的教学、科研领域,才能帮助人们恢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道德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倡、努力培养共产主义道德。道德状况是社会主体形态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体形态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发展,首先要求逐步培养人的共产主义道德。有的人认为,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共产主义还远得很,现在讲共产主义道德还为时过早,没有必要。这是一种错误的和有害的观点。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即社会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吸取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道德成果,不断总结共产主义(即社会主义运动的道德实践而发展起来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道德规范,人们误以为它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其实它产生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运动过程,适用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过程,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的道德规范。在整个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都必须身体力行。我们不能想像,在三座大山的压榨下,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中,没有共产主义道德的支持,能够建立起共产党的组织,并且在极其困难、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开展革命活动。更不能想像,一旦放弃了共产主义道德,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还能继续下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用共产主义标准要求每一个公民,但必须用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国家公务员和每一个执行社会公务的公民,并且积极在全体公民中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的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权和整个社会主义国家机器就会变质,更谈不上自觉地自由推进社会主体形态向自由人的联合体发展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打破了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随即产生了新的平衡趋势,使各种社会形态都处于极不稳定和快速运动的状态。相应地,社会主体形态则呈现广阔自然区间的非常态势,并同样具有极不稳定和快速运动的特点。这种情况显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为生产力和社会主体形态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方面也存在着使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已经有自由人联合体成分的社会主体形态快速倒退的危机。而能否抓住机遇,促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体形态的快速发展,防止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体形态的快速倒退,关键就在于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特别突出的地位,负有特别重大的使命。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指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体发展的总体战略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形态理论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