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情报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效益论文,书目论文,情报论文,评价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价值标准是书目情报系统评价的关键。本文通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讨论,提出以社会经济效益作为书目情报系统的价值标准,试图为书目情报系统的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书目情报系统的任何评价方法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我们认为:书目情报的生产与服务应当用最小的劳动消耗或占用获取最大的劳动收益,充分而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其价值。因此,效益成为衡量书目情报系统的价值标准。但系统追求什么样的效益目标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关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讨论
1、书目情报生产与服务的效益有间接的,也有直接的。 书目情报生产为社会增加了精神产品,社会书目情报活动的代价(或社会费用)即投入与书目情报活动的社会利益(或利润)即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称为“社会净产值”,是衡量社会效益的基本但不是唯一的标志,因为它反映的只是生产的直接社会效益。于此同时,这种生产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种社会贡献。各种书目情报产品进入文献交流系统,对书目情报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能立即表现出来,是间接的社会效益。我国的书目情报生产特别重视社会效益,如推荐书目的产生和发展就反映了书目情报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由此书目的教育作用与学术作用也融为一体。书目数据库的建立亦如此,如中央档案馆建立的“革命历史档案数据库”既有直接也有间接的社会效益。
书目情报生产的经济效益中,产品投入市场获得的利益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这种具有明显经济特征的效益是直接的。也即,书目情报生产的投入、消费一定数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投资和劳动者数量比较明显。然而,具体到每一个书目情报产品,其消耗很难以有标准的劳动时间,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虽然一段时间内直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但书目情报产品反复利用,这种持久作用无异于增大了产出,这部分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间接的。
书目情报服务具有“弹性”特征[1],其效益标准值得注意。 服务的社会效益表现在为读者迅速及时地提供书目情报,节约了用户的时间,这就使得书目情报服务在社会服务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必须将书目情报资金、人员、设备和产品合理布局,充分利用书目情报资源,服务在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福利待遇、职业培训、智力结构等方面付出的代价所取得的为用户省力省时的社会效益是直接的。而书目情报服务加速了文献传播,是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这个渠道为知识生产、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营养,这种社会效益是间接的。例如,中科院成都图书馆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对环境生态影响的研究与论证,查询了北京等地30多个单位的1000余种内部资料、1000多种期刊,英、德、日、俄15种检索刊物,联机检索了DIALOG系统的4 个数据库,收集到中外文资料1000多份, 外文文摘500 多条, 作题录卡片5000余张[2],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优质的书目情报服务。 这项服务中为科研人员节约的劳动时间表现为直接社会效益,而它对于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是现实的,与该工程的未来联系起来其意义又是深远的。
经济效益在书目情报服务中主要表现为有偿服务,用户使用书目情报资源以及书目情报人员为用户服务所付出的劳动获得的效益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而通过服务,用户获得书目情报后,减少科研重复和经费浪费,特别是知识和信息被用户吸收可以增加创造的机会并转化为生产力,使文献信息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用户获取书目情报的过程也是进行知识更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过程,这种投入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但这种间接的经济效益具有滞后性。
2、书目情报系统的效益是其功能的反馈。效益是复杂的, 系统要在文献信息交流系统中发挥自身功能,首先要注意社会效益,这是由文献信息流和用户需要对书目情报系统的影响决定的。从文献信息流的角度,社会赋予书目情报系统以文献信息流控制的使命,而这种控制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基础工程。书目情报系统从分析、设计到运行,其生命周期较长,不能立即发挥作用并收回成本,这就决定了书目情报系统不是经济部门,不是只为了销售而生产或为了利润而服务,而是为一个国家、一种类型、一个学科、一种语言的文献信息流控制付出相当代价。只要达到了控制目的,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从用户需要的角度,用户第一的观念能促进社会效益的实现。
然而,以社会效益为目标,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片面强调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的弊端。表现在:(1)过份强调社会效益, 书目情报系统没有经济制约,为用户服务通常是被动的。(2 )由于只强调社会效益,书目情报生产不看市场需要,大大影响了书目情报产品质量。 (3)强调社会效益,缺乏管理意识,导致书目情报资源的浪费,一些设备长期闲置,产品得不到推广应用,仅仅表现为图书馆研究的成果而不是市场需要的工具。(4)强调社会效益导致书目情报人员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地发挥,服务没有表现出直接的效益。(5)由于忽视经济效益, 系统重投入而轻产出,导致书目情报投资的浪费,这是片面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弊端。
在这方面,我国50年代以来有过深刻的教训,一方面强调社会投入不够;另一方面大量投入只获得极小的效益;一方面强调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用户高质量服务需求。国家对于书目情报系统的投入是有限的,有限投入如何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管理。80年代,我国书目情报系统还是靠补贴生存,书目情报生产的亏损较大。例如中科院系统编辑出版的13种基础科学文摘刊物,每年每种期发行量最多2000册,年亏损20多万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1988年所编的《国外经济文献索引》等4种刊物,年补贴18万元左右。 中国科技情报所原《国外科技资料馆藏目录》13个分册,每种期发行量仅600多份, 年亏损27万元左右,因无经费而全部停刊。国家专利局原有专利文献检索刊物45个分册,年补贴达50万元[3]。 版本图书馆《全国总书目》年度本仅印刷装订费9万多,88年本仅售出1300册。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是投入不足吗?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发行量为什么少?书目文献选题是否与市场需要一致?书目情报系统设计是否以社会市场调查为依据?书目情报产品是否投入了市场?传递和销售的渠道是否畅通?为什么国外的同类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
事实证明,片面强调社会效益是错误的,书目情报系统不能单纯以社会效益为追求目标。
3、书目情报系统运行以巨大投入为代价, 依靠国家有限投入是不够的,只有引入市场,重视经济效益,才能使书目情报系统依靠自身的力量而生存、运行。因此,经济效益也应被当作书目情报系统的价值标准。
当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端后易于走向另一个极端。我国80年代中期书目情报系统正是处于这种“经济效益热”的状况。在图书馆“以文补文、以企补文”的影响下,开展完全有偿服务,甚至取消了社会需要的书目情报产品的生产,追求高利润的物质产品生产与服务,几乎改变了书目情报系统的性质,这是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的结果。
片面强调经济效益不利于书目情报系统社会效益的发挥,也不利于书目情报系统的发展。其弊端表现在:(1 )强调完全有偿服务导致书目情报收费增长,增加用户经济负担,不利于书目情报传播。(2 )生产中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导致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产品大量生产,而投资大、见效慢、具有社会意义的产品生产甚至无人问津,例如普及性文摘杂志大力发展,而情报性文摘杂志却纷纷停刊。(3 )追求利益会造成一些人或机构的短期行为,甚至出现不道德的蒙骗顾客、传递假信息的现象。(4 )追求利益使一些书目情报系统失去了对用户进行思想教育的社会职能。显然,衡量书目情报系统价值也不能以单纯的经济效益为标准。
如何使这两种效益统一起来呢?一般说来,把书目情报生产和消费区别于物质产品生产和消费是正确的。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首先要根据系统类型确定。不同机构与系统有不同职能,在社会占有不同位置。一些系统如政府书目情报系统主要是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依靠财政投资,社会效益是主要的。而对于私营的书目情报系统如某些咨询公司完全依靠书目情报市场而生存,其经济效益当为主要标准。还有一些系统如公共书目情报系统虽然以满足公众需要为目标,但需要维持系统运行的收费,在这类系统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地位同等重要。
在书目情报系统中是坚持收费服务还是坚持免费服务两种方式代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价值取向。这种争论的主要根源不在于效益的区分,而是把书目情报系统简单化了。书目情报系统面向社会,收费或不收费与用户的支付能力有关,担心用户的支付能力会影响社会效益而主张免费服务或担心免费使系统运行困难而主张收费服务的观点都只考虑到用户或系统一个方面。全面考虑系统、用户和市场是必要的,有支付能力的用户比例以及用户的支付能力正在提高。书目情报系统既要开展收费服务,也要开展免费服务,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满足不同用户需要。
5、有人认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不能相提并举,主张效益分为服务效益和管理效益,前者指通过自身服务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效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效果,后者指投入与产出关系即合理使用人、财、物,是取得最佳效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4]。 这种观点虽然认识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矛盾的一面,却没有认识到两者的辩证统一。其实,服务效益和管理效益不过是两种效果,都是部分效益。以此为借鉴,书目情报系统应当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强调整体效益的发挥。
二、以社会经济效益作为书目情报系统的价值标准
书目情报系统的价值取向应是发挥整体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经济效果,而且包括社会效益。效益是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和精神上或物质上所得到的好处,通常包括效果和利益两个方面。由于知识的固有特点,使书目情报系统效益难以确定,可以考虑把系统追求的价值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目标即效果。这种效果体现在书目情报生产与服务中,其书目情报人员的活动、用户数量、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都是可以具体测定和描述的。
经济效益和经济效果是生产领域经济学中有密切联系的两个重要概念。经济效果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耗费或占用与取得的劳动成果的比较。虽然经济效益和经济效果经常通用,但经济效益比经济效果的含义更广泛,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并保证社会生产以尽可能少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消耗生产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在社会效益无法测定的情况下,运用经济效益概念,能使书目情报生产和服务目标更明确。
广义的经济效益是比经济效果或狭义经济效益更广泛更全面的概念范畴,称为“社会经济效益”,它不仅以成果为着眼点,反映成果与消耗或占用的关系,而且以社会需要为着眼点,反映成果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不仅进行量的比较,包括绝对生产量的比较,而且比较质的方面,包括规格品种的比较。这种把质和量结合起来的概念,《经济学大辞海》说它是“使用价值效益与价值效益的统一,微观经济效益、中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近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技术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5]。 由于社会经济效益从经济系统以外更大的社会系统出发,特别适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书目情报系统所追求的整体效益正是这种效益,用公式表示为:
这一公式反映的劳动耗费与社会劳动成果比较关系,既包括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或占用的比较,与社会需要满足程度的比较,还包括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充分、合理、协调等),各种社会环境和影响分析、这种效益观把经济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片面强调社会效益或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书目情报系统以社会经济效益作为价值标准能更好地体现书目情报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区别,避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按照这一标准指导书目情报生产与服务实践,能把书目情报系统的资源开发与功能、社会意义统一起来,取得经济上和社会上的双重效果,更具有实践意义。
社会经济效益在书目情报系统中的实现有以下途径:
1、把质量放在首位。书目情报系统必须优质生产,优质服务, 生产不仅要达到市场需要的一定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为经济利益生产不合格产品将失去信誉,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是不可取的。要为用户提供最有使用价值的文献信息,使用户以最少的时间和花费获得适合自己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服务不能停留在检索和咨询本身,更重要的是注意用户反馈,提供检索和咨询后服务。
2、正确对待生产和服务的关系,以服务促生产。 书目情报生产与服务在系统中不能截然分开,生产是为了服务,其效益要通过服务表现出来;服务不单纯是提供产品,更重要的是对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甚至为用户编写专题资料、研究报告,是开发性质的生产。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市场需要和时效性,产品要及时推广和销售,服务既要有重点,也要照顾一般。
3、重视书目情报人员和用户素质的提高。 整体效益发挥离不开人的素质因素,书目情报人员的素质提高与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有极大的关系,用户素质提高对于书目情报意识、书目情报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利,提供的知识和信息被用户吸收得愈多,创造的价值愈大,系统的间接效益愈高。
4、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书目情报资源, 实现书目情报资源的合理布局,数据库建设要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需要。一方面利用国外现有的数据库,另一方面也要开发自己有特色的数据库。技术开发注意硬件和软件的合理配置,人才布局注意优化组合并吸收各学科专家参与书目情报活动。
5、制定书目情报政策,加强书目情报系统管理。 政策的方向性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要制定符合国情、系统发展规律和市场需要,能适应一个时期发展的有利于提高国家、集体和个人从事书目情报活动积极性的政策。通过政策改善系统管理体制,克服过去的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管理中的弊端,实行多种管理手段,多种运行机制,包括:(1)行政机制,通过行政干预、政策引导、 计划协调和宏观调控等手段指导生产和服务;(2)市场机制, 市场导向调节产品结构和资源配置;(3)经营管理机制,如承包责任制、 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和按劳分配原则,使各类书目情报机构成为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作用。此外建立按产品生产规律性活动的产品生产机制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人才流动机制。
6、加强市场经营,坚持“适当利益”。 书目情报系统要获得社会经济效益,既要在市场中通过经营使之生存和发展,同时又要以消费者利益为最高利益,即以创造社会效益为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的经营机制,自身获得适当的利益。在书目情报市场中,书目情报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有不同的表现,可分为两种性质:社会公益服务继续维持事业性质,争取国家财政稳定和不断增长的支持,不以赢利为目的,国家投资额与有偿服务收入比例以3∶1较为合理。科技和经济咨询服务进入经济主战场,争取一定的利益,按照社会和个人共同占有咨询经济效益的原则,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分配比例可确定为2∶5∶3[7]。国有机构实力雄厚,要以社会公益服务为己任,并灵活地开展科技经济服务;民办机构则把力量集中于书目情报产品经营和科技、经济咨询的有偿服务,推进书目情报产业化。
收稿日期:1995.4.15
注释:
[1]柯平,马芝蓓.书目情报服务经济效益探讨, 图书与情报, 1994(1)
[2]乔好勤.新时期中国目录工作的主要成就与问题:目录工作组织管理研究报告之二,图书情报论坛,1992(4)
[3]同[2]
[4]黄俊贵.关于图书馆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图书馆论坛, 1992(4)
[5]张跃庆,张念宏.经济学大辞海.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7]乔双定,王安君等著.咨询经济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