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零库存方式下企业内在信用评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库存论文,信用论文,方式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供应链零库存的方式
供应链零库存的方式可分为两种:寄售零库存方式和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方式(VMI)[1](P161-165)。目前这两种方式是制造业、零售业挑战零库存比较实用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这两种方法,因为这两种方法能够真实做到供应链的一体化,能够真正使供应链的成本大幅度地下降。
(一)寄售零库存的含义
零库存是对需求方而言的,对供应方来说不是零库存。零库存不是库存等于零,而是何时需要何时供应,不早也不迟;要多少就供多少,不多也不少;要什么样的产品就供什么样的产品。可见,零库存是一种库存在不断地被补充的构成。就像蓄水池的构成,水流越快,周转越快,意味着库存数量一次不用太多,就可以做到少批量、多批次、多品种。零库存做起来难度比较大,它是一种非常靠近零的极限,但是永远不等于零。零库存是通过库存的周转速度提高库存水平,只有降低库存才能发现问题,库存少的前提条件就是提高质量,做到零缺陷。寄售零库存是针对供需双方而言的,实际上是生产商和供应商各负担一部分仓储成本和库存成本。需求方可以节省储备的费用,而供应方的很多库存放在仓库里,需求方随用随拿,供应方实现了定向销售。同时供应方也可以节省管理的费用,原来需要供应方管理的货物现在放在用户那里,供应方没有保管成本,实现了双赢。例如,需方厂房或仓库内部分场地以租金或免费方式租给供方,作为供方的仓库,这时需方的库存为零,供方的库存也有了定向的销售。该仓库里的库存可由需方或供方管理。需方可随意到仓库里取货,领取后将单据交给供方,并定期付款。由此可见,实施寄售零库存方式的优势表现在:一是双赢。寄售零库存对供需双方都有利。对供应商来讲,直接把货物放在生产第一线,销售速度非常快,又节省了销售成本;生产方的采购和生产周期会非常短,同样会降低成本。二是缩短采购周期。采购周期的缩短会大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三是缩短生产周期。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顾客,抢占市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实施零库存需要具备非标件、紧缺料、远距离三个条件,供需双方分别负担库存成本和仓储成本,要顺利实施寄售零库存的方式,还需要特别注意:1.供应原料的质量要达到零缺陷。原料直接放在生产线上立即用于生产,没有时间进行质检,所以必须保证质量零缺陷,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进行贮藏质检就是把质量控制线延伸到供应商,跟踪供应商的生产设计流程,从源头控制质量。2.联合盘点与单证操作。(1)联合盘点。寄售零库存是一种合作,尽量避免纠纷,在同样的单据上双方签字确认,双方备份。因为多数情况是把原材料直接送到生产线,虽然没有实际进入库房,但是要有入库单和领料单,财务才可以报销或跟踪。(2)单证操作。货物也是一种资产,是财务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从财务的角度讲,重要的问题就是单证如何操作。在实施寄售零库存时,可以假入库。入库单虽然与付款没有直接关系,只是起到参照作用,避免在生产现场忙碌的时候忽略单证,这是寄售零库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以日本藤泽公司寄售零库存为例,日本精工藤泽公司则将此方法发展成为“专柜库存”[2](P151-154)。将本公司的工具室分散管理的材料和零件统一集中到一个仓库中,并设立了NSK专卖店,使其成为材料供应中心,从而获得如下优势:将供应厂商的6000多种材料和零件预先寄存在本公司内的专卖店中,用多少物品就付多少货款。因为所有的工具室都取消了,使生产的操作空间大大扩增,提高了库存资金的利用率和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率。由于每月一次按量付款,库存记账、品质验收等日常事务性的许多繁杂工作都大大减少了。由于订立了3个月或6个月一次的意向采购协议,从而有效地简化了购买手续,形成大合同小批量送货的定向销售。这个合同不是真正的实施合同,它是一个意向书,具有法律效力,从而简化了购买的手续,这样双方的成本可以下降。
(二)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的概念
除了寄售零库存,还有一种零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也就是用户需要的库存由供货商代为保管[3](P125-128)。这种方式与寄售零库存不同,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指由供应商管理用户指定的库存。从零售角度来讲,也就是先给供应商一个意向的采购合同,在销售合同进展的时候不断补货进来,销售完了再付款。有代理制形式,其中包括买断的形式,但是买断的风险比较高。库存放在供应商的仓库里面随用随送,形成自动补货系统。比如用户生产线上库存消耗情况以及相关数据,通过IT技术可以共享,使供应商可以随时看到随时进行自动补货。实施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方式的优势表现在:一是供应商实现了定向销售。供应链库存风险转嫁给供应商了,但供应商也可以实现销售定向性和稳定性、减少不确定性因素。二是用户实现了零库存。用户在资金上已经实现了零库存,用户没有必要按照传统的买卖方式,也没有必要准备很多库存,可以适应市场的波动,使资金能够灵活周转。所以VMI真正体现了双赢:既实现了用户的零库存,也实现了供应商的定向销售。
实施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需要具备供应商与用户相邻、供应商在用户附近联合库存的两个条件。采用VMI时应该特别注意质量控制与交接单,因为直接送到生产岗位,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工作的效率。1.驻厂检验。供应商把货送到生产线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对它进行现场的质量检验。但是用户需要零缺陷,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驻厂检验,即到供应商的厂家或者库房进行检验。2.入库手续。货物送到生产线的时候还需要办理入库手续,以便于对财务进行跟踪和控制。
二、供应链零库存方式下的信用风险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多数行业普遍出现下滑趋势。为此,国务院2009年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为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助力。但是,一个产业的振兴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仅包括产业自身的调整、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包括上游成本的控制以及下游市场的开拓等等[4]。每个行业都和其上下游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处于中国经济核心地位的十大产业,更是和各行各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产业振兴的关键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行业本身,应该是将多个关联行业联结在一起实现共赢,而供应链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个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产业都对核心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其他行业造成影响。只有将松散的产业链转变为协调合作的供应链才能实现共赢。面对金融危机,供应链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在利润空间紧缩、融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一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互惠合作、相互扶持,是企业渡过危机的最有力武器。
随着供应链管理实践深入,供应链零库存方式下的资金流动所引起的法律、管理体制、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逐渐表现出来。一是供应商资信风险。供应商的业务能力、业务量及商品来源的合法性,对其它各方都是潜在的风险。二是单证风险。目前物资中心仓库开具的单证还不够规范,有的仓库甚至以入库单作质押凭证,以提货单作提货凭证。三是物资中心仓库的风险。许多物资中心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导致内部人员作业和操作失误增加,物资中心主要面临是否能合理管理仓库单证及原材料的风险。四是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银行将服务对象由单个行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从传统行业金融衍生出来的供应链金融,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供应链企业间的协作关系,维系这种关系的关键是企业之间的信用。如果供应链企业之间缺乏可靠和稳定的信用关系,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必然增大。
目前很多行业都存在着原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增加、产品需求减少的局面,供应链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进行优化,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降低供应链运行的总成本。因此,在供应链零库存方式下必须建立供应链间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控制供应商资信风险、减少单证风险、防范物资中心仓库的风险、规避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都与信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明确和整合供应链间的企业信用,将金融服务辐射到整条供应链,这样既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行业问题,也能够更好地保障银行自身的安全。
三、建立供应链零库存方式下企业内在的信用评级
(一)信用评级方法
1.按评级结果的波动性和时效性分类,评级方法的分类情况见图1[5]。
评级结果的种类有三种:(1)相对评级结果与绝对评级结果。相对评级结果是指在短时期内或一定区域内可比或有意义,绝对评级则相反。(2)时点评级结果与经济周期评级结果。根据某一时点情况做出的评级结果为时点评级结果。时点评级结果的波动性大,与短期市场表现更吻合,但不利于长期使用;考虑到经济、产业、经营周期性变化“最坏”情况下的评级结果为周期性评级结果。经济周期评级结果周期性波动小,对短期市场表现的揭示准确性差,但便于长期使用。(3)跟踪评级结果。以标准普尔的跟踪评级结果为例,跟踪评级结果有两种:“评级观察”和“评级展望”。评级观察期一般在90天以内;列入评级观察并不一定意味着信用等级的变化,但往往是这样;不列入评级观察也不意味着信用等级不可能变化;被列入评级观察主要由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引起。评级展望是针对所有长期评级的,期限较长;评级展望并不一定意味着信用等级的变化,或被列入评级观察。评级观察和评级展望的结果可以是正面(P)、负面(N)或不确定(D),评级展望的结果还可以是稳定(S)[6](P103-105)。
3.按评级业务种类划分,评级方法又可有多种分类
如评级方法受评级对象的经营领域和基本经营模式影响,不同类别评级对象的评级方法因其经营领域和基本经营模式的不同(如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敏感性、产业特征、经营风险特点、盈利模式、资本结构等)而存在较大差别。
4.评级机构采用的评级方法特点
目前评级机构所采用的主流评级方法主要有如下特点:(1)属“周期”评级;(2)以专家定性判断为主,以定量分析为辅。
(二)评级指标选取与评分
本文选取了供应链企业内在的六个方面,16项指标作为样本,构造以下指标来反映供应链企业信用评级内容:1.企业经营者素质,主要考核企业法人代表、企业业绩、经营能力。2.经济实力,主要考核资产率、实收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率。3.偿债能力,主要考核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4.营运能力,主要考核应收账款比率、存货周转率。5.经营效益,主要考核资本金利润、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用率。6.发展前景,主要考核市场预测、规划目标、主要措施。
在对供应链企业的评级中,要注意和把握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和经验,同时要弄清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根据上述指标,细化为一些较为具体的项目。例如,(1)企业概况调查。(2)法人代表的主要经历、业绩和管理能力。(3)近三年生产、销售、利润增减变化情况、主导产品市场销售占有率,开发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及销售情况,税后利润分配情况。(4)为适应市场需要,在经营方针和营销策略上,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效果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5)货源基地、市场网络的建立和巩固情况。(6)内部管理机制方面,有哪些改革?建立或完善了哪些制度?执行情况如何?尚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如何解决?(7)资金运转方面,有哪些经验?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其中应收账款及预付货款占用回收情况?短期贷款归还情况?逾期有多少?(8)发展前景的销售收入、利润、趋势及措施。根据上述评级指标对供应链企业的影响程度确定权重,由评级人员针对每个指标的实际情况进行评级,各个指标的评级值由低(或差)到高(或好)分为五个等级[7](P176-180),分别代表由低分(1分)到高分(5分)进行评级,得分高表示该指标的状况好。
指标说明:1.资产总额:即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分总计。2.负债总额:即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负债合计加长期负债合计。3.实收资本: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下的实收资本科目数。4.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合计减存货(原定额资产)。5.销售净额:即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收入。6.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即平衡表中的应收账款净额加预付账款。平均余额,用年初与年末余额相加除2即得。7.销货成本:按利润表中产品销售成本科目数字填列。8.平均存货:用年初与年末余额相加除2即得。9.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即待处理财产损失。10.本金总额:所有者权益项下的实收资本。
(三)评级结果的跟踪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准则》及《中国高科技术企业信用打分标准》,参照国际通用的企业综合信用评级内容,遵循“公正、独立、客观、科学”的评级原则,对供应链零库存方式下企业内在的信用评级结果采取适时跟踪,评级机构指定评级分析员保持与被评对象间的经常联系。跟踪内容主要包括:宏观、行业等跟踪分析;企业人事的重大变化、重大经济纠纷、重大项目的开工、重大经营战略的调整、有关预测或计划的完成情况等。跟踪评级结果与原评级结果不一致的,评级机构将向社会公告。
四、结束语
由于供应链企业内在的信用评级是对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一种预测,是面向未来的,因此,评级的结论更有助于对供应链企业未来情况的判断。如果只考虑过去的绩效,缺乏对未来的预测,那么对信用风险的把握就可能有较大的偏差[8]。在供应链零库存方式下建立一种企业内在的信用评级体系,是对供应链供需双方未来的还款能力,其能力的高低及变化趋势将揭示该企业是否值得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有助于信贷决策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使我国供应链金融真正具有“多赢”效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标签:零库存论文;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供应链系统论文; 供应链融资论文; 供应链服务论文; 库存周期论文; 企业信用评级论文; 供应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