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分析_农业论文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分析_农业论文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科技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投入的规模,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实力、规模和能力。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投入对农业长期持续地发展,以至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对我国农业的科技投入作一客观描述,并分析其所处的地位和客观状况,以及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我国农业科技人力投入分析

农业科技人力,是指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服务活动的人数,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农业的研究与发展(即国际上通用的R&D)活动的人数。在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数占农业劳动者人数的0.16%左右,占整个农业人口数的0.066%左右,而同期全社会科技人员为全体劳动者之比为1.78%左右,科技人员与人口总数之比为0.88%左右。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除了投入数量低外,投入数量的趋势不增,这一点与全国的科技人力投入形成反差。而在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七十年代,从事R&D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占劳动者的相当比重,且呈上升趋势。

从国民经济行业分布状况看,科技人员的分布与行业劳动者数量的分布极不协调。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农业劳动者,可是农业科技人员的比重却是最低的。在八十年代末期,农业科技人员占全体科技人员的5.2%,而其他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占的比重为45.3%。从我国农业科技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来看,问题也是很突出的。九十年代初,农业科技队伍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40%,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仅占3%左右。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我国整体的科技水平不高外,再就是从事农业科技活动的条件差,待遇低,至使年轻的一代大都不愿从事农业科技事业,甚至不少人中途改行,导致农业科技人员严重流失。

二、我国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分析

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是全社会科技投入的一个部分,由于我国的整个科技经费投入水平不高,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也相应不高,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国务院部门所属的R&D人员(即于自然科学的技术领域)的人均科研经费,在八十年代末期为人均1.80万元左右,而同口径的农、牧、渔业部R&D人均科研经费为1.10万元左右。如果把范围扩展到全社会,考虑各级地方农业科技投入状况和农业科技人员数范围的扩大,农业科技人员人均经费将会很低。农业科技经费不足,整体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难以推广,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难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R&D经费占GNP的比重具有较明显的国际比较价值。在国际上一般把一国的GNP视作对国家总资源的量度。我国在九十年代初R&D经费投入占GNP的比重仅为0.8%左右,而且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呈现下降的趋势。对照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的科技经费投入是明显不足的,这些国家早在六十年代末期,R&D经费占GNP的比重已在2%以上,并且不断呈上涨的趋势。由于它们GNP的绝对额通常都很大,所以这些国家用科技和经费投入是非常可观的。

R&D活动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R&D经费在这三者之间的分配,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并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的活力。我国的R&D活动中,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支持是明显不足的。见表

国别年份总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

中国1987100

6.527.066.5

美国1987100 12.121.166.8

日本1985100 12.825.062.2

韩国1981100 24.028.847.2

另外,我国的经费支出结构也是极不合理。通常将科技经费支出分为三大块:劳务支出、资产建设支出和其他日常支出。在八十年代末期,我国的科技经费支出结构大致是:劳务支出占14%左右,资产建设支出占29%左右,其他日常支出占5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经费支出中,劳务支出的比重太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制的《费拉斯卡蒂手册》指出,在R&D总支出中,劳务成本通常要占到50%以上。当然,我国的劳动工资制度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体现在劳务支出指标上与西方国家相比会偏低。但差别如此之大(在日本,八十年代初R&D总支出中劳务支出所占比重为47%),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从事科学技术和高教育的人员收入水平太低。

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依靠众多的科技人员和巨额的经费投入。但面对我国的经济现实,只可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发展中去,这就要求政府在政策上确定合理的投入量和合理的投入结构,其前提是对我国的农业科技投入作充分的研究。

标签:;  ;  ;  ;  ;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分析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