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信息化建设模式论文_郑文平1,尹永波2

浅论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信息化建设模式论文_郑文平1,尹永波2

1身份证号码:41042219691029XXXX 河南叶县 467200 2身份证号码:41302119781204XXXX 河南息县 464300

摘要:电力企业需要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顺应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与健全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推动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电力改革;电力信息化;建设模式

1电力信息化综述

1.1电力信息化的概念

电力信息化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上的应用,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发电、配电、电网调速、输电、供电营销等。电力工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改变了传统工业的模式,实现了向高度集约化、知识化、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大幅度提高了设计、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有所改善,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增长。

1.2电力信息化特点

1.2.1信息系统的高度统一性。电网行业垂直管理体制决定了集团内统一、集中的信息系统成为必然的趋势。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管理软件基本由公司统一;电网企业更换软件也是整体更换。

1.2.2信息系统应用到电力行业的各个环节。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在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基本对规划、运行、检修、销售等各业务环节进行了信息管理。对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也对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给予了支持,不但提升了工作效率,又改进了工作质量,成为电力行业不可缺少的现代化工具。

1.2.3加强了对数据安全性和合法性的监管。信息安全保护是电力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开展信息安全保护是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电力行业是涉及国家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其信息化过程涉及的数据、信息的移交和使用,安全和合法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2电力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电力信息化现状

2.1.1从硬件系统上,网络硬件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比较先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和硬件水平都与国际接轨,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1.2信息化的应用上,处于由点向链过渡期,与用户核心业务结合更紧密。信息化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扩大管理跨度,促进组织的垂直化。

2.1.3信息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才的培养也得到重视。信息化实现了数字化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把人从事务中解脱出来,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对电力信息化的人才培养也随之得到重视。

2.1.4电力市场越来越开放,市场化体制已经逐渐形成。市场格局逐渐从垄断竞争走向寡头垄断,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同时,服务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2.2电力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体制改革进行的不彻底,垄断现象仍然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信息化发展的环境需要改善;信息资源开发速度迟缓、共享程度低;信息产品结构矛盾突出,产品附加值低;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主要表现在:

2.2.1电力行业的垄断造成了市场开放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严重,不能充分根据市场需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2.2.2缺乏整体规划。电力集团公司的信息系统采取何种发展模式规划不够清晰,致使各部门拿不出整体方案,这种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散的管理思路,,影响了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

2.2.3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数据;重技术、轻管理。据数据统计,电力信息系统用于硬件和网络建设上的投资所占比例很大,而软件开发和数据系统建设及信息管理水平却很低。

2.2.4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薄弱。由于管理体系的落后,对人才的管理不够科学,缺乏必要的激励政策,造成创新的动力不足。内部竞争意识也没有被充分建立起来。

3电力体制改革给电力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3.1竞争者之间转变为相互依赖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1由权力寻租变成了市场竞争行为。

3.1.2由相互合作变成了相互竞争的关系。

3.1.3由根据自身计划行动变成根据竞争对手行为的行动。

3.2电力体制改革必然引起资本流动加快

资本流动加快,资本意志得到加强,首先表现在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更关注经济利益;其次健全了对经营者监督、激励体制,行业内资产重组也相对频繁。

3.3体制改革使人才流动加快

体制改革最先争夺的是人才,信息化对产品技术和服务要求都有所提高,同时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需求增加。人才争夺战的结果必然是人才流动加快,人力成本上升,激励制度健全和增加对知识的重视。

3.4管理和决策体制健全

电力机制改革之后电力产业的市场化体制使竞争趋于公平,交易成本必然有所下降,但同时产品价格也下降,这就要求电力行业必须加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健全的决策体制,争取效益最大化。

4建立电力信息化模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4.1实现信息标准化

信息编码、数据库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平台都需要标准化。信息标准化涉及的范围广形式复杂,制订标准常常落后于应用需求,很多单位自己制定标准或者干脆没有标准。为了信息互联和资源共享化,应在系统建设的同时重视标准化问题。按照国际、国家、行业、企业的顺序建立和执行。同时应该有标准编码维护机制,一旦有新的行业标准编码出现系统就应该逐步迁移。

4.2实现信息系统安全

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等内容。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和重要性越来越高,系统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为了保障电力行业在信息和网络方面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应该对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数据网、信息网进行整合与统一。在系统设计中也应该考虑安全的有关内容,必要时启动安全工程的实施。

4.3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内部的整合

经过多年来持续的不断的建设,电力行业内部各子系统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平台和管理系统,这不利于使用操作、管理维护和整体效果的发挥,因此要进行平台整合。此外还有各信息化应用系统间的整合。目前电力系统的各专业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营销自动化系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物质采购系统、GIS系统等。随着应用的普遍,各系统间也需要经过平台及内部工作流程的整合与统一。

5建立电力信息化模式的主要措施

5.1做好基础工作,把电力信息化的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认真踏实的做好应用系统的工作,有所作为。同时要利用所有的机会宣传信息化工作,取得上级部门、业务部门和用户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实现企业依靠信息化,信息化又能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局面。

5.2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要求企业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加大培训的力度,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来造就一大批高精尖的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5.3科学规划,构建可持续的信息化构架。电力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革新、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业务流程优化、实施、运行等各个方面。信息化规划企业建设成功的基础,持续的运行维护改进是信息化价值实现的保证。

6结束语

对电网变电运行进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使得变电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是最突出的体现。加强电网变电在新形势下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其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集中监控、分点操作、调度发令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林丹.电力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20).

[2]王继业.对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分析与探讨[J].电力信息化,2004(1).

论文作者:郑文平1,尹永波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浅论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信息化建设模式论文_郑文平1,尹永波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