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鲁迅先生说过:“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要为儿童提供有吸引力、美的、实用的玩具,以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为儿童提供适应的环境必须包括生活、学习、游戏等几方面的内容,以使儿童的心理能和谐、均衡、全面地得以发展。少年儿童喜欢游戏,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儿童时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应该在乐趣中度过。然而,被称为“小皇帝”的独生子女的童年生活并非是无忧无虑的童话世界。最近,100多名才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们在接受北京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心理测试时,回答“生活得是不是开心、是否无忧无虑”的问题时,大多数的孩子说“不”。负责这项“社会、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影响”调查的研究人员说,北京七岁儿童的社会、家庭压力已经很大。由此可见,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失去了“乐趣”。作为一名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现仅就“如何增强儿童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问题略陈管见。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 乐趣 培养能力
一、方法不当,顾此失彼
由于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和就业难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而导致“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分数第一”、“成绩至上”的精神包袱更像一座无形的大山无情地压在“小太阳”、“小天使”、“小皇帝”、“小宝贝”们的身上。有些家长逼迫孩子从小就准备将来去“挤”升大学的“独木桥”。尽管上级再三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然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重视升学率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晋级、评职称、评优评模、选先进、整顿、考核的主要依据仍然是所教学生分数的高低。“学生高分,教师受奖”,促使教育者只盯着考试分数。种种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因素造成当前仍有教师常单纯地把“学习”与“刻苦”联系起来,过分强调“刻苦”二字,轻易地将“下苦功”和“高分数”划等号,常借用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等“苦读法”教训学生,将写有“一分辛苦一分才”、“学海无涯苦作舟”等条幅张贴在教室作为鞭策学生刻苦学习的座右铭。学习固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但是要“适度”,任何事物需要有“度”的限制,适度而止,若过度,就要发生“质变”,顾此失彼,导致大多数学生“望学兴叹”,更谈不上对学习有什么“兴趣”或者“乐趣”了。“分数第一”、“成绩至上”的精神包袱压得孩子们没有欢乐、没有假日,逼得孩子们成为“啃书本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学生吃不好、睡不好、休息不好,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效率怎能提高呢?
学习也要劳逸结合,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实践证明:8-1>8(每天从8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习效果反倒比整天8小时钻在书堆里苦读好)。
二、改革教法,培养能力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认真备好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寓教于乐(乐趣),寓教于戏(游戏),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要运用“多向交往”教学法,设法促使学生一同思考,创设一种能够进行课堂讨论的学习环境。作业要少而精,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要大力提倡“快乐型”教学法,进行“愉快教育”,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要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爱学”,变“学会”为“会学”。
三、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教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寓教于乐”,把学生看课外书、看电视、游戏的时间还给孩子们。各科知识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时代不需要不敢在班门弄斧、“封闭型”的“书呆子”,而是需要“多艺型”、“创造型”、“发展型”人才。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有选择地看有用的书和好的影视节目,要让学生看富有教育意义的专题节目及各种讲座。还要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举办夏令营。这样,便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视野开阔、积累丰富的学习资料,潜移默化地在愉悦中获得知识。
为了孩子们身心健康,我们不得不呼吁:关心下一代,把乐趣还给孩子们。童年更需要乐趣,学生渴望七色阳光。学校要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决克服、彻底改变“分数第一”的现象。家庭要改变传统的旧观念,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地培养自己的子女,要明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凡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都是人才。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关剑辉 探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成才之路,2010。
[2]李合英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4。
[3]关丽霞 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
论文作者:梁会先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学生论文; 孩子们论文; 乐趣论文; 儿童论文; 教师论文; 分数论文; 社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