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矛盾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在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方面尚有一定的误区。特别是我们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在运行机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改革探索,但总体效果并不很理想。一些企业,生产和经营处于相当困难的境地,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增大,职工生活困难。导致这诸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理论根源上,是对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有误区。朱镕基同志强调:要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能否实现,也在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有完整、准确、深入的认识与把握。
一、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判定为社会主要矛盾,是基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与目标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党的十五大不仅指出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且还进一步明确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类要生产、繁衍,就必须有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资料。为此,人们必须生产,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由此生产也就成为社会的生产了。由于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要是无限的,因而人类的社会生产是永恒的。可以说,生产的动机是由人类的需求来驱动。因此,人类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特性。它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人类社会始终,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地增长,在某种意义上是呈几何级数递增。
与此相应,生产力的“落后”则是一个相对概念。只能是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而言。也就是说,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本来就落后的生产力显得更加落后了,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在常态下只能是以算术级数递增。
人类的物质文化需求从总的趋势讲是永恒的、无限的,它驱动和诱导着人类社会生产永不停息,所以需求永远是走在生产前面的。因此,“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是对人类社会生产动力的具体表述。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最基本的矛盾。所以,确立这一矛盾为主要矛盾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相联系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会偏离工作的重心,进而影响改革和发展。但从另一方面看,仅仅停留于此,用一个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矛盾代替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容易忽略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阶段特点。
二、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社会化的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表现形式
党的十五大报告还指出:“我们所进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私有制的存在,这一矛盾是不可克服的,由此导致经济危机、社会矛盾激化直至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相适应,矛盾从理论上彻底解决了,也使得生产力从理论上得到了解放。
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在生产关系的范畴中,所有制关系是一个基础的环节,只有所有制关系的确立,而没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和分配关系这两个所有制关系的实现形式相匹配,这个所有制关系是不现实的。
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建立起来的公有制,只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从基础到大厦的建成,即所有制关系的实现,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部,即所有制与它的实现形式之间还存在着矛盾。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仅包括所有制关系同时也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和在分配方面的关系,这种三位一体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是需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建立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说明社会主义在制度的意义上已经开始了,或者说在经济制度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了。但公有制的建立只是提供了一个前提或基础,所有制的实现过程和寻找新的实现形式,仍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和艰巨的历史任务。忽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部存在着的矛盾,人们就会仅仅从生产力的单方面,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方面去寻找、去发现社会发展历史前进或事态变动的原因。这种形而上学思想导致思想上、实践上的混乱。
三、主人和雇员: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中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由于公有制的建立,人民大众成为了全社会的主人,但由于生产力所限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还得靠劳动吃饭,每个公民还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投给社会交换。在这一范围里,人民大众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同时又是劳动力的出卖者,这是公民之间联系的全部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基本的生产关系。
更重要的是,人民大众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同时又是劳动力的出卖者(劳动力是商品)。一方面具有主人的性质,另一方面具有雇员的性质。而作为前者,是有条件的,是政治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而作为后者,则是现实经济地位的具体体现,相对前者讲是现实的、直接的。这样就导致了一个在理论上有主人、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主人又没有到位的现象。这一矛盾是国有企业内部惰性蔓延、贪欲滋长、生产不足,全面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一些人认为公有制建立之后,就完事大吉,就高枕无忧,而忘记了公有制的真实的实现,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重要的内容和整个社会主义历史的重要过程。
因此,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成了我们改革的中心课题,而重新塑造社会主义企业形式上的主人,同时,塑造企业形式上的雇员,则是解决矛盾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做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混合所有制等体制的表现形式的委托经营,便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关系的实现,这种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彻底分离,是经营权的商品化,进而是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和社会主义繁荣的基础。
总之,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是重要的、必要的,也是我们一切政治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但仅满足于此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完整、全面、准确地认识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中派生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存在的一些关系全局的矛盾,如经济领域内表现出来的、体现于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矛盾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也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