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变革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变革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转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从传统经济的生产型转换为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管理型。企业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面临转型的问题,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企业统计模式,向市场经济企业统计模式转型。

一、转型的客观必然性

统计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管理和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从来都是服从和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和经济体制的。人类社会对于统计的运用,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对经济社会管理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也建立了一套相应的统计体系。这 种统计体系为国家编制计划,为国民经济的运作,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依据和决策信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经济运行内容和性质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企业统计已不适应新的形势,传统的统计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极不相称。从微观企业来看,长期以来的单一公有制已被多种所有制形式所替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股份制等已将企业经营法人化。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将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直接取决于市场的需要。因此,企业统计必须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而转变,要以生产经营管理型统计为主要内容,面向市场,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所处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统计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表现在:

首先,调查对象日趋庞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三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都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使统计的调查对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数量剧增,而且构成日益复杂,如近年来在国有经济中出现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产权的流动与重组,不同经济主体投资于同一企业已不鲜见,财产混合所有制的经济单位也越来越多,因此又将形成新的财产所有制结构。面对这种更加广泛、复杂、多变的统计调查对象,原有与单一公有制相适应的、机械求全、无所不包的全面统计报表已不完全适用。

其次,统计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日益增大。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使企业的经济类型、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及其经济关系都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统计就要掌握和了解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建立一个资料齐全、反映灵敏、传递迅速的信息系统和反馈中心,使统计的信息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统计工作就更为复杂,难度也增大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经济生活呈现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多种价格水平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由于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因而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人为的干扰因素日益增多,统计信息失真的危险性增大,而原有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逐级上报、层层汇总的统计调查体系和信息流程,由于其涉及面过广,经历环节过多,因而往往不能正确反映信息在运行过程中的真实状况。

再次,统计信息的供求关系更趋紧张。在当今世界,信息已成为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成为商品价值构成的重要部分和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现在人们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且要求不同,更新又快,而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的统计报表繁琐笨重,难以满足“准确、及时、全面、方便”的要求,因而使统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相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言,我国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已不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首先,统计内容不全。企业统计指标大部分依上级考核的计划指标而定,对搞活经济后企业经营特点、经济责任制、经济效益等方面则反映不够,不能满足企业经营、专项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的需要。不少企业对统计分析工作也重视不够,综合统计分析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和竞争主体后,比以往更加关注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供应与消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企业资金的运用,利润的盈亏等等。这些物流和信息流要靠企业统计来收集和反馈,用以监测市场,监测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而按照传统的统计内容达不到这一目的。

其次,统计方法既片面又不灵活。传统统计调查,基本上靠全面统计报表,很少运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企业经营活动涉及人、财、物、产、供、销各个方面,情况错综复杂,很多情况难以运用全面报表的调查方法取得资料。在统计分析方法上,企业统计部门主要采用以反映生产情况为主的统计指标体系,对企业生产情况着重定性统计分析,而定量分析还相差甚远。

第三,统计数字不够准确。目前企业多数统计数字虽能反映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但是仍有一些统计数字,如物资库存、物价、奖金等数字,在某些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虚假、瞒报现象。如果依据失真的统计信息进行决策、咨询和监督,那么咨询和监督就难免不出现偏差。

第四,统计信息不全。在传统的计划管理体制下,企业生产活动是完成指令性计划,因而企业统计就是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现在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以法人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等都需要企业根据市场动态自主决策,因此,企业经营管理不仅需要内部统计信息,而且还需要市场的统计信息。统计报表所提供的统计资料由于没有反映企业外部经营条件和竞争状况,因而会使企业的经营决策失误,造成企业经营亏损。在传统体制下,企业统计参与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检查和事后反映。统计资料基本上局限于反映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情况,缺乏超前分析,不适应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

由此可见,传统企业统计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企业统计必须在观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向新的改革目标转变。

二、统计观念的转变

企业统计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统计体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首先是统计观念的转变,摒弃传统落后的统计观念,重塑新的统计观念,这是企业统计转型的思想基础,也是实现企业统计转型的根本目标。

统计观念就是人们对统计概念、统计职能以及统计活动的各种认识和思维方式。要实现统计观念的转变,最关键的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一)转变企业统计只为计划服务的观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的一切活动,包括统计制度、指标设置以及统计组织都依附于计划。于是,统计成了计划的附庸,统计的成果成了计划的初级产品,统计报告只能是计划参与决策的原始依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统计内容和统计对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统计必须从计划经济的圈子里走出来,改变由计划领着统计走的定势。统计不只是为计划服务,而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

(二)转变企业统计只为上级服务的观念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统计体制、统计指标体系是以为政府机关服务为宗旨的,企业统计视完成上报任务为主要职责。在这种观念下,统计指标的设置很少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宏观指标多,微观指标少;反映生产的指标多,反映经营和流通过程的指标少。但这并不是说企业统计就不必为上级服务了,我们强调的是彻底摈弃“只为上”的思想观念,把过去的“只为上”的观念转变成为企业微观和国家宏观双向服务,即既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也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就是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统计指标的设置和统计核算的方法都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就是上报企业的有关指标,满足政府部门宏观监控和市场导向的需要。企业统计应以加强本企业经营管理为主,在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同时,完成上级规定的统计任务。

(三)转变企业统计只是计数和反映的观念

长期以来,统计工作被人们看作是点数和算数,填表和报表,统计的职能只是体现在反映上。显然,把统计工作简单地理解为计数的反映活动是不正确的。统计的本质,是从数量方面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观察研究,把握总体的一般特性和必然性,从而加深对总体的特性和概貌的认识。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统计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要把计划经济条件下单纯的反映职能转变为预测、监督、控制为一体的统计职能,促进统计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应按照其本来面目,重塑自身形象。在借助国际先进统计手段的同时,坚持大量观察和“大数法则”,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原理,为研究和揭示社会经济矛盾及其规律发挥作用。

此外,还有许多观念需要转变和更新,如:变仅反映企业生产过程的活动为全面反映企业内外经营整体活动,使企业统计涵盖内外全部经营统计信息,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变统计工作以提供统计资料为目的的活动为包括统计设计、统计控制、统计核算、统计分析、统计考核、统计预测等管理活动;等等。

三、统计内容的转变

企业统计内容的改革,就是要使统计指标的内容、范围、计算口径都符合市场的特点,满足企业需求,建立一套反映企业状况、市场运行、生产经营、产品流通、资金运用等情况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从而既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也满足企业微观管理的要求。

(一)确定统计内容的基本原则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统计的内容必须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信息,要以企业管理的需要为原则,同时兼顾上报资料的需要。

1.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为宗旨

企业统计的内容要求能详细反映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及成果,并能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改变。企业统计的指标要能准确反映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2.统计内容要结合企业目标、经营战略和管理措施来设置

企业制定的各种目标、战略及管理措施在实施中需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并监督、保证其贯彻实施,企业统计指标应该配合其设置。如企业采用计件工资制度,企业统计工作应建立个人产量台账,按个人统计产品产量、质量等内容作为核算工资的依据。再如企业制定质量指标,统计中应建立一套质量统计、质量分析、质量控制的措施,以反映质量工作的状况,评价质量工作的结果,保证质量指标的实现。

3.加强各种经济核算的通用性,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企业的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是企业的三大经济核算,它们互为配合,互为补充,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全貌。为减少核算过程和手续,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应加强三种核算的通用性,尤其是三种核算的原始记录、台账等基础资料,可一式多份、一表多用,以满足各种经济核算的需要,同时也不增加基层单位的工作量。

(二)建立新的统计指标体系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建立新的统计指标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反映企业内外环境的统计指标体系。

1.反映企业内部信息的统计指标体系

反映企业内部信息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包括:(1)反映生产指标,如生产产出、生产工时、生产消耗、生产成本、产出质量、第三产业生产、企业投入产出等;(2)反映库存指标,如原材料库存、外购件库存、半成品库存、产成品库存等;(3)反映劳动指标,如劳动人员、劳动报酬、劳动素质等;(4)反映固定资产指标,如固定资产总值与净值、固定资产重估价、房地产、固定资产技术、无形资产等;(5)反映财务、金融指标,如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财产收入支出、生产税、经常转移收支、资本转移收支、金融重估价、持有资产、负债损益、收益分配等;(6)反映销售情况的指标,如产品销售、销售库存、销售费用、广告及促销、销售市场动态、销售价格和增值税等;(7)反映科技投入指标,如产品技术动态、产品工艺技术动态、技术队伍、专利成果、产品开发、新产品试制、科技投入费用、科技成果推广、科技研制设备、资产等。

2.反映企业外部环境的统计指标体系

它反映市场需求、竞争对手、资源供应三个方面情况,具体包括:(1)反映产品需求构成的指标,如各类产品的销售量、某规格品的市场需求量及其动态指标;(2)反映地方购买力情况的指标,如人口、职工构成、银行存款余额等;(3)反映用户变动情况的指标,如城乡销售比例等;(4)反映市场占有情况的指标,如市场占有率等;(5)反映产品状况的指标,如产品寿命周期等;(6)反映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如物价指数、价格弹性系数等;(7)反映企业信用程度的指标,如产品供货合同完成情况;(8)反映竞争对手动向的指标,如同行业企业产品生产量、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及新办企业投资规模等;(9)反映资源供应情况的指标,如原材料生产量、能源的可供量、协作件保证程度等;(10)反映天气和自然灾害的指标,如平均气温等。

四、统计方法的转变

企业统计的最基本职能依然是提供信息服务,描述反馈工作依然重要,这就决定了传统的统计方法仍然可以使用。但随着统计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机会不断增多,仅仅依赖传统的统计方法就远远不够了,应多采用其它更有效的方法,如预测、决策、优选、数理分析等。

(一)分析方法的转变

在企业统计工作中,分析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必须转变:由注重事后分析向注重事前分析的转变,由注重定性分析向注重定量分析的转变。在具体方法上,除了采用现代数理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学外,还应彩一些新的方法,如多元分析法、主因素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灵活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及分析手段对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是统计分析的发展方向。

随着企业的计划、规划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预测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统计工作中应使用各种预测方法,特别是定量预测方法,如相关分析、模型推断、预测误差结算等方法。此外,在统计分析方法上还可以引入决策分析法,如先验、后验概率决策法,无概率决策法,主观概率决策法,决策树法,优选法等。

(二)统计手段的转变

目前我国的统计生产方式,就其生产力而言,基本上还处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阶段,即我国统计产业的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是现代统计生产力的标志。在统计工作中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化通讯技术,实现统计工作的电脑化,是统计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它可以从技术上把整个统计工作联为一体,做大量人脑所难想、人手不能及的工作,大大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统计分析软件包的开发,企业统计工作的电脑化正逐步变为现实,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在企业统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调查方式的转变

传统企业统计调查基本上靠全面统计报表,很少运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调查方式。针对企业经营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多元化,统计调查要改变过去以全面调查为主体的调查方式,应根据不同的调查内容和对象,确定不同的调查方式,推行以抽样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建立一个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导,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并结合全面报表为辅的统计调查体系。

标签:;  ;  ;  ;  ;  ;  ;  ;  ;  ;  ;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变革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