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9世博会与云南旅游格局的新支点_园艺论文

#39;99世博会与云南旅游业大格局中的新支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业大论文,世博会论文,支点论文,格局论文,云南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1999)06-0027-05

一、园艺项目:云南旅游业大格局中的又一个新支点

在昆明举行的'99世界园艺博览会,给云南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影响,绝不仅仅限于诸多显在的推动作用,如各种相关硬件的进一步完善,当期旅游人数的急剧增加,主办地昆明,乃至云南的知名度有可能获得更好的传播,等等。实际上,世博会有可能对云南旅游业产生的中远期推动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如果认识到位,这种推动作用将在多个方面持续不断地体现出来。我认为,这种中远期的推动作用之一突出地表现为,它将使我们有可能对与园艺有关的资源获得一个新的整合思路,从而有可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里,在云南的旅游产业大格局中,构筑起又一个坚实的新支点。

经过多年努力,云南省旅游业中的两个基本支点(从某种意义上,当然也可以看作两个效有优势的主题品牌),即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已经初步成形,在国内外旅游者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关人士一直在思考的是,云南省的旅游产业是否还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获得上述两个基本支点外的又一个新的支撑点?随着'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行,这种可能性已经逐渐现实起来。这个富有特色的新支点,就是围绕园艺主题的一系列旅游项目。

无论中外,园艺的发端都很早,不过,在早期绝大多数园艺项目与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距太远,它们主要附属于各种名门富豪、达官贵族和皇亲国戚之类的上层社会的宅府殿院。只有在宗教寺院中的很小一部分多少与普通百姓沾了点边。即使如此,从园艺的最初出现开始,这中间似乎就隐含着一个可以称之为“革命性”的信号:即一部分自然以某种方式进入了文化的层面,成了人不以实用为全部目的的审美欣赏对象。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公众生活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艺逐渐进入了普通大众的公共生活,最为集中的表现就是,它们成了城市或城市周围的某些寺院名胜中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进入本世纪后半叶以后,随着所谓生活质量在社会发展指标中占有的分量越来越重,诸如城市规划、生态问题、环境保护等问题等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随着当代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进行的彻底反思,园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层面作用越来越突出。

园艺之所以有极其强劲的生命力,并非偶然。园艺,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融自然和文化为一体的特殊景观。在各种园艺中,人对以各种植物为主的自然所进行的合理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都能够获得最直观也最具观赏价值的体现,在园艺的创造与欣赏中,始终体现人们试图亲近自然,与自然相伴的内在意愿。

正因为如此,迄今为止,各种风格和流派的园艺在国内外众多地区的旅游业构成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重,有的城市甚至就是以大量丰富独特的园艺作品而成为旅游热点的。

需要强调,园艺旅游,在浅表层面指的是为旅游者提供以园艺观赏为主要内容的主题项目,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集园林、建筑、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乃至特有的自然风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从目前的基本情况看,正如本届博览会的主题“人与自然”所标示的,现代园艺的内涵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它已经从更多的层面与当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因此,从旅游产业等方面看,它有可能得到不断发展和创造的空间也越来越广大。我们可以大致预见,随着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变化,一直是旅游业中一项构成的园艺旅游,将在可见的未来,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其市场潜力相当大。

我认为,借世博会的推动,在云南的旅游业大格局中启动具有较高水平的园艺主题项目,绝不是心血来潮似的想法。因为在云南,发展园艺旅游,当然不是从零开始,我们有着深厚的基础。

首先,从大的方面讲,由于地理、气候等诸多原因,一直号称“植物王国”的云南,在发展园艺方面无疑有着特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从旅游的角度讲,由于特定的气候决定了云南发展园艺将较少受季节的影响,或者说每一个季节都可以有自己的园艺特点。其次,园艺在云南的很多地区早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存在,也初步形成了一些有不同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风格与流派。只要加以发掘和整理,它们必将成为世界园艺之林中富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再其次,在云南的很多地区和民族,一直有种花赏草的习惯,因而有着相当广泛的基础,必须强调,这一基础很重要。正是由于具有这样一些得天独厚的基础构成,使得在云南推出园艺旅游,可以是顺乎自然的资源利用和再创造,而不是一般化的“人造景观”。

把园艺旅游项目称为云南旅游产业中的一个“新支点”,指的是,虽然园艺方面的资源在云南从来就比较丰富,并具一直是众多旅游景区、景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过去,这些资源通常是被混夹在各个风景名胜区里,作为景点中的一项具体构成而存在,而没有能够以其较大的规模和足够的特色,构成云南整个旅游业中的一项相对独立的优势项目。说到旅游业中必不可少的规模问题,则更是无从谈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世博会为规模化的园艺旅游项目在云南的凸现,提供了一个无比难得的契机。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依托,构起来的众多园艺精品,必将带动整个云南园艺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世博会带来的全新观念,使我们有可能围绕园艺、生态,以及人与自然这一更加具有国际性和当代性的大主题,来整合云南的许多旅游资源,从而使其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成长为云南旅游业中继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之后的一个支柱性主题项目,一个具有充足市场容量,发展潜力巨大的新支点。

二、发展云南园艺旅游项目的基本思路

(一)以高水平的规模化的硬件为起点

一般义上的园艺,是一种通过园林建筑和植物造型等构置而成的具有特定观赏价值的应用型艺术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在于,依照人的生存需要和审美趣意,对特定的自然进行多方面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其具有多种层次的观赏和实用价值。这种价值的外延同时包括了实用和审美的若干层面,内涵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前提下的多层面合理利用。园艺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特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态。

就云南的情况而言,在此之前,虽然园艺处处可见,但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比较分散。通过本届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云南园艺的硬件水平无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一方面,规模宏大的世博园完全有资格成为今后云南园艺构成中的荟萃所在和主体龙头,另一方面,由世博会带动起来的其它地区的园艺项目也将比过去具备更高的档次和水平,此外,借助世博会培养起来的一大批专门人才,更是不断推进园艺硬件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接下来,很重要的也许是,应该从更大的布局规模来考虑,逐渐扩大和完善,尽力避免同一水平面上的重复,始终坚持高水平的起点,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从而使云南园艺形成更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规模和内涵。

(二)把世界范围内的多样性与云南特色有效地结合起来

任何一种具体的园艺作品均包含深层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从大的方面看是人们面对自然表现出来的某种创造力、想象力、从微观的角度看,每一种园艺作品都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个性、审美风格。

从本届世博会的招展情况看,有9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进入,此外,中国的多数省区也都以自己的特色性园艺参与其中,这就为世界范围内的多样性园艺在昆明的汇集提供了相当坚实的基础。基本上能够涵盖整个当代世界范围的多种风格,理所当然地使我们的基本构想必定考虑到整体风格上的多样性。不过,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既然来到云南,其“醉翁之意”当然主要在于云南之独有的特色。因此,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的多样性与云南特色间寻找到合理的接口,使二者能够相得益彰,而不致南辕北辙,甚至相互矛盾。因此,我认为,在坚持这种多样性,并且将其与云南特色有效地结合起来,应该是发展未来云南园艺项目的一个基本原则。当然,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复杂的课题,需要我们的专家继续深入研究。

(三)建立内涵和外延均具有充分弹性的立意构架

应该承认,由于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过去,我们在对考虑如何利用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时候并没有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点上来认识。这就使得我们往往停留在传统的“风景名胜”上。还有一些地区,更是只从区域的角度来认识这种一般化的“风景名胜”,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低水平的重复。要使规模化并非仅仅数量上的简单叠加和重复,最关键的在于要具有特色浓郁主题厚重的内在构架。只有具备了在内涵和外延上均有充分弹性的内在构架,一个规模化的有机系统才会成为可能。其实,如果我们把视野稍加扩大,用现代系统思维来看待园艺,则其内涵和外缘,必定都将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充分可用的弹性,从而具备更大的发展可能和充足空间。

本届世博会涉及的专题相当广,从花卉、盆景等观赏类到药草、果蔬等实用类,应有尽有。而所有这一切是以“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主题作为其内在构架。这一主题及整个内在构架,将为云南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园艺项目,提供一个世界水平的、具备了意识的主题构想,换句话说,我们在接下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园艺时,已经不必再拘泥于传统的园艺观念来一点点从头摸索,或者被某些过分单一的地域性特征所局限,同时,使我们有可能将原有的一些景点从水平较低的单一状况中有机地组合起来,成为上述内在构架中的一项有机构成和展开。我们可以考虑把“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视为园艺发展的现代定位,在此基本构架中作出始终不断的进一步创新,寻求可以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广阔空间。

因此,未来云南园艺的发展,理所当然地应以这一标准为其基本原则,使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和不断创新的可能。

(四)使园艺旅游项目与生态旅游接口

我的看法是,如果只从传统的园艺角度来认识还不够,必须将认识和构想往前再推进一步,有意识地把园艺项目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不断向纵深方向拓展。

近年来,由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看好。所谓生态旅游,从比较浅近的层面看,它的特征在于使旅游者获得融入多样性的和谐的生态环境,从而得到生理方面的调养和心理方面的放松,从比较深的层面讲,将使旅游者获得生态与环境方面的生动教育和精神上的滋养。随着整个社会经济与文化在当代获得的全面发展,园艺的主题和内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它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找到了自己新的、也许更重要的立足点。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才会被确定为“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由此看来,园艺旅游项目完全可以构成生态旅游中的一部分从而获得更加具有现代性和国际性长远立足点。

(五)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巨大品牌效应

如何使某种特定区域内的独特资源成为更大范围内的被知晓与被认同,特别是国际性的知名度与吸引力,一直是云南旅游业包括其他产业苦苦探寻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必须使上述两个方面尽快成为统一体,才会有真正良好的持续性发展后劲和可供不断挖掘的内在潜力。

本届世博会的举办,无疑为上述努力提供了一个可依托的突破口。蕴涵于这一世界级的园艺博览会,将使云南在这方面赢得一个从未有过的制高点。应用得好,这样一个使区域内的特色资源与当代国际水平接口的机会,说它千载难逢,恐怕不算过分。

因此,充分利用好本届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品牌效应,使其有可能发挥持续不断的积极作用,当然是今后发展云南园艺旅游项目所应该遵循的又一个基本原则。

三、园世旅游项目与其他旅游资源的组合

作为对上述多样性与本地特色相结合之思路的一种具体延伸,我认为,如何从更大的格局构成入手,使园世旅游项目与云南已经初成气候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旅游项目有效地整合为一个更加完备的有机系统,显然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角度。

由旅游产业的特征所决定,一个特定区域内的旅游业结构必须具有若干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这些资源之间应该有可能在一更大的系统内形成互动和互补的关系。这样的资源配置才是比较合理的,有可能获得较高开发效益的组合型结构。我们知道。现代旅游布局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一定区域内的各种资源,作新的整体组合。资源总是有限的,但组合得好,将完全有可能形成类似"1+1>2"的超值效果。

正因为如此,也许,更重要的是,园艺旅游在云南,完全有可能找到同另外几种特色旅游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构筑出一个更加庞大也更加丰富多样的格局。只要把大思路理顺,云南的园艺旅游完全有可能与其原来整个旅游产业中的另外两个优势品牌(奇异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充满多样性民族文化)构成互动互补的良性关系,从而共同组成一个更大规模的有其有机联系的“主题品牌群”。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园艺旅游项目在云南一其他旅游项目之间进行有机组合的可能性。

这里,我用一个简单的图示来说明:

很显然,如果能把上述三大主题品牌有机地加以组合,从而在三者间逐步形成完整的互动互补的良性态势,那么,可以比较有把握地作这样的预见,进入下一个世纪之初,也就是说几年后的云南旅游业,在其基本的框架上将有可能形成更具经营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格局。

接下来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应该冷静地来看,上述组合的实际可能到底有多少可操作性呢?

首先,从云南奇异而独特的自然风光的主要分布情况看,几乎每一个景区内都有丰富而独特的植被景观。比如在迪庆,那些色彩斑谰的植物和花卉等正是高海拔地域中的一种奇特风景,再比如,说到西双版纳,人们理所当然地会想到它独特的热带雨林和各种珍奇植物。尽管它们与我们说的园艺尚不是一回事,但从旅游的角度讲,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们当作园艺的某种基础和延伸。在这一层面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也许可以把云南奇异的多种自然风光视为园艺项目的宏大背景。

其次,从云南的多种民族文化构成看,很多节庆习俗、传说、歌舞、绘画及工艺品等等都与植物有关,对某些植物的信仰实际上一直是其民族文化中密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园艺范畴来看待民居建筑,乃至村寨结构也将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内容,如果从“人与自然”的层面看,其内在联系则更加丰富。由此可见,使园艺项目与云南的民族文化获得某种衔接与组合,并非生搬硬套的一厢情愿。通过高水平的策划,完全能够使云南的园艺旅游项目与云南多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此外,我们大概还应该看到,云南境内的很多民族有种花养草的习惯和素养,在绝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如昆明、大理、丽江、建水等地的居民中,这种习俗更是源远流长。只不过,从旅游的角度看,尚较少受到重视,开发不够。以丽江大研镇为例,其独特的园艺正是整个古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值得强调的是,这类园艺与国外乃至国内其它省区的园艺有着迥异的风格,它同纳西文化乃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有着内在的联系。类似这样充满个性的差异,构成了园艺项目与云南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许多内在契合点。

限于篇幅,我们无法进一步展开,但凭借上述要素,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令人鼓舞的结论,即使园艺项目与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整合成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宏大的旅游格局,应该是有充分现实依据,同时也大有开发价值的。

从中远期的发展来看,整体性的构思尤其重要。它将对其各种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旅游产业的大布局和调整,基本特色的进一步明确,以及进一步成规模、上档次,提供一种全新的操作模式。

顺带说几句,也许,我们还可以从更大的云南整体的产业布局的角度来认识发展园艺旅游项目对云南经济的全面推动作用。我们知道,各种生物资源一直是云南的优势之一,生物主业也早就被有关方面列为云南的一项支柱产业。我认为,园艺旅游的逐步发展,还将给云南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支撑和帮助。并且完全有可能与之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两性局面。举花卉产业为例,目前,我们在昆明市郊和一些地州已经初步建起了若干个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及其比较集中的销售地,实际上这些种植基地和销售地已经成为旅游及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只要有完整的思路,加以引导,它们有可能成为特定的旅游景点。而反过来,这些特殊旅游景点的开发,又必定可以促进我省花卉产业的知名度,为其市场销售创造条件。这的确是至少一箭双雕的好事情。这中间的道理并不复杂,当我们的旅游业有可能在产业布局和具体操作中与生物产业形成这种互动关系时,我们将有可能获得一个比现在要好的多的发展空间。

从这个角度讲,园艺旅游项目的开发,不仅将为云南的旅游业而且对全省整个经济发展都会注入多方面的活力。

四、有关具体操作的几点设想

(一)立足“窗口”,逐步发展,重在组合

把握历史机遇,以新建的世界园艺博览园为中心,充分发挥这一“窗口”的示范作用和龙头作用,逐步把高水平的园艺博览项目多层次多系列地发展起来。具体说,以世博园为基本的空间依托,将周边的金殿、黑龙潭、野鸭湖,以及相距并不远的滇池度假区、民族村、西山风景区、石林风景区、九乡风景区等等,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一些潜在资源较好的旅游景点和项目组合起来,其发展前景应该是比较乐观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发展思路不应当是一哄而上的重复建设,尤其在近期内,考虑到财力物力和认识的有待进一步完整,我们应将基本着眼点更多地放在特定区域内资源配置的有效组合上。

(二)注重“大旅游”的市场思路

过去有一些大型项目之所以在特定时间内的“聚会功能”完成以后,往往不再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主要是由于其市场契合点不甚明确,经营不力等原因。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有关部门已经比较早地对此有了充分的认识。发展以世博园为主体构成的云南园艺旅游项目,具有一个较为特殊的优势,即园艺旅游与现代旅游市场的契合点特别大,它更能满足范围更广的市场需求,具体地说,既能满足外地旅游者(包括云南境外的中外游客)的需要,又可适应本地居民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形式的日常需求。

(三)整体规划,充分发挥有关各方的作用

更长远一点地看,云南的园艺旅游项目除了博览园这一集大成的展示所外,完全有可能逐渐发展起自己与之相关的特色项目。不过,我想强调,从实施操作的层面看,应该更新观念,走一条新的路子。

具体说,政府有关部门除了宏观管理外,应当特别注重整体性的规划和布局,同时充分发挥有关各方的作用,运用市场规则来操作实施,一方面,正如有关部门已经作出的决策,今后世博园将进行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在世博园周围,可以采取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严格的统一规划,通过专项招商引资(包括内资和外资)的方式,吸纳新的项目,逐步形成一个主题明确却又不失多样化构成的巨大旅游景区。比如建立生态博物馆,云南民居园等。再大一点,还可创造条件,建立集生产和观赏于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区,云南名花观赏花园等等。

以上看法仅为初步构想。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课题,有待更多专家的进一步论证研究,才可能逐步完善起来。对此,我认为需要针对这一课题尽快组织有关专家从多角度展开研究,从而使世博会给云南旅游大格局带来的中远期推动作用发挥得尽量好一点。

标签:;  ;  ;  ;  

39/99世博会与云南旅游格局的新支点_园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