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提升思考
□郭晶晶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近十几年中快速发展起来。一般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比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更复杂,其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关注。高职院校主要注重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特定领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上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具有一定优势,但高职毕业生依然存在就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此外,高职院校普遍执行的是“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加一年的顶岗实习。由于学制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最直接的形式和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如普通高等院校完整,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找工作,在不同时期都有相对的心理健康课程开设,而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时间相对单一,课程内容授课相对较少。因此,如何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有限的课程时间,能够正确地认知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成为摆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系、管理系部分学生的调研发现,不少学生在上课之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充满期待,都希望认真上好这门课,并通过这门课程学到知识,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但学生课后对实际课程的评价不高,学生满意度与教学要求的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这个现象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经过分析认为,导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学校师资力量不足。 在不少的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不得不合班进行教学。例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合班学生人数大多在90~110人。匮乏的师资和上百人的大班教学显然让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佳。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这应该是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不少授课教师过于强调理论讲授,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课程趣味性不足,导致课程变得枯燥、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打折扣,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3.课程资源不足。 一些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不足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课程资源不足主要体现在教材理论性较强、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课程目标上重补救预防轻发展促进、课程内容上重学科专业轻实践应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教学评估方法较为简单等方面。多数高职院校主要采用传统课程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对基本心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状况、心理健康提升情况等无法予以表现,不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果提升
1.加强教师培训和团队建设。 教师对课程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最好由专业的心理学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担任教学工作。但受到高职院校师资不足的限制,非专业的教师也会承担该课程,这时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必要的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团队教学,通过专业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设计,使非专业教师也能够把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除了专业知识外,授课教师的态度和责任心则更为重要。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会想方设法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让学生利于理解;并将各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目前,关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论文不少,但大多理论性较强,对实际授课教师来说只有理论指导意义,实际操作性不强。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归纳出几条可操作性的方法。
2) 编制的轴心位置搜索程序,将外力方向角作为初始偏位角,由差值分析得到初始偏心率,可以缩短寻找平衡时轴心位置过程。平衡时,随着转速的增大,润滑油端泄流量呈现上升趋势。
11月21日,德州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德州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出台的首部实体性法规——《德州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联组会上,常委会委员和列席会议的省、市人大代表组成“考官团”,直击民生热点,向城管、交警、规划、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外活动课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联系起来进行授课。将现实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学生感兴趣的新闻热点或者真实的案例引入课堂,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传授给学生。在授课方式上,可以通过体验活动、情境表演、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理解课程内容。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科技手段,将微信、QQ、微博等方式引入课堂,通过课堂小游戏、心理测试等活动,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另外,应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课外活动课程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每学期都会开展课外活动课程,让学生拍摄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关的短视频,并参加年级比赛。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来感悟与接受教育,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其适应能力,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有效地解决心理冲突与矛盾,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心态,乐观生活。
3.引入社会资源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积极引进社会资源,要开发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学校创造优质的教学条件、购置必要的设备和资料、投资建设智慧课堂等。教师团队要进行教学改革,设计既能达到素养和能力培养目标,又符合高职学生心理状况的课程体系,认真制订教学大纲、制作丰富的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料,积极拍摄微课、慕课,充分利用校园智慧课堂进行教学资料和作业的推送,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经过2年观测及调查,四个区域试验示范栽植地新疆忍冬均能安全越冬,生长良好,平均保存率达95%以上,枝条年均生长量平均在20-30cm,区域栽植示范效果良好,今后可在这些地区大面积的推广使用新疆忍冬。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制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时间也较短,如何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切实提升各种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课程资源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和团队建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外活动课程、引入社会资源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以期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编辑 周 俊
标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职业学院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效果提升论文;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