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重在加强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普通高校论文,加强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与问题并存
邓小平将“两条腿走路”发展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提出以后,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即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适应我国国情、立于高等教育之林、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相对独立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及至学校均有职能齐全、体现成人教育管理的管理机构,建立了一支基本能胜任管理工作的管理队伍,并建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事业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大好发展局面。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达850万人, 同时还坚持以岗位培养和继续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这方面受训教育人数达3500万。1997年全国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598.83万,其中全日制为317.38万,成人教育为272.45 万,各占54%和46%,二者之比为1∶0.86。这一规模足以说明,成人教育在邓小平光辉教育思想指引下,政府投入不多,主要依靠办学单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充分利用普通高校已有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依靠多方面的积极性和灵活的办学机制,近20年为社会培养的大批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大大地缓解和满足了社会对高等专门人才之所需、所急,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欲望,为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
在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中,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是一支重要力量,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主力军作用。1997年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72.45万中,普通高校的为148.95万,占总数的54.6%,超过了“半壁江山”。江苏则更为突出,因为历史形成的优势,普通高校阵容很强,不仅数量多,而且学科力量强,拥有相当数量高水平的部委属高校,积极为江苏培养人才,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主要面向江苏招生,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在校生已占全省成人高教在校生总数的67%。就普通高校内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双轨发展的情况而言,“六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在校生每年仅为20万,1986年发展到65万,与当年全日制在校生相比为1∶3.3,再经过“八五”期间的发展,1997年已为1∶2.1。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利用普通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向社会,采取灵活的办学形式举办成人教育,是加快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之举,不仅既往20年是这样,而且在成人教育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学习化社会的渐进到来,势必继续发展的今天和将来也同样如此。
的确,普通高校举办成人教育其客观地位、作用不容忽视。虽说我国普通高校目前办学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急需改善,但我国面临的现有国情是:国民素质与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矛盾十分突出,需要通过成人教育大力提升我国国民素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接受成人高等教育,而成人教育资源又并不富有,需求和供给明显反差,高等教育极不适应。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很大程度上借助于普通高校,况且普通高校事实上存在着发展成人教育的有利条件。可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普通高校完全按指令封闭办学,导致办学效益明显不高,教育资源严重浪费。例如师生配置比例大大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教师教学工作量标准偏低,处于过分不饱和状态;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有的闲置,颇有些穷国富校之感,与“穷国办大教育”极不相符。成人教育的发展使学校平添了相当的生机与活力。一是大大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度。成人教育的机制是面向社会办学,这就促进学校走出“象牙塔”,由封闭走向开放,多功能地服务于社会。二是高层次的各种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专业证书教育的开展,为全日制教育老专业改造、新专业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补充、更新乃至科研增加了源头,注入了活水。三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也得到社会以及求学者应有的回报,通过适当收费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学校办学经费的紧缺。四是富有余力的教师得以在教学岗位上充分发挥所长,促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五是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充实和扩大了普通高校社会服务的内涵,极大地提高了办学效益。由此观之,普通高校举办成人教育可谓一体两翼,互容互补,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普通高校融全日制和成人教育为一体,共同发展,共为社会所有公民接受终身教育服务的必然趋势。
正如事物往往具有双重性,利弊共存一体,普通高校举办成人教育有其独具的优势,但如果定位不准,也会带来不少弊端,最为突出或者说最为致命的弊端是办学指导思想不正,重单一经济效益而轻对社会的服务、奉献;重创收而忽略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所需的教育资源;置成人教育于配角,却又不授于“最佳配角”的殊荣,等而次之再次之。特别是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更易导致弊端的凸起。为了兴利少弊,除弊,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原国家教委成教司于1994年部署了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学教育评估工作,历时近3年,于1997年11 月召开了评估工作总结会,并公布了获得评估优秀等级的学校。这次评估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确实使成人教育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从总体上说,一是使学校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方向,确立了成人教育在学校的地位、作用,明确了成人教育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学校办学活力之所在;二是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成教办学条件,有的有了相对独立的办学基地,有了适应发展需要的办学条件;三是提高了学校规范管理、制度管理、科学化管理水平。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次评估不能长期管用,更何况事业的发展并不十全十美,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表现在认识上,仍有一些学校领导没能正确估量成人教育的活力本质,或者说言行有所脱节,没有真正落实在行为上,评估期间好于评估前后,分管的负责人认识到位率高于一把手、一班人;表现在管理上,规章制度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基本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还需进一步落在实处,落实到位,尤其是函授教育的管理,大面积的函授站建设及监控更需着力加强;表现在狠抓质量上,还缺乏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自学指导书,尤其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是个极为薄弱的环节,成人教育专业体现不出成教的独特风貌;表现在办学条件上,有的学校还相当吃紧,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不相适应。这些问题伴随着成人教育的发展而产生,我们也深信,定会随着成人教育逐步成熟而越来越健康壮实。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迫切需要管理的有效和高效
管理理论强调,管理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于系统,使系统功效提高并产生新的功效,以保证实现预想目标的一系列活动。据此剖析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可否这样概括:即是遵循终身教育观念,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校内校外诸多因素和有利条件,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成人教育的全部活动过程。管理活动之目的就在于提高功效产生新的功效,实现成教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尽管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管理的标准绝非只是标志成人教育这一局部,而是体现着一所学校应有的品格、规格,是衡量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优劣的标准和尺度。
社会越进步,科学技术越发展,管理的地位和作用随之显得越为重要。各行各业“一切之首莫过于管理”已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共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也概莫能外。事业的发展无疑会越来越依赖于管理的有效和高效。
首先,成教事业规模的继续稳步发展对其内涵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需要充分发挥管理的中介和协调作用,使外延与内涵两轮齐行,同步并进,以内涵建设支撑外延拓展。瞻望我国成人教育,一言以蔽之:蕴含着勃勃生机,前景广阔。如同国家教育部长陈至立所说:“成人教育机制灵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有很强的生命力,符合穷国办大教育的思路,天地宽阔,前途无量。”如同教育部副部长张天保所言:“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无论从世界其他国家,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要加强,要发展,不存在萎缩和削弱的问题,这是不容怀疑和动摇的。”这些最具权威的论述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指导今后发展的重要思想。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大力发展历史较短,只不过是近20年,而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制度在我国提出也仅6年, 然而这期间正值我国经济和社会大变革大开放,成人教育孕育于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壤之中,以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使大量耽误了的一代人重新受到高等教育,成为高等专门人才,辉煌功绩的一页永载史册。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依赖知识,取决于智力资源的智力型经济势必作为一种新型经济而迅猛崛起,构成国家财富不再单凭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主要是人的能力。因此许多专家认为,社会进步的实现再没有比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发展人的能力更为重要的了。21世纪,人才即是最大的“金矿”,而培养人才的教育定会举世瞩目,受到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地处于战略地位,“科教兴国”必将风靡全球,导致“科教兴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起,被视作人及人类社会发展之本。
我国目前正处在“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向21世纪,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需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单纯依靠传统的全日制教育显然无济于事,何况更为重要的是,知识的快速更新,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职业岗位的频繁变迁,催促着仅受过为人生奠定基础的全日制教育者回归校园,重新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学习直至终身。这种教育的终身性趋势催化教育的彻底改革,教育观念、教育概念、教育结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会有本质意义上的变革。教育不再认为只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而是指从人的出生到进入坟墓所受全部教育的总和;不再是一张使多数人不可触摸的网,尤其是高等教育,由为少数人服务的“贵族式”走向面向平民、面向大众,更加社会化;不再仅是社会的一种义务,而且也是一种责任,是社会公民自己应尽的责任;不再只为单一学历文凭教育,可以有不同层次学历补偿教育,也有各种为适应新环境的延长教育、回归教育、知识更新进一步提高的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不再只体现为社会服务,而要把社会服务和人的个性化结合,尤其更注重后者,帮助每个人自我发展;不再只为满足一次性教育享受终身,而应着力开发人的潜能,刺激人们继续学习,不断培训自己、创造自己;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某一大学毕业,而是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不是远离和脱离社会、经济、政治、公民家庭和个人生活,而是与这一切紧密相连。公民对教育的投入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消费行为,而是缩短贫富差距的关键因素,是战胜挑战适应竞争的有效途径;成人教育不是仅作为教育结构中的补充成分,也不是某一历史阶段的权宜之计,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次、角落。上述十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迫使担当智力源泉的高等学校要为适应这个趋势作出努力,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不仅不是有所不为,可有可无,而且要大有作为,更多样化地发展,面向社会,开放办学,造就各种学习型、复合型人才,这本是普通高校回应挑战、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高等学校肩负着繁重的成人教育任务,必须突出以高层次的继续教育为重点,不但表现为人才数量的剧增、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要求培养的人才结构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种,人才规格的适应性和导引性,如此,学校的内涵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成人教育需要灵敏地反映出社会之急需,根据社会及成员的多重需求,提供多种层次的教育及其培训,开设新型专业提供异彩纷呈的教育内容,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本科院校尤其是具有两个中心职能的本科院校,更应当充分利用学科众多学术水平高和现代化装备条件好的优势,实施层次较高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的继续教育,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丰富的内涵希冀以科学的组织管理作为坚强后盾。一是通过有效管理妥善处理好条件和发展的关系,以条件定发展,以发展促条件。既不是不顾办学条件任意扩大办学规模,办所不能办的,也不是置社会需求于不顾,“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而是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业发展。二是通过有效管理实现成教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由于各校成人教育多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即使少数相对独立的一级办学实体也必须凭借学校的力量,运作之中有大量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工作要做,所以成教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调动校内各方面的积极性,掌握学校所有的教育资源,发挥管理的中介调节作用,使参与成人教育的各个部门科学、规范地处于最佳结合状态,形成遵循成教规律办学的严密的系统,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严格执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办出最大效益,以达成教全面健康发展之目的。
其次,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共性与个性兼容并存的特征,需要充分发挥管理的针对性作用保证成教管理特性实现。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本系同根生,而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的共性更使二者连体:基本享用共同的教育资源,担负育人重任,通过培养合格人才实现其价值。但是成人教育在连体的另一面又确确实实有别于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鲜明的市场性要求专业设置必须注重“朝阳性”、浮动性、应用性、前导性;对象以在职从业者为主,因而办学形式必须灵活多样,有利于业余学习;教学要求强调理论“必须、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以培养实用、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教学方法十分注意导学,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视野所至有校内更有校外的社会教育资源,例如根据函授教育而设置的校外函授站,等等,这诸多方面的异曲谱成了成人教育自身内在的独特的韵律,如组织机构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函授站管理,还有大量区别于学历教育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管理等等,这也正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之所以近几年来纷纷从全日制教务处剥离,独立自成体系的缘由所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尤其应注意兼容教育管理的共性和特殊性,有利于成人教育独具风格。如果有失偏颇,以共性扼杀个性,使成人教育雷同于全日制教育,产生异化,显示不出成教的应有特色,那就无所谓成人教育的独立存在;以特殊性取代共性,违背教育规律,搞短斤少两,松懈管理,有损人才培养质量,这样的管理也不足取。
三是成教本身具有复杂性需要通过管理的杠杆作用和管理的创造性,提高效率。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较之全日制教育管理,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原因在于成教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系统性、社会性和全方位性,这是普通高校内任何一个部门所不可比拟的。管理内容繁杂,头绪甚多,从生源市场的开辟、宣传发动、招考录取、思想教育、教学过程及食宿的安排,直至毕业包括毕业后的信息跟踪无所不管,各种问题和矛盾丛生,特别是当前法制尚不够健全,易于出现管理的不规范;学习形式的多样无疑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教学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包括授课教师、实验室、教室等均易列于全日制教育后面变成编外任务简易配置;成教管理人员编制偏紧,人少事多,而管理活动涉及到校内各院、系科、处室,涉及到校外各办学辅导站(有的站分布天南海北,大有鞭长莫及之势,听凭“站”自然管理),且管理中受制因素很多,常常借助于人有求于其他部门,特别是在重利办学思想突出的单位,成教部门往往不被真正重视,没有应有的地位,管理则更难上加难。此外,社会的不规范竞争以及不正之风也带来管理上的不应有的碰撞。面对如此艰难复杂的现实,有效、高效、创造性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要做到高效、有效、创造性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的素质。成教管理干部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勇于改革善于开拓,富有创造性地工作;精明强干,努力学习研究和掌握成教管理规律,实行科学管理;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团结一心积极肯干;采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管理者对事业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许多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实践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显示出个性与特色。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由于承担的具体任务不同、要求不同、内部的运行机制不一,因而二者在管理上既有殊途同归之处,也蕴含着客观存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各自规律。成教管理规律要求普通高校成教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这是教育之本、办学之本。办学方向主要包括办学的政治方向和办学的指导思想两个方面。把握成人教育办学方向的重要性较之全日制教育则又更胜一筹。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认识成人教育是高校的三大基本任务之一,准确理解成人教育为什么是高校办学的活力,给予成人教育应有的地位;坚持全面发展观,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正确处理好现有教育资源与现有办学规模、扩大教育资源和扩大办学规模、成人教育必须拥有的教育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的关系,积极改善成人教育的办学条件;辩证认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强化社会责任感,杜绝纯经济利益驱动而办学、以商业行为而办学。
开放性原则。这是成人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要以实施终身教育为己任,以高层次的教育内容为内涵,以有利于在职从业者学习的多种形式为途径,充分利用办学条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超越时空、地域,面向社会所有需要学习而能够接受相应层次学习的人们开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学习的强烈愿望。
特色性原则。特色与生命同行,成人教育特色是成人教育生存的根,是内涵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要重视研究成人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办出成人教育的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在专业设置、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开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实际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以及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成人教育的风姿异彩,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规范性原则。这是办学有序有效运行的保证。要有法制观念,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建立健全学校成人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重视抓落实,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按章行事,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科学化的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开而不乱,活而不乱。
综合性原则(或者称为系统性原则)。这是成人教育管理有别于全日制的一个明显之处。全日制教育由许多部门齐抓共管,招生有招生部门,教学有教务处,思想教育有学生处,生活有总务后勤处,师资有人事处(师资处)等等,而成人教育管理则与此迥异,处于“独家店”角色,一切全靠自己去张罗,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因和学校的其他部门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显示出明显的系统性,管理的全程性、全面性,需要管理者认认真真,每个环节都要管理到位,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
效益性原则。这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同样适合成人教育管理。这一原则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成教管理部门要合理规划,统筹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以学校办学优势为基础,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促发展;二是根据小部门大服务的特殊性,建立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充分调动成教管理者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管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功效。
21世纪将是教育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不仅注重普及化、民主化、大众化、社会化、国际化,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在数量发展的同时,更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加强管理,狠抓质量上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成人教育特色,使成人教育犹如怒放的艳丽之花立于新世纪的教育百花园中争奇斗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育更多更好的多层次、多品种、多规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