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的因素分析论文_郭义兵

影响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的因素分析论文_郭义兵

郭义兵

(江苏省无锡市锡西新城医院 江苏 无锡 214161)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60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资料,分析研究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结果。结果:60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5例,假阳性率8.33%。其中影响因素有环境因素、培养基因素、标本因素及鉴定因素等。结论:影响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的因素众多,只有提高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质量控制,才能降低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的发生率。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393-02

肺炎支原体是成人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目前已成为引发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并发肺外多系统损害,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因此,鉴别肺炎支原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就我院60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资料中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8.33%假阳性率的影响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的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1.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资料,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1~58)岁,所有病例中均有发热、咳嗽、胸闷、心悸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呼吸音粗,经液体培养胸腔积液体征呈阳性,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2]。结合临床诊断60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5例,假阳性率8.33%。

2.影响因素分析

2.1 标本因素

肺炎支原体培养采集血液标本时受疾病种类,采集时间、采集标本量及临床用药种类等因素影响。如在患者罹患白血病、真红细胞增多症等特殊性疾病时,因疾病具有大量的特殊细胞能发酵产生CO2,最终因CO2聚集而假阳性的出现;在采集时间确定时应严格掌握对于支原体肺炎导致菌血症出现,在该病发作初期才能检测到病原菌;对于高热寒颤患者应在发病前半小时的血液中细菌量最多时采集;避免因患者发烧后多数细菌已裂解死亡后采集,导致培养阳性率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肺炎支原体培养应在用药前采集血液标本;尤其对于急性肺炎合并化脓症,应在用药前在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标本;对不明原因发热,第一天进行2次采血培养,24小时后在病人发热前再做2次血液培养,而且注意采血量一定要足够,但不应过量而出现假阳性,尤其患者出现酸碱中毒或水电解质紊乱时酸中毒导致标本PH值偏酸性而导致出现假阳性;肺炎支原体培养采集血液标本应立即送检培养,需室温保存或置35~37孵箱内,不能放冰箱内[3]。

2.2 设备因素

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若操作不当,维护与保养不到位,消毒不严格,并且未校正孵育孔的本底信号值,仪器稳定性差所致假阳性出现。另外培养时应检查液体培养瓶是否出现损坏、培养基是否浑浊或底部变色等异常,并且在常温中避光保存,避免应受阳光直射而导致瓶底颜色的变化造成假阳性,尤其仪器受风尘等污染,导致孵育孔内容易吸附大量粉尘遮蔽测试光源,导致采集信号变化出现假阳性。在培养时避免不同种类的培养瓶集中培养,由于各液体培养基的初始阈值不同,而培养鉴定仪器在处理匿名瓶时采用的是最低的阈值开始计算,标本瓶瓶底有油污、染料、玻璃片等物体覆盖,导致仪器报阳。触动初始阈值的运算法则导致仪器报阳[4]。

2.3 技术因素

采集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时,部分采集人员消毒知识理论欠缺,消毒技术不严格,未在采集前对培养瓶的开口使用70%异丙醇酒精消毒并干燥,对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格,未能等待足够消毒时间及采集标本,导致出现假阳性。因此,采集标本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待穿刺部位,除非带有无菌手套,而且避免采血后更换注射器针头接种培养瓶,尤其选用真空采血装置或采集方法均能降低污染率,避免假阳性出现。研究表明[5],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采集血培养的污染率为3%,而未经过采集培养或无菌技术培训的住院医生和护士污染率则达11%。所以对临床护士就培养标本采集进行专门的、严格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提高培养准确度的关键措施。

2.4 质量控制

有效降低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对培养鉴别的仪器应遵循其操作规程,严格控制鉴定仪器的最佳状态、避免操作失误和培养温度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并通过肺炎支原体不同的生长曲线图形排查操作、标本、环境等因素的原因。对临床出现的假阳性肺炎支原体,应及时处理并寻找原因,制定相关制度有效提高阳性准确度。

3.小结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率也越来越高,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抗菌素已不能有效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如某些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而这些细菌又能分解尿素产氨和二氧化碳,使液体培养基pH值上升,致使液体培养基变红,最终导致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因此,经本文分析认为有效地降低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必须执行无菌技术观念,采取合格的标本,及时送检、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尤其遇到培养48h后培养基变红或异常时应立即转种到细菌和真菌培养基,并结合进一步生化反应和药敏试验和临床患者体征,最终做出准确可靠的培养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仲兴,郑家齐,李家宏.诊断细菌学[M].香港:黄河文化出版社,1992:278-279.

[2] 陈志敏.合理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 : 724-727.

[3] 陈润生,刘华荣,林杰等.影响培养基pH值稳定因素的探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8(1):58-59.

[4] 阿米娜.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19(38):158-159.

[5]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8.

论文作者:郭义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影响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假阳性的因素分析论文_郭义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