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学高中教师评价的实践:价值、困惑与展望_高级教师论文

江苏省中学高中教师评价的实践:价值、困惑与展望_高级教师论文

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实践:价值、困惑与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省论文,困惑论文,价值论文,教授级论文,中学高级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8)06-0038-05

江苏省现有中小学教师54.5万人,其中初中教师19万人,高中教师9.39万人。2006年12月,江苏省进行了首次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评审工作。283人参评,137人获得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资格,加上南京市2003年试点评审出来的7名,以及2007年10月江苏省评审李吉林、洪宗礼等8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为中小学荣誉教授。至今,江苏省拥有152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时隔一年,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价值日益显现。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建构了较为合理的教师专业化标准体系,突出了教授级教师的学术领袖价值。当然,教授级教师评审也面临许多困惑,诸如教授级教师标准体系的科学性还有待完善,教育教学论文学术价值的认定、教育研究项目的认定操作性还有待改进。反思这项工作的不足,提出发展思路,建构更加科学的评审体系,对教师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一、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实践的价值

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是一种新的尝试,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多。浙江的杭州、江苏的南京进行过试点,而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评审则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实践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1.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标准。江苏省的评审标准可以分为基本标准和具体标准。基本标准包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本科学历,5年中学高级教师职龄;具有省外语、计算机合格证;完成规定的培训进修任务。具体标准包括五个板块。

内容具体要求

教育工作7年班队管理经历,所带班队或个人获得市级及以上的奖励,年度考核合格。

教学工作胜任本学科各年级教学,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每周10课时工作量,任现职以来开设市级示范课不少于3次,在全市有较大影响。

教科研论文 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篇,其中2篇为核心刊物。

教科研项目 主持或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参加省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且已结题。

教科研获奖 获得过省级及以上教研科研成果奖。

通过量化,中学教师的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具有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超越了中学高级教师的标准和特级教师的标准,增加了难度系数。

2.建构了较为合理的中学教师职称体系。中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生力军,他们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1986年,国务院出台职称评定改革方案,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制度。中学教师分为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三个层次;小学教师分为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都规定了相应的标准,学历要求、教龄要求、班级管理要求、研究成果要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化、日常化之后,管理部门又增加了英语、计算机要求。经过22年的评定实践,教师队伍日趋稳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提高。1978年,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我国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特级教师试点工作,1993年,国家教委出台《特级教师评选规定》。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既具先进性、又具专业性的称号。但是特级教师不是专业职称,只是一种称号。江苏省在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的本科学历达标率将达到99%以上,一些星级高中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已经占全体教师的20%,一些著名中学开始引进博士人才。如此,实施20年的中小学职称评定系列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江苏省实施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制度就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中学二级(助教级)、中学一级(讲师级)、中学高级(副教授级)、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教授级)。

3.彰显了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学术价值。教授是一种职称,是一个人的学术地位、学术价值的象征。给高水平的中学教师评定教授就是对他们的学术价值的认定。江苏省评定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已经过去一年了,教授级教师的学术价值日益显现。首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学术首席。能够评定为教授级中学教师的都是佼佼者,他们对学科的研究都有独到之处,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够繁荣一方教育。其次,教授级中学教师有了更高的施展平台。2007年,江苏省有六家高校举办了暑期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班,主讲教师90%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教育学院附中的孙汉洲教授主讲阅读教学策略、徐州一中王志勇教授主讲教学设计都深受学员欢迎。再次,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有了更多的研究空间。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其中的编辑人员王栋生、黄厚江、徐思源等都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他们熟稔中学语文教育,故而所编辑的教材也就具有针对性。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组中,黄厚江等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熟悉江苏的高考实际,在命题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高校与中学的教学科研联系日益紧密。以前,高校苦于缺少实验基地,中小学苦于缺少高水平的理论指导。现在,教授级教师脱颖而出,高校有了明确的合作对象,中学有了与高水平学者对话的条件。洪宗礼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他进行的国内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就凝聚了南京大学柳士镇、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扬州大学顾黄初等100多位著名学者。王栋生是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他邀请校友北京大学著名学者钱理群给学生开设鲁迅研究专题讲座,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加强了高校与中学的联系。锡山中学是一所具有改革创新传统的名校,校长唐江澎是一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又是一位理论研究专家,他曾经参与施良方教授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的编写,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受到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好评。徐州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与徐州一中、徐州三中建立了教学科研联合体之后,高校的教师经常深入中学,调查研究、合作交流,高校与中学的关系日益紧密。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与徐州一中举办余光中作品教学研讨活动,余光中先生亲临现场听课评课,香港、澳门、台湾、韩国学者亲临现场评课,拓展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也创造了新的研究范式。

二、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实践的困惑

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评审确实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期待,为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又给人们带来许多新的困惑。

1.量化与模糊:软指标面临考验。在评审实践中,一些指标必须量化,只有量化才有可能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些指标又无法量化,而模糊的指标如何认定就成了一个难题。关于“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文件规定“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师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称职)以上。”[1]年度考核在合格(称职)以上,这项规定形同虚设。大家知道,在单位的年终考核中,只要你不违法犯罪且能够完成本职工作,你就可以获得合格(称职)的考核等次。而只有10%的人员可以获得优秀的等次,这部分人员才是优秀的工作者。在高校的教授评审中就明确规定近三年内有一次考核优秀。而在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中,这项要求被弱化了。而计算机、外语水平已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两项一直是难以逾越的门槛。而在评审中,我们发现,语文学科外语合格的仅占11.42%,先评后补的占4.28%,外语免考占84.3%;计算机合格成绩仅占20%,先评后补的占80%。关于教学工作,文件规定要胜任本学科工作,完成相应工作量,教学质量优秀,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开设学科讲座或示范课、观摩课1次,获得市级及以上优质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讲座、示范课、观摩课可以量化,获奖也可以量化,但是教学质量优秀如何量化就很困难了。我们在审查各大市考核结果时就发现,某市送审的六名语文教师中就有三位为“良好”档次。当然,这种“优秀”与“良好”之间的区别如何界定,可能无法量化,只能是见仁见智。

2.论文论著认定:质与量面临考验。论文论著鉴定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江苏省评估院专门制定了鉴定标准,要求专家从理论性、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逻辑性几个方面进行评定,且制定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档次。在评审中,每一篇论文要经过三位专家审阅,无记名打分,然后综合三位专家意见确立综合评定档次。应该说,这种鉴定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是,有这样一些问题依然令鉴定专家困惑。第一,核心刊物的范围。一些参评老师在论文上边注明“核心刊物”,其依据是刊物上的标记。自封的核心刊物如何界定,就成了一个难题。大家知道,高等学校鉴定论文依据“北京大学核心刊物目录”和“南京大学核心刊物目录”,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能否真正执行,这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论文的字数。既然是学术论文或教学论文,那么字数上应该有一个规定,是2500字还是3000字,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从上报的论文看,一些文章只有一页纸,这种文章充其量只是短论。第三,论著如何界定?所谓论著应该是研究者对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后获得研究成果。评审中,我们发现像李震的《曾巩年谱》、唐江澎参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都是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当然我们也发现一些参评者一人就报送几部“著作”,这些著作属于文字垃圾,是那种买书号出版的“著作”。这种著作少则十几万字,多则三四十万字,这就给鉴定工作带来了麻烦。第四,加工过的论文令鉴定专家左右为难。这次鉴定过程中,个别参评者将自己送交的论文重新打印编排,这些论文是否真的发表?报送者是否作了修改?鉴定者无法判断。

3.项目认定:学会课题面临政策性尴尬。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承担课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问题是承担谁的课题。在教育领域内,课题按照行政主管部门的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省部级、省厅级、市级、县区级,这些课题属于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申请立项难度大。故而承担不同级别的课题可以显示研究者的科研实力。教育类课题在国家层面是属于单列课题,数量之少令人望而却步。能够拿到省部级课题者就非常不容易了。在这次评审中,我们发现80%的教师有课题研究的经历,其中不乏主持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课题者。但是课题认定也面临这样的尴尬。首先,学会课题如何认定?评审标准规定:主持或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过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项。这里的省级显然是指省厅级及以上的课题。这项要求与特级教师的评审条件就发生了变化,特级教师评审条件规定省厅级学会课题视为省厅级课题。但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对课题要求发生了政策性变化。其次,课题结题方为有效课题。高校教师评审职称只要求主持省部级课题,没有结题的要求,显然此项要求过高。再次,课题组核心成员如何界定?一个课题组可以有若干人员组成,但是核心人员只能有前五位;省部级课题的子课题只能是负责人为核心组成员。如此项目的参加者就变得异常复杂,这也给鉴定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

4.获奖认定:综合奖面临尴尬。这次评审将获奖当作一项重要的条件。文件规定:第一,“任现职以来,所代班级、课外活动小组获得过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表彰奖励,或本人因教育成绩突出受到过县(市、区)级及以上综合表彰奖励(以个人表彰证书为准)。”第二,“或获得市级及以上优质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第三,“获得过省级及以上教研科研成果奖(以个人获奖证书为准)。”三项获奖,第一项是综合奖,一般是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主管部门奖,如“优秀班集体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五一奖章”,这些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褒奖,得之不易。第二项是教学奖,一般是由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室颁发的教学奖,这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肯定。第三项是科研奖,一般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科所颁发的科研奖、论文奖。在评审实践中,教学奖、教学科研奖成了热捧,而综合奖遭到了冷遇。我们在审查材料时发现,90%的教师有县市级及以上级别的综合奖励。而真正获得县市级及以上级别的教学奖或教学科研奖的并不多。

三、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实践前瞻

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已经在重庆、杭州、江苏试行,它带给广大教师的不仅仅是职称的变化,而且带给教师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将会直接推动教学实践的变化。为此我们需要对这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进行新的设计,以窥测其未来的方向,给实践者以启迪。

1.构建合理的中小学职称体系,为名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指出: “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政府应该为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创设宽松的空间。随着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的逐步提高,现行的中小学职称系列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现行的“特级教师”又只是荣誉称号,不是职称。中小学教师职称就显得残缺不全,中学只有“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教授;小学只有“小学高级教师”,相当于讲师。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采取变通的方式,既然“特级教师”作为一种荣誉称号,已经实行30年,家喻户晓,我们不妨借用“特级教师”这个名字,把它与“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对等。特级教师不再作为一种荣誉称号,而作为一种职称,特级教师就相当于高等学校的教授。这样就形成了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中学为:特级教师(教授)、中学高级教师(副教授)、中学一级教师(讲师)、中学二级教师(助教)。小学为:特级教师(教授)、小学高级教师(副教授)、小学一级教师(讲师)、小学二级教师(助教)。譬如,江苏省这次评审中,语文科28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部是特级教师。这28位教师就成了双料教师,既是“特级教师”,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荣誉称号与职称重叠,也就很难凸显其价值。将二者合并,可以体现三个优点:首先,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科学合理。其次,避免了“特级教师”与“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并存的尴尬局面。再次,避免了重复考核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2.制定科学的操作规范,为教师职称评审创设和谐的空间。职称评审是一件关涉教师切身利益的严肃工作,需要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我们不妨借助高校教授评审的办法,具体地说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论文匿名鉴定评审。对参评教师的论文进行“双盲”鉴定评审,被评审者不知道谁评审自己的论文,评审者不知道评审谁的论文;鉴定结果如果有一个良好以下,参评者就失去了参加评审的资格。而鉴定审查的论文必须是经过单位审查的论文复印件。第二,材料审核。此项工作一般都由人事主管部门承担,建议改由专家承担,重点考察参评者的“德、能、勤、绩”;按照文件规定的指标考察。第三,学科组会议评审。由五至七位专家组成学科评审组,开展会议评审。学科组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学科组的排名顺序。第四,省级高评委会议评审。高评委根据各学科的排名以及当年的指标比例,确定各学科的人数,最终确定人选。

3.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为教师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引。职称评定是一个风向标,你做了哪些规定,教师们就会朝哪个方向努力。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德,要求三年内考核有一次“优秀”,或任职期间获得过市级及以上级别的综合奖励。能,教学成绩要在全市居领先水平,在全市范围内三年内开设过示范课、研究课或学术讲座或获得过市级及以上级别的课堂教学奖励。勤,要承担过七年以上的班主任工作,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绩,主持过省厅级教育教学课题(不含学会的课题),或作为省部级课题的课题组核心成员(位列前五位),省部级课题的子课题的主持人;论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篇,其中2篇为核心刊物(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准),每篇论文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计算机、外语需参加全省的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评审。将评审条件具体化,教师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4.制定灵活的评聘机制,为落后地区提供用人政策。特级教师评定制度实施之后,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落后地区的特级教师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情形不断出现。这次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定中,南京市、苏州市流入的特级教师就占了很大的比例。鉴于这种情况,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就需要按岗设职,一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多少教师,按照比例可以设置几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不同类型的学校都有这种岗位,但是这种岗位只提供给那些条件具备的教师,宁缺毋滥。如果教师需要跳槽,那么这位老师就必须同用人单位的老师们形成新的竞争。按岗设职可以为落后地区留住人才,保障教育的公平。

5.创设宽松的空间,为教师发展提供条件。评定教授级教师是为了教师发展,不是给教师再加上一种枷锁。马克思指出:“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2]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作为一种职称是教师成就的象征。我们应该把这些教师当作宝贵的财富,在教学、生活各个方面为他们提供条件。叶澜教授指出:“他们坚定地用自己的生命,按自己理解追求着明天,编织着不同于昨天的今天,他们的生命向着无限的可能性生活开放,他们的每一天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自己的生命。”[3]全社会都要营造一种氛围,尊重这些甘愿牺牲自己的教育家。

江苏的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审已经过去一年多,其实践价值已经日益显现。目前,重庆、杭州的评审都已经过实践的检验。审视这种创造性实践,完善评审制度,对培养中国自己的教育家将具有战略意义。

[收稿日期]2008-09-10

标签:;  ;  ;  ;  ;  

江苏省中学高中教师评价的实践:价值、困惑与展望_高级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