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鸿森工程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江苏省 223001
摘要: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如何从河道自然性和历史性出发,结合城市规划、河道治理、风景园林、生态湿地、水能开发等综合整治手段,还原城市的自然与文化属性,全方位提升人居环境、生活品质,实现整治手段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本文以实例分析某河道综合整治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规划设计;
目前国内河道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无论是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的规划设计或是水利部门的河流水利治理规划设计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未能将问题予以综合理解和完全解决。
一、现状
1.河道现状。某河段河道宽度为135~285m,堤防经过几十年的运行,部分堤段的基础已被洪水冲刷破坏,堤身老化、单薄,沉陷严重,从而影响到堤体的稳定。涪江内河段水流较缓,泥沙淤积,造成河床抬高、河道不规则、倒滩水多、水流紊乱,并且河床宽度、坡降不一致。最大淤积高度超过正常河床 2m以上,有2处淤积区占据河床面的三分之二左右,阻塞河道行洪断面,严重影响到该河段的行洪能力,并且其堤顶高程不满足城市防洪要求。
2.景观现状。由于长期缺乏对沿河景观的规划与管理,导致城市形象凌乱而平淡,城市景观风貌缺乏层次感,地段相互关系偶然性很强,用地功能单一,滨江空间公共性较差,生态环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3.原则。一是结合城市规划,因地制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河道主导功能要求,力求河道形态自然化、滨水环境宜人化、配套设施人性化、保护与开发相和谐。二是系统性综合整治原则。从河道的防洪规划出发,在满足河道防洪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城市规划、水能开发规划、河道治理、污水治理、湖面景观、滨水景观等内容,按河道梯级景观湖、城市规划布局对河道进行系统全面的整合治理。三是坚持整治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原水能开发规划,根据河道特性与城市分区规划调整水闸位置及水面高程,在满足水能开发的同时,形成宽阔的湖面。以发电效益为防洪和生态景观后期运行输送血液。提出了“以电养景”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
二、河道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方案
1.河道疏浚方案。根据整治河段淤积现状,需要对河床进行疏浚。由于整治河段上游 21km处即将完建武都水库,将拦截上游河段泥沙,从而大大减少了整治河段内的泥沙来量,为河道疏浚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一是遵循“深掏滩、低做堰”的原则,在保证河堤安全的前提下,对河道淤积区进行开挖清淤,降低河床高程,增加行洪断面,增大行洪能力。二是结合堤防改造工程,采用河道疏浚的砂卵石作为堤体的填筑料,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新增堤体填筑料料场的水土流失和环境保护工作。三是将堤防的改造与河道疏浚相结合,统筹协调,以达到防洪、泄洪、抗冲相结合的目的。
2.截污纳管。截污纳管就是建设和改造位于河道沿线的工厂、学校、宾馆、餐饮、居民区等污水生产单位内部的污水管道,将其就近接入城镇路下的二级管网污水管道系统中,并输至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过程。在河道综合整治的诸多方法中,截污纳管作为一种从根本上定位和改造影响水系源头污染的方式,是改善水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3.生态景观治理。景观治理和生态修复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追求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水景观是城市景观体系中极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对滨水生态的重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追求,是贴近自然的还原,是城市生活最高境界的渴求。通过对自然和地域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将本市特产文化及民俗风情作为自然、人文元素融入两岸的景观设计中。
(1)驳岸景观。传统的驳岸基本为墙式或坡式护岸,这种形式对水陆生态体系的分隔作用比较明显。在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中,根据河道防洪、景观水库防渗功能要求,驳岸均在已建堤防基础上进行修复改建。堤顶高程由控制水位加安全超高确定,改建后的堤岸迎水面坡比为 1∶ 1. 75,背水面坡比为 1∶ 1. 6,堤顶宽度为 8~10 m。河岸型式为斜坡复式断面,景观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加截水墙防渗,基础设置混凝土趾板抗冲刷。正常蓄水位超高 0.5~1m设置3~6m 宽的亲水步道,步道以上为植草和灌木护坡。
(2)湿地景观。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在自然生态平衡日益遭到破坏,沼泽、湖泊、海洋等自然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现今,构建人工湿地,以人工的方式还原自然的细胞,为生物和人类自身营造生息的生态空间,已成为景观园林环境学者、城市设计建设者关注和实现的目标,也是我们在河道景观修复中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在三级景观湖正常蓄水的情况下,河道中的蓄水将补给堤外地下水,可形成河道两岸储水湿润带,利用其做人工湿地、防洪绿地、生态公园等的补充水源,可形成两岸生态绿色廊道,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亦可将其引入堤后现有的城市水系中,做为补充城市生态环境用水之用。
(3)植物配植规划。一是于河道西侧保留原有生态防护林带,以杨树类为主,种植毛白杨、银白杨、山杨、加杨、串杨,并配以常绿阔叶林及灌木层、地被植物,形成立体防护林带。二是园路两侧种植乡土野草,这些野草包括狼尾草、须芒草、大油芒、芦苇、白茅等。三是在附近绿地营造生态林区,以针叶树种为主,针阔混交为辅。在百花园区大面积的草地上种植宿花卉、时令花卉。四是于湿地和自然溪区种植喜湿耐阴的挺水、浮水、岸边生长的水生花卉。五是于10m人行道东侧种植常绿针叶树和芳香植物,与古韵涵香景点交相辉映。六是于上游缓洪池岸边普遍种植当地野生水生喜湿花卉植物,应用乡土植物进行绿地普遍绿化。
4.水资源开发方案。根据地形地势、市政规划和滨河景观定位将河段 13.2 km河道规划为三个梯级景观湖并进行水能开发。一级景观湖正常蓄水位高程538m,二级景观湖正常蓄水位高程 526m,三级景观湖正常蓄水位高程 519m。三级景观电站总装机容量 34 MW,多年平均发电量 14166.9 万kW·h,按目前新建火电站平均上网电价0.345 元/kW·h 估算,则多年平均发电效益为 4 712.7 万元。
城市内河综合整治以规划为先导,将城市规划、水系、景观、旅游、综合利用等内容纳入总体规划方案之中进行系统策划。在保证滨水城市空间和水力资源有效配置、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上编制城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同时考虑城市规划建设的特点,河道综合整治规划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防洪规划,全面考虑,统筹安排。人和自然和谐相融,在创造解决防洪、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探索工程运行期如何具备自我造血功能,是成都院在涪江内河段综合整治工程规划中的集中展现。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张 蕾,刘玉杰.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途径探讨[J].中国园林,2011(7):28-32.
[2]朱利,陈飞平,路红艳.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5):44-45.
[3]赵小兵.苦水河下段穿河东灌区河道整治工程的探讨[J].人民黄河,2011,33(5):15-16.
论文作者:王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河道论文; 景观论文; 城市论文; 河段论文; 高程论文; 湿地论文; 自然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