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_惠海艳 杨珍 李如娟,,

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_惠海艳 杨珍 李如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对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择选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行心脏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作为术中护理模式,探究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同时给予手术室零缺陷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经临床统计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探究组患者,探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则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探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心脏手术患者实施零缺陷护理模式能提高手术的成功几率,减少各个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术后预后效果更具保障.

关键词: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心脏手术是当前医学临床中操作类型较为复杂的手术之一,其对医生的技术水平、经验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法都有着极高要求,因为这直接关系着手术的成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有着直接联系.在面对这类高风险和高难度的手术治疗时,高质量的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使手术治疗过程更为顺利对此,为进一步探讨该话题,本文将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中,并对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现将详细医学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

选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行心脏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经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得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2~70岁,平均年龄为(45.3±3.56)岁;探究组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3~70岁,平均年龄为(46.5±3.55)岁;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此,在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上,2组患者相比无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作为术中护理模式,根据手术流程实施相应的护理流程.探究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同时给予手术室零缺陷护理,主要护理方案包括:(1)护理前期准备:第一,根据以往心脏手术的治疗经验,总结以往手术过程中容易遇到的护理问题及容易出现的护理措施进行统计;第二,根据各个护理问题成立零

护理缺陷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训练及考核,并由护士长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指导,纠正各个错误的护理操作,使护理问题得到杜绝;第三,护士长需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缺陷问题的发生因素做好记录,并由护士长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将错误护理方法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着重说明,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2)护理实施:在术前,对手术操作医师、麻醉医生进行手术方式核对,对手术部位进行确认,确保无其他问题后进行签字.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对各个手术器械进行详细核对与检查,并为患者做好无菌防护,减少细菌感染源,根据手术需求建立各个静脉通道.术中:对手术室环境温度及湿度做好调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与医生的手术操作过程形成无缝衔接,术中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糖、呼吸状况等体征指标做到密切观察,并将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记录.术后: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进行观察,在无异常情况下对患者做好创口消毒处理,术后24小时进行体征实时监测,在患者麻醉退去后对其进行抗感染及消炎治疗,预防各个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统计与观察,并对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本

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5.0,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以t值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值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临床统计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探究组患者,探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则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探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脏类疾病大多属于病危型疾病,患者在病发时往往已处于风险边缘,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极有可能将患者推向死亡.在近几年我国医疗技术取得良好成就后,我国的心脏手术也已逐渐成熟,但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仍然面对许多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医生,也可能来自于患者或护理人员.对此,为使患者的手术风险得到降低,其需通过合理的护理方法对各个意外做好预防措施,使手术过程进行的更为顺利.传统的护理模式普遍较为注重患者的手术体位、用药等,在许多细节上却常常出现忽视,而这些极易忽视的问题常常给手术治疗带来许多影响,如术中感染问题等,给患者的术后疗效带来了许多影响.根据这一问题,本文将零缺陷护理模式作为了手术室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该护理模式主要以根据以往手术经验中的各个错误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再根据问题找出诱因,根据因素源头来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完善各个护理缺陷,杜绝手术风险的发生.该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能规范的完成各个护理操作,按照标准的手术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在此次研究结果中可发现,应用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的探究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针对手术室心脏手术患者实施零缺陷护理模式能提高手术的成功几率,减少各个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术后预后效果更具保障.

参考文献

[1]零缺陷理论在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 张云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17)

[2]零缺陷护理管理对心脏手术患儿的术后康复效果[J]. 张平,张大莉,汪修菲.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23)

[3]零缺陷理论在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李淑红,孙庭婷. 中国当代医药. 2018(29)

[4]手术室零缺陷护理在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李丽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18)

论文作者:惠海艳 杨珍 李如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论文_惠海艳 杨珍 李如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