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少教多学”法构建高效课堂论文_付红侠

用“少教多学”法构建高效课堂论文_付红侠

付红侠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 830000 

摘 要:新课改的课堂是追求高效的课堂,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费力”“低效”一直是不争的事实。教师所期望的多教与多学的理想状态往往无法达到甚至走向了反面——教师讲得很多,学生却收获甚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少教多学”教学理念也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文从“少教多学”的内涵、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自主习得的学生活动、立足于学情和文本的作业设计四个方面阐释了用“少教多学”法构建高效课堂的尝试,以期达到课堂教学的高境界。

关键词:少教多学 以生为本 自主习得 立足于学情文本 高效

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所期望的多教与多学的理想状态往往无法达到甚至走向了反面——教师讲得很多,学生却收获甚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少教多学”教学理念也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将少教多学理念有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更加有效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

一、什么是“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思想,古老而新鲜。早在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大教学论》中开篇提出:“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习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使其闲暇、快乐及坚实地进步。”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举一反三”就是“少教多学”思想的体现。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指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教是为达到不需要教”,“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叶圣陶先生的观点就是通过教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近年“少教多学”理念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提倡它是为了寻求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之路。“少教多学”的主导思想是强调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教”强调减少“教”的数量,提高“教”的质量,让学生多参与、多思维,从而进入“真学习”的状态;“多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把被动接受的过程变为主动感知、发现、探索、体验、创造的过程。“少教多学”就是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精讲、少讲,学生多学会学,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去吸收、去发现、去探索,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的“少教”始终为学生的“多学”服务。“少教多学”是课堂教学的高境界。

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以生为本

要想做到教学设计的精当有效,应该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力,才会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它的有效性,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成功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了教学的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促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但是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并不等于无序,无拘无束不是起哄,敢疑敢问不是想问啥就问啥,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要看本节课的内容为何等等。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认清教学目标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达到一个应该达到的水平,所以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应该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教,怎么教,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但是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也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单纯地学习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积累学习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

有效的语文活动是互动的,要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师与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这些对话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要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三、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自主习得

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我们要关注它的有效性。首先,让学生乐于活动,从中获得积极体验,这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然后,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让学生善于活动,这是提高有效性的保证。最后,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这是提高有效性的落脚点。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磋琢磨,相互启发,可小组讨论,也可师生探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耗时低效的现象:一是讨论的内容不合理,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二是讨论时间不足,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三是讨论没有明确的目标,听之任之,名为讨论,实为闲扯;四是由于小组内分工不明确,要求不具体,使得一些学生一味的等、靠,不能积极地参与合作探究。

“讨论追求的境界,应是学生求知欲高涨,心灵得到解放,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同学对话、师生对话中观点碰撞,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向纵深发展。语言表达做到有序、有物、有理、有情,启发心智,令人信服。”(于漪语)如果合作探究讨论沦为形式,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活动效果,那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习得多少,才是评价课堂有效性的最终参数。一堂课,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段安排合作讨论,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排到位,合作活动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四、课堂作业设置的有效性——立足学情、文本

如何改进课堂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为了使课堂作业完成的情况能为教师反馈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对于课堂作业的有效性而言,就是让学生练习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要使课堂作业有效就必须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授课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课堂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作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作业的难度,设置好不同的梯度。作业的设置必须以紧扣文本为前提,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照条件,进行精心的设计。以文本为立足点,让学生操练应该掌握的东西,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确保课堂作业内容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是学得好不好。课堂教学要达到有效教学,归根结底就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有效。

课堂教学亟待优化,必须着眼实效,讲求长效,追求高效,创建师生共学、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少教多学”的本质就是让老师放手,让学生接手,使学生懂得怎样学、有目标地学。因此,“少教多学”是深化课改的必然选择,也是课堂教学走出少慢差费瓶颈的必然选择。课堂教学期待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少教”,让学生“多学”,使学生走向独立学习、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的境地,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为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付红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用“少教多学”法构建高效课堂论文_付红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