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室在预防患者感染发生率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顾霞

医院消毒供应室在预防患者感染发生率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顾霞

(中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100)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在院内感染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我院消毒供应室在2015年8月以来推行了院内感染预防配合工作计划,通过科室内部消毒处理各项工作的良好部署,以期良好辅助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通过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94例手术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了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7患者均为消毒供应室院内感染计划实施以来接收的手术患者,对照组47例患者均为计划实施前接收的手术患者,对比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消毒供应室推行感染预防工作计划前后,94例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实中,通过消毒供应室各项工作的良好计划部署,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后续关注应用。

【关键词】供应室;细节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249-02

院内感染是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易出现的现实并发症,一旦患者产生院内感染情况,不但会导致手术效果的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康复水平,亟待合理关注。从现实层面来讲,患者院内感染诱因多元,不仅同病区细菌侵袭有着密切关联,同时与手术器械物品消毒处理工作不到位存在着相应关系。而消毒供应室作为手术器械、医疗用品供应的主要机构,新时期如何切实加强消毒供应工作质量,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率,成为应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1]。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5年以来积极将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率,纳入到了科室工作范畴,通过各项科室工作规划部署,对预防患者院内感染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科室感染预防计划内容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94例手术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7患者均为消毒供应室院内感染计划实施以来所接收的手术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区间21~74岁,平均(46.9±4.9)岁。对照组47例患者均为计划实施前接收的手术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区间21~74岁,平均(46.9±4.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本院消毒供应室优质管理模式的实施,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思路开展,管理模式实施前,在科室内部人员集思广益基础上,针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综合研讨,进而对关键工作环节做出了集中部署,具体实施路径如下所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消毒供应制度优化 完善的制度是确保消毒供应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现实中需要依据不同科室供应需求,细化拟定科学的供应服务机制,以保证消毒供应室总体工作围绕临床需求展开,在制度拟定后严格予以落实,要求内部工作人员依据制度流程合理开展现实工作。科室制度的拟定中需从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洁、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展开,需要合理界定覆盖此类关键环节内容,并在日常加大不同环节工作质量的监督,对于易出现问题环节作综合监督管窥,积极做好服务工作的不定期检查、互查、自查,对内部工作问题情况展开全方位分析,针对具体问题拟定科学的整改建议,提高供应服务质量。

1.2.2强化内部日常培训 日常,消毒供应室内部应着力定期做好科室工作考核,对供应室内部工作人员的基础消毒知识和服务理论知识作出进一步强化,着力辅助内部人员树立质控第一、临床服务第一的观念,严格依托现有规程进行只量化操作,并遵循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防范》标准,明确界定供应室内部人员工作责任的同时,加强院感控制细节方面的完善,强化做好废弃物料清理、手部洁净工作等等,达到层次管理控制[2]。另外,还需强化院感监测科的提出协作交流,日常消毒工作严格落实无菌化操作原则,定期作供应室紫外线消毒、检测,确保室内细菌数量处于界定范围内。

1.2.3加大消毒供应服务水平 日常,消毒供应工作开展中,需保证灭菌彻底性,细化消毒灭菌方法,对常用消毒剂浓度、效果,灭菌器械设备性能及运行情况作出综合检测、检查,确保处于标准内,每周做好消毒器械物品抽样检查。另外,需对手术患者常用物品、器具作深度消毒,特别关注口腔器械、 侵入性器械、吸引器头、穿刺针类、管腔器械、滤网及复杂器械的清洗工作,严格保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标后,方才能够发放到各科室,降低病菌携带,降低源头感染机会[3];且针对对无菌棉球、纱布、换药器械等可以采用分量包装,以合理数量、类型及规格的区分包装,便捷临床取用同时,避免大量包装频繁取用产生细菌,以此通过系列综合预防措施,将患者院内感染风险切实降到最低。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可知,观察组47例患者中,共计出现了1例院内感染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2.12%。对照组47例患者中,共计出现了7例院内感染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14.89%。因此可知,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消毒供应室的临床服务配合工作层面来讲,强化供应高质量的消毒器械、物品,减少患者院内感染控制是现实工作开展的前提基础[4]。通过践行院内感染配合工作举措,综合控制消除消毒器械物品感染病菌,以良好的消毒供应工作把控机制,促使供应室各环节工作可以与临床工作紧密协调,对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手术患者的预后康复质量及手术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本研究中,自从消毒供应室推广实施院内感染预防配合计划以来,将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控制为主诉原则,借助多层面的合理把控,确保了现实工作成效的有效提升。从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即可知晓,观察组47例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1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4.89%的院内感染率,进一步表明了通过完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强化护理管理培训及日常服务水平,能够切实降低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率同时,强化患者的后续康复水平,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清萍.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价值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21):174-176.

[2]庹琨明,赵卫萍,张红超等.区域责任制提高集中消毒供应质量[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3):176-178.

[3]白小艳,贺彩玲.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280-280,281.

[4]于显平.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集中消毒供应的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6,(5):73-75.

论文作者:顾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  ;  ;  ;  ;  ;  ;  ;  

医院消毒供应室在预防患者感染发生率中的作用分析论文_顾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