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提问的课堂模式论文_刘长虹

如何构建有效提问的课堂模式论文_刘长虹

刘长虹 河北省泊头市实验小学 062150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如此。我们常说“一石击起千层浪”,科学合理的问题、巧妙精彩的提问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起学生思考与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构建有效提问的课堂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问题要明确

课堂教学中,模糊、空泛的提问会使学生失去思考的兴趣与方向,而重复琐碎的提问则容易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教学深度的缺失。因而,问题的设计与提出要有针对性,做到准确明了、简约而不简单,避免漫无目的、信口开河。

1.提问目的要明确。

课堂提问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根据教学要求,按需设问。因而,在设计与提出问题前应明确这个问题要解决或训练什么、怎么问才能更有效地达到目的以及学生反馈情况的预设、如何追问等。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学生的知识、能力,当前的教学进程有清晰的定位,使提问合理有序、有的放矢,杜绝为问而问、徒有形式。

2.提问语言要精确。

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会茫然无措,那样问,也许会柳暗花明;这样问,也许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那样问,则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同样一个鼓励性的问题:“谁能再来说说?”“谁想再来说说?”一字之差,各自发挥的效果却是截然不同。教师提问要讲究语言的艺术,不但要精练明了、言简意赅,避免模糊空泛或是歧路亡羊的情况出现,使学生无从作答;更应具有提示性、渲染性,根据不同的需要创设相应的语言情境,带动学生参与思考与作答的情感。

二、时机要适当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强调启发应适时。课堂提问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把握最佳时机。问得过早,学生准备不足,容易启而不发或答非所问;问得太迟,则时过境迁,学生兴趣全无。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把握好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提问时机,将问题设在内容的重点处、知识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困顿处及思想的倦怠处。同时,要灵活应对,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减少课堂上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学生每一根思维神经,提高课堂的实效。例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品析课文的基础上,我适时地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感觉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旨在突出重点、强化主题。学生充分思考后作答,更深入地理解了老教授的话语对“我”产生的巨大鼓励作用。

三、难易要适度

课堂教学提问的类型,一般可分为探究性提问、假设性提问、逻辑性提问、总结性提问、开放性提问这几种。无论是哪一种,难易都应适度。研究表明,提问的知识水平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最能激发起他们积极思考的动机。问题过于浅显直白,学生不用思考,不利于启发思维、提高能力,还容易滋生懒性及厌倦的情绪。因此,要避免诸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毫无价值的提问。如果问题过深过难,学生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积极性就容易挫伤,思维的火花也就难以被点燃。要使学生的大脑有用武之地,我们就必须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服从课堂对话和促进学生思考的需要而定。高效的提问,应是由浅入深、从表层到本质,环环相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当面临较难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合理加工,使问题的难度相应降低。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咀嚼有味,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比如,在教学《桥》一文结束时,我提出了总结性问题:你如何理解作者以“桥”为题目?学生一时感到困惑,我及时作了进一步分解:除了指那座逃生的木桥,老支书还为村民架起了什么桥?学生思维马上活跃起来,通过思考讨论,指出:这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群众架起的连心桥、生命之桥。这就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四、要素要遵循

课堂提问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思考后作答。

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后再作答。这样无论是否发言,每一个学生都能思考,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训练。切忌先指名后作答,或是惩罚性提问,如发现某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突然发问,以示惩戒。如此,不但使提问效果欠佳,也容易使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产生畏惧心理。

2.并非多多益善。

提问应视教学内容需求而定,并非多多益善。提问次数过多,容易造成“满堂问”。教师一味地问,学生一味地答,疲于应对,哪还有时间思考、讨论、自主探究。同时,还应控制全班集体回答问题的数量。此类问题过多,不少学生只作附和,缺乏应有的积极思考。

3.评价要合理。

课堂上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合理的评价,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及时纠正学生原来不合理的思维方法和表达习惯,优化认知结构,理清学习思路。欣赏与赞美、尊重与理解、先鼓励后更正都是评价学生应遵循的原则,也最能折射出一个教师的学识修养、教学机智和课堂把控能力。

论文作者:刘长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6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  ;  ;  ;  ;  ;  ;  ;  

如何构建有效提问的课堂模式论文_刘长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