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社会公仆”思想永远闪耀_官僚主义论文

马克思的“社会公仆”思想永远闪耀_官僚主义论文

马克思的“社会公仆”思想永放光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公仆论文,光芒论文,思想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出发,阐述了“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演变的历史规律,认为充当“社会公仆”还是“社会主人”是无产阶级专政同剥削阶级专政的一个根本区别;“社会公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职人员的本质特征;从“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是国家消亡的必经途径。同时,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公职人员异变的原因。并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以新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塑造公仆的新形象。

关键词 社会公仆 社会主人 官僚 新型公仆

“公仆”、“主人”的错位,一直是困扰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难题。对此,非得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武装不可。

一、“社会公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光辉真理。

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作威作福的力量,而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的一个光辉真理。

1871年巴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高举革命大旗,推翻了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政权──巴黎公社。马克思根据巴黎公社的实践,明确指出:它“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它是人民自己当自己的家”,由此提出了“社会公仆”的科学命题。二十年后的1891年,恩格斯为《法兰西内战》这一巨著写的《导言》中又深刻地阐述了“社会公仆”的思想。“社会公仆”顾名思义,是指新型的国家机构及其官史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马、恩这一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基础上的。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官吏的产生有一个演变过程。在原始氏族(克兰)社会,用简单分工的办法建立一些特殊的机关,来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每个部落都推选出自己的首领,这时的首领是本部落的勤务员,没有任何特权,实行的是选举制,禅让制。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这些机关首先是国家政权为了维护特殊利益,由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主人。这时的公职人员实际上是向奴隶社会过渡的第一批官吏。官吏的出现意味着成了社会主人的特殊利益的产生。正如恩格斯所说,“官吏既然掌握着公共权力和征税权,他们就作为社会机关而驾于社会之上”①。于是制定官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别法律。一个微不足道的警察却有大于克兰代表的权威。从此不同阶级社会的官吏成批成批地产生了,氏族制度下的“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家”。社会主人代替了社会公仆。实现了官吏问题上的第一次否定,即社会主人否定社会公仆。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灭了私有制,从根本上动摇了社会主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公仆又代替了社会主人,实现了官吏问题上的第二次否定,即否定的否定。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必将消亡,在将来以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为基础的按特殊方式组织生产的社会里,人人都变成公仆。

恩格斯揭示的这一历史规律,深刻地阐明了三个互相联系的光辉思想。

(一)充当社会公仆还是社会主人是无产阶级专政同剥削阶级专政相区别的一个根本标志。资产阶级国家及其他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把社会公职作为私有财产赏赐给它的瓜牙,成为对劳动人民进行奴役和牟取私利的手段,这些爪牙就是社会主人,他们凭借国家政权凌驾于人民之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国家机关不再窃取社会主人的地位,担任社会公职的不再是社会主人,而是人民的勤务员,是社会公仆。主人和公仆的对立是区分两种不同类型国家的一个根本标志。

(二)社会公仆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自己新型的政权。劳动人民成了社会的主人,自己当家作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是劳动人民直接管理,国家的公职还必须由劳动人民选出的代表来担任。但是这时的公职人员已经不是旧国家机器的爪牙,它手中的权力已不是一种私有的权利,而是人民给予的职责。公职人员要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当人民的勤务员,而决不能骑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巴黎公社正是由这样一批工人代表或公认的其他代表组成的人民政府。他们代表人民的利益,执行人民的意志。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社会公仆”。而且,无产阶级建立的是廉价政府,“国家高级官吏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支付给他们的办公费,都随着这些官吏的消失而消失了。”②所以社会主义的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没有享有高官厚禄的权力。社会公仆体现了新型国家机关的本质。换言之,社会公仆一语把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即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内容深刻地揭示出来了。

(三)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是国家消亡的必经途径。恩格斯用唯物史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了国家必然消亡的过程。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揭示出,阶级的存在是以生产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又发展不足为前提的,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阶级的存在就不仅不必要,而且成为多余的了,甚至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阶级的消亡是必然的。既然阶级必然消亡,国家也不可避免的要消亡。但是国家的消亡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剥削阶级的国家决不会自行消亡。相反,国家的消亡是以无产阶级革命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前提的。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就是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的转变。所以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是国家消亡的途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国家要消亡,需要一系列的自觉活动来创造条件。

只有在社会主人转为社会公仆后,社会公仆负责社会公共事务,从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才能逐步消灭阶级,从而国家自行消亡。那时,建立了平等、自由的联合体,从而社会上的任何人都成了公仆,共产主义社会也就实现了。

可见,从氏族社会的社会公仆到阶级社会的社会主人,再通过社会主义的公仆,最后到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人人为公仆,这是马恩所揭示的一条历史规律。

二、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存在着官僚主义弊病的国家

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绝不能说社会主义这一新型政权的确立,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这一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中就可以立即根绝官僚主义和官僚习气。恰恰相反,官僚作为公仆的对立物还会长期存在,因此公仆变成官僚(即社会主人)的可能性仍然在。马克思总结公社经验时说:“行使这些职能”(指行政职能──引者注)的人已经不能够在旧的国家机器里面那样使自己凌驾于“现实社会之上了,因为这些职能要由公社的官吏执行,因而总是处于切实的监督之下”。③恩格斯进一步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这种现象至今在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正确的办法。第一,铲除反动官僚制度,代之以无产阶级民主制,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不称职者。第二,对所有的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同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④具体地说,一是采取选举制和罢免制,要求公职人员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从根本上废除了终身制和世袭制。二是,公职人员工资待遇的限额制,即不得超过科技人员的最高工资。马恩总结公社这些措施,是强调坚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不搞任何特权,那么充当“社会公仆”的公职人员才不会变为“社会主人”。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曾直截了当地把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称作是“存在着官僚主义弊病的国家”。为何在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中官僚主义还会长期存在?列宁深刻地揭示了这种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经济根源。

俄国是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经历了几百年的农奴制,然后才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以后又演变成了一个封建军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十月革命前小生产者遍布全国,俄国实际上是小生产家长制占优势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依然是这样。在俄国旧官僚机构虽然已经没有了,但产生官僚主义的根源还严重存在,这就是“小生产者的分散性和散漫性,他们的贫困、不开化,交通的闭塞,文盲现象的存在,工农间的缺乏流转、缺乏联系和协助”。⑤反映在政治生活上就是缺乏民主生活;而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低下,不知道如何实行民主,不可能对国家公职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督。正是这样状况,列宁早就预见,在俄国真正克服官僚主义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他率直地指出:“要是有人对你们说,只要采纳反官僚主义的纲领,我们马上就能摆脱官僚主义,那他准是一个爱说漂亮话的骗子。”⑥

为了使官僚主义减少到最小的限度,列宁提出苏维埃各级干部要执行马克思提出的巴黎公社原则,不做旧式官吏,要做人民公仆。一是所有干部都要深入下层,决不能变成“脱离群众站在群众头上的特权者”。二是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即使在犯了错误的情况下必须向人民讲真话。三是要真正励行民主选举制,人民群众对领导的监督制及对不称职者的罢免制。列宁还忧虑地告诫:“共产党人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⑦列宁提出这些原则和告诫,既是要确认和规定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机关和公职人员的公仆性质,又是要预防和制止公仆变质的现象发生和蔓延。

实践充分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公仆的真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广为传播,成为世界上所有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导思想的重要部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无数优秀革命者,前仆后继,无论是在革命胜利前或者革命成功后都实践这个真理,切切实实做人民的公仆,始终不渝。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个宗旨,正是对“社会公仆”的思想的最好表述。

三、以新时期的创业精神,塑造“社会公仆”的新形象

当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巴黎公社时代已迥然不同了,但是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铲除官僚制代之以社会民主制,倡廉反腐、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变成新官僚,仍然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斗争的实践已深刻揭示,苏联东欧的剧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干部的腐败变质是其中重要一条。在我国,15年来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实现四化的主要任务却远没有完成。从党政机关和企业中已揭露出来的问题表明:干部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习气相当严重。

邓小平在1980年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曾系统地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的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这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还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十多年一晃过去了,时至今日,经过治理整顿,虽在某些方面有所收敛,但某些方面腐败现象竟愈演愈烈。民间流传“十类人”的调儿:什么“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是倒爷,投机倒把有人保……;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其中有些提法未见准确,却形象地揭露了公仆和主人的错位。1993年5月14日《农民日报》一文对时下“公仆”形象异变的素描更为生动:其一,“官气十足,高高在上”。了解情况──电话线,布置工作──广播线,检查工作──公路线。其二,“腿脚不勤,无车不行”,群众管他们叫“车官”、“懒官”,而不是焦裕禄式的“走官”、“勤官”。其三,“监用职权,冶私”,浑身上下都沾满了贪赃枉法的“污泥脏水”。其四是“光喝酒,不打虎”。群众诙谐地为那些嗜酒成性的干部送了一个简单易记的电话号码─7829(七八两酒)。酒醉饭饱之后,除了“洋相百出”,并不去“景阳冈”。其五,“平时不升堂,到时催钱粮。”一些干部,身在基层单位,不凭借有利条件和群众打成一片,如今却以“主人”自居,很少去为群众排忧解难;可是到了集资摊派时,则踏破铁鞋上门来。

1992年8月27日《光明日报》上载有一篇关于社会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在调查所列19类社会人员中,教师被社会公视为我们这个社会“最可爱的人”,其次是军人、工人、科技人员和农民,而有权、有势、掌权、掌物的党政人员排不上名次,对群众的这种心声,是万万不容忽视的。

如今群众议论最多的是腐败现象,因之,不痛下决心消除这些腐败现象,不防止“公仆”变质,改革开放就无法顺利进行,我们执政党的地位就无法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防止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必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塑造起社会公仆的新形象。根据什么来塑造呢?江泽民在今年的八届人大一次会义闭幕讲话中谈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创业时期,这个时期,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大力倡导艰苦创业的精神。他讲了八句话,64个字。笔者据此稍加阐发和变通,用以塑造公仆的心灵和形象是颇为贴切的。

一曰不谋私利,清正廉洁。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干部作为社会公仆,永远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手中所拥有的权力不管多大,都是人民给予的。因此把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就能够拒腐蚀永不沾。我们共产党之所以能经受各种风浪而成长壮大,之所以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正是与党一贯坚持不以权谋私、清正廉洁息息相关的。现在我们已进入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价值规律强调物质利益,给我们的廉政建设带来了新的冲击和难度。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二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是前无古人的事,它本身就意味着破旧物闯新路,就意味着不断探索和创新。早在15年前,邓小平就提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进水平。”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要探索要创新,就要敢于试验,敢冒风险。这样难免犯错误,但错在明处,容易纠正。要勇于为人民的利益承担风险。

三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创建新中国,正是靠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要进行现代化建设,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任务十分艰难,就更需要这种精神。作为人民公仆要以拼搏创新精神带领群众去摆脱贫穷,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使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把艰苦奋斗精神付诸日常生活工作中,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示范去影响群众。

四曰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现代化建设靠科技靠管理,做领导工作的干部要有作为就得懂业务。不懂业务的领导即使是有好的作风和品格也至多是个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在现代化的科技条件下,思想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和劳动的管理,没有文化便没有技术,也就谈不上管理质量。这就向我们各行各业里的干部,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提高科技水平。这就提出了二个问题,一是国家要选贤任能,二是要求干部立足本职,钻研业务,越精通越好。

五曰联系群众,关心疾苦。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行动路线。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只有激发人民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我们的事业才会胜利。由此干部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学会走群众路线。前面所提到顺口溜,就揭露了官僚主义者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他们往往不顾实际,不顾当前的形势特点,一味用空话来愚弄百姓,这就特别令人厌恶。现在我们的人民群众的生活确已大大改善,但有些落后地区还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居民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关心群众的生活不能停留在问寒问暖上,而是要办实事,真正为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

六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是公仆的应有品格。“谦”与“骄”,“慎”与“躁”不光是一个涵养问题,而是一个世界观问题。现在我们有些干部有能力,有胆识会办事,却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对自己的缺点不能虚己以听,往往是只能奉承而听不得别人的批评。甚至刚愎自用,象个楚霸王,这种人最终难逃一败,这样的教训可谓多矣!

七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关键是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教育搞上去。邓小平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当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确已蔚然成风,通过落实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其政治待遇大有提高,近几年来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也大有改善。但现在他们生活待遇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观。至今有些落后地区教师工资仍未能按月发放,6月份才拿到3有份的工资,“卯吃寅粮”,何以度日?作为公仆,要为知识分子更好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切切实实地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八曰同心同德、顾全大局。这是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证。作为公仆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合作共事。要坚持民主集中制,顾全大局,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确保政令畅通,坚决反对小团体主义、地方本位主义。

以上八种精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完整地体现着开拓者的时代风貌。

让马克思“社会公仆”思想永放光茫!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67-168。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7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3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35页。

⑤《列宁全集》第32卷第343页。

⑥《列宁全集》第32卷第41页。

⑦《列宁全集》第35卷第552页。

标签:;  ;  ;  ;  ;  ;  

马克思的“社会公仆”思想永远闪耀_官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