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站内建筑规划与商业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研究论文_王超

城市轨道交通站内建筑规划与商业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研究论文_王超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城市交通压力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也是优化城市内部结构的必然条件。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不断提高,各种城市规划及交通规划的理论及实践得以长足发展,“TOD”发展模式及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者所认同。在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进行高密度的商业、写字楼、住宅等综合开发,从而实现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这一良性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商业空间一体化的设计,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内建设国画和商业空间一体化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站内;建筑规划;商业空间;一体化设计;研究分析

依然存在交通功能单一、车站空间与商业空间各自为政等问题,交通组织与商业规划无法形成良性互动,所以,为了确保能够体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效益和价值,不仅需要完善交通站内的规划,还需要对商业空间进行全面开发,从而实现一体化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由此,下文主要针对商业空间实际发展状况加以分析和探究,并提出合理建议。

1.商业空间阐述

对于商业空间来说,主要是与商业活动有关的空间,例如,商场和宾馆以及写字楼等等,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商品交换的目标。但随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商业空间理念也得到进一步拓展,传统单一化模式向多元化发展,从注重商品交换向购物体验型发展。但由于商业空间的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就根据消费者自身的需求,建立多元化的的商业空间。因此,如果只是单一重视商业空间的开发,就不能够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而需要对商业空间周围环境全面考虑,商业消费与城市轨道交通的结合,是两种空间体验的结合,既保证了轨道交通的交通舒适性,也带来了商业购物的乐趣性。由此可见,想要体现出商业空间自身的价值,就需要将交通建筑规划与商业空间设计理念进行结合,保证商业空间理念具备多元化的特点,最终进一步提高商业空间自身具备的价值。

2.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规划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总规划里程超过7300公里。已经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764公里,其中北京、上海都已经超过500公里。符合国家建设地铁标注的城市国务院已经批准39个,到2020年估计在50个左右,总规划里程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

目前,已经梳理出68个2017年至2019年拟新开建设的重大项目。通过这些重大工程建设,预计到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姜建成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南京、重庆、武汉、成都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南通、石家庄、兰州等城市槛车轨道交通骨干线,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将加快,从而使我国轨道交通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规划与商业空间一体化设计的不足

3.1缺乏统一规划

在很多城市我们不难发现轨道交通节点的建设与轨道附近商业的发展不协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对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设计之初,其关注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规划有所不同,前者更多的将焦点放在建筑和空间的设计本身而后者则会更多关注线路的选择,相关区域土地的使用甚至后续的开发等等。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两者的发展节奏不协调,因为城市设计没有重发发挥其应用的职能,忽略了建设同步性进行超前的控制和引导,造成在开发轨道交通商业时,已经形成硬伤难以用建筑设计的手段来弥补。

3.2人流利用不充分

轨道交通商业的成功与否,与轨道交通商业的前期规划有直接关系。在出入口语通道设计没有把轨道交通站点与商业建筑整体考虑,轨道交通人流可以不与商业空间发生任何关系直接进出地铁站,商业建筑没有起到充分的吸纳作用,“乘客流”向“顾客流”的有效转化率很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与商业搭配不统一

交通组织与商业搭配不统一,即在快速通行空间设置商业,导致占用交通资源,且不利商业发展。在人员停滞等候空间,不通过商业营造消费空间,导致空间浪费等。

4轨道交通与商业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策略

依照我国当前地区商业空间发展状况看,想要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其挑战难度较大,还需要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将商业空间与车站进行结合,并采取新颖的广告创意方式,吸引人们的目光,在对商业与交通空间衔接问题进行科学处理,为人们提供优良服务的同时,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4.1站点与商业建筑关系设计要点

在确定了商业建筑的适宜形状以及尺度后,应当结合轨道交通站点与商业建筑的位置及接入口的关系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一个地铁站至少有3-4个出入口,除了商业建筑自身的吸引力与先天的区位条件之外,能否吸引地铁客

流与非目的性的商业人流通过轨道交通站点与商业建筑的接口进入商业建筑内部,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是否科学的对两者的链接通道进行设计,并且运用人的行为心理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引导性路径的安排。

4.2商业空间的定位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利用率,就需要与交通部门合作,形成一个完整流程以及合理的布局设施,并依照实际特点和状况,对商业空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充分发挥自身的商业价值和优势,对其内部矛盾和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在吸引消费者目标的同时,最终实现轨道建筑规划与商业空间的一体化设计。

(1)轨道交通站点与商业空间连接的商业通道的宽度要适当放宽,通常要大于6m;(2)中庭是商业建筑中最重要的体验空间,中庭空间对轨道交通上盖商业的重要性。通常主中庭的面积为450-800㎡,次中庭的面积为300-400㎡;(3)中庭空间趣味性的创造是人流向高楼层移动的重要手段。中庭空间通过退台、造型变化,将顾客的视野向上引导,对于吸引购物者上楼选逛有良好的推动力,提高商业价值;(4)中庭天窗是商业地上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的重要手段,创造了趣味空间。但出于节能考虑,中庭的天窗采光面积不宜过大,并可以增加遮阳设施,避免阳光直射,增加中庭的舒适度。

4.3商业业态布局的一体化设计

成功的主题定位和业态布局,一定要抓住目标人群,主体鲜明,与周边竞品有明显差异化的特色,强调体验式消费,才会产生很强的商业吸引力,而且在电商大行其道的今天,实体商业的“体验性”是电商无法替代的,是增加实体商业吸引力的“法宝”,同时也成为商业运营成功的关键点。轨道交通商业的定位及业态应当紧跟潮流,根据顾客的消费需求不断调整。就整体业态比例而言,目前大型轨道交通商业业态比例的明显趋势是餐饮比重的增加,达到30%-40%,餐饮的地位越来越高,因为体验式购物,餐饮是最好的配合业态。

结论:

由上可知,将每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站内建筑规划与商业空间进行结合,是每一个地区城市规划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交通站内商业空间价值的同时,最终进一步提高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因此,在对商业空间实际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商业价值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从而有效实现商业空间与交通建筑规划的一体化发展目标,最终推进商业空间自身价值能够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商业空间整体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舒雅.基于体验消费的商业中心休闲空间情境营造[J].价值工程,2018,37(04):148-149.

[2]汪训.基于展示设计下茶馆商业空间艺术的拓展性思考[J].福建茶叶,2017,39(11):78-79.

[3]吴超.地下商业空间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7(21):20-21.

[4]王晓慧,解丽君.设计情感视角下的空间消费——以商业空间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7(11):73-75.

论文作者:王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站内建筑规划与商业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研究论文_王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