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视域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域论文,政治文明论文,战略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980(2004)04-0017-04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政治文明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文明水平,影响或制约着物质文明、精神文 明乃至整个文明的发展进程。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更高类型的政治 文明,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和重要。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建设需要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需 要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政治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政治文明指导并协调“三个 文明”的共同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是带根本性、全局性的建设。具体而言: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
政治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又居于经济基础之上,具有 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的作用。恩格斯指出:“总的说来,经济运动会替自己开辟道路, 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造成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701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政治能否实现对经济基 础和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关键取决于它能否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 方向。而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通过正确的意识形态,通过合理的政治制度安排, 通过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实践,就能够解决物质文明建设为谁服务的问题,从而为 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改革,现代 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6 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 、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注:《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第164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这些都是强调政治文明建设对于保证物质文 明建设正确方向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政治文明的提升也直接为物质文明建设创造安 定团结的环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进行经济建设,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凡是物质文明蓬勃发展的时代必定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反之,凡是政治腐 败、社会动荡的时代,必定是物质文明衰落或倒退的时代。当代中国,由传统的计划经 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而与这个变化相伴随的 则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要求的多样化,这些现象的出现必然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 应的良好的政治环境,因此,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 设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环境,就显得 极为重要。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政治环 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4 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
任何阶级当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都必然把自己阶级的思想上升为统治地位的思想, 并按照这种思想去建设其思想道德和文化。因此,任何社会的精神文明,特别是思想道 德都反映社会政治的性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确立而逐步 建立起来的,它也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巩固而日益发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内部结构中,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论,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强调:“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 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什么 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注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15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可见,保证精神 文明建设的政治方向具有执政党思想精神旗帜的作用,在新时期这点尤为重要。不仅如 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巨大 保障作用,邓小平同志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就明确指出了。他说“没有民主就 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68页,人 民出版社1994年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开放13年的经验总结为十条,其中重要 的一条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的保障作用主要是通过强化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方针政策来实现。国家通过制 定各项法律法令,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保证社会有一 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政治文明这两个概念同时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文件中, 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我们党总结经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时代潮 流、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对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所具有的客观内在 联系的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和标志,而政治文 明建设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保证。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保障
如前所述,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其中, 民主是政治文明的本质,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以依法办事为核心的治国原则和方 式。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的价值肯定并不等于人们就实际拥有了管理国家权力的 平等机会和现实权利,如果没有一整套保障民主权利行使的制度加以确认和巩固,人民 的民主权利很容易流于表面和空泛。所以,只有在民主成为科学完善的政治体制和基本 政治制度,并使其得到具有至高无上权威的宪法与法律的确认和保障的条件下,人民当 家作主才能从“应然”变为“实然”。没有民主、法治等政治制度、治国原则和方式的 维护,人民的利益就可能被随意剥夺和践踏,而无法得以实现。江泽民同志强调“制度 创新”、“体制创新”就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 要求。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径
政治文明具有价值取向功能和组织调节功能,以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在不同 的时代和社会制度下,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往往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法规等手段保障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朝着符合本阶级价值取向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需要 的、所支持的必定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才可能“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使全体人民在经济上实现共同富裕,在政 治、法律、文化教育、道德生活等各方面实现平等,这样才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不搞政治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无法落实。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助于克服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阻碍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临着两方面的阻碍。一是落后与腐朽的政治观念。如官 本位、特权、家长制观念,奢侈腐败、个人迷信的观念等等。这些观念与“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所倡导的观念格格不入,这些陈腐的观念不仅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而且是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严重阻碍。只有深入地开展政治文明建设,用新的权力观 念代替这些陈腐的权力观念,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有效的贯彻。二是传统 的、陈旧的、不文明的体制和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建立了能够代表人民根本 利益和要求的政治民主制度和其他各项制度及法律、法规。但是还有不少陈旧的、脱离 时代和人民要求的规章制度没有来得及改变,而正是这些东西成了某些人借以牟取个人 私利的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有力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建立起 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适应的新的更加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把我们的 政治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
在20世纪后半期,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 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十六大提出 了在20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和中华民 族复兴的夙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环境的等等许多具体指 标组成,在政治上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 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没有上述政治文明的实现,小康社会就只是一句空话。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基础
近年来,我们逐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发 展;明确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同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国家和社会的文明水 平,影响和制约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尤其是明确了要真正做到坚 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促进“三个文明” 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检验小康社会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基础。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政治稳定和政治清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前提。只有保持社会的政治稳定和 政治清明,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从而使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得以实现。正 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所说的:“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 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注:《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第33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社会的稳定作用一是靠法制来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通过借助于法律 的力量,来打击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类违法行为,从而来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二是通过 政治民主化、公开化、法制化、科学化,树立党和政府的公正、廉洁形象,增强党的凝 聚力和号召力,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三是通过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促进社会稳定。具 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公民会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利益的 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遵守法律和制 度,用其来约束自身行为,从而确保社会稳定,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在持续稳定的社 会环境中进行。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 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 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注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第28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确保全国人民沿着 正确的发展方向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将充分调动人民 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小康社会的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 基本方略,可以保证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法制轨道上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 化等诸方面的历史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