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冯冬梅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冯冬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中心小学,530044)

摘要:语文教学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如果课堂教学不讲究艺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锐减,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产生兴趣,就难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本文通过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概念,分析它的现状,分析出几点提高语文课堂艺术的方法,从而得出增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结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充满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语文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要求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互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相关因素,乐教乐学,使教学过程向着最优化方向正常运转,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得到最全面发展[1]。

一、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概念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从实质上讲,是语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具体展示。从它的作用来讲,是一种育人手段,所以也是一种塑造人的艺术。

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现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重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艺术

(一)改变认识,关注学生

长期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尤其是当我们评课时,点评老师们基本功好、运用方法得好等此类话的时候,就充分说明课堂的焦点不在学生身上,课堂的成果最终归于老师。一节民主、自主的课堂实质在于:我们不光在乎课堂上解决了多少问题,而要更在乎引出了多少问题、留下了多少问题,学生有多浓厚的兴趣去反复地玩味、品评、尝试、实践于课下而意犹未尽。

(二)形式多样,激活课堂

语文课教学虽无定法,但却需要讲究艺术。真正掌握教学艺术的教师,是会随机应变的。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以读激情。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品读,首先从课题入手,初读感知,晓其中情, 然后抓住语言文字,精读品味,最后反复朗读,读说结合,悟美 。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发现了美,悟出了美,而更多的是注重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发现、相互评判发现。

3.开展竞赛。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作出响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此外,还要善于利用课堂环节,鼓励和引导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

4.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理解老师、尊重老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语言艺术,巧妙运用

要使语文课堂更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保持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新鲜感,教师就必须注重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

1.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音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使人反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2.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鸣,让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3.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

4.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但要注意分寸、火候。幽默,不同于滑稽,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四)情感丰富,风格多样

语文教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深沉含蓄,严谨,庄雅,或自然而不做作,这一类可以归属为“质朴”的风格。有的热情奔放、绘声绘色,多以生动活泼和明丽清新赢得学生,这一类可以归属为“表演”的风格。也有的融合了 “质朴”和“表演”两种风格,经过重组改造,成为中间型、浑融型的教学风格,这恰恰是语文教学风格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五)倾听意见,发扬民主

当我们发现学生在按我们的期望去行动时,我们会信心倍增;但当我们听到学生向老师提出批评或特殊看法时,情绪上往往会有所不安[6]。但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去倾听意见,这有助于我们对教学做出更好的响应。有些老师看的参考资料太多,考虑多方面的意见太多,以致进行教学设计时,忘记了学生的实际,而去适应各类教参需要,结果课堂上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自己越讲越不是滋味。

(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为了使语文课堂更具有艺术性,教师还应该多开展教研活动,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首先,通过语文教研课可以向老师们学习新的授课技能,相互促进,互补不足,取长补短,体会到了集体备课的优势[5]。其次,语文教研活动中课的讨论环节,老师们的总结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细微的点评,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指导性的建议[9]。在备课上课时都会忽视自己的不足,但是这一点别人却很容易发现,听取别人的意见,会让课堂效果更明显。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人”的培养,从学生学情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还需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2]孙春成.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模式[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08-01.

[3]王增昌.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07-11.

[4]王世群.中学语文教学艺术100招[M].重庆出版社,2009-03-19.

[5]刘松林.语文教学艺术——献给青年教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

[6]卢雷.上海名师课堂[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06-01.

[7]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8]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9]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论文作者:冯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冯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