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主体、变体创新与考试能力(二)--2008年化学试题评介_升学考试论文

突出主干,变式创新,考查能力(二)——2008年理综Ⅰ化学试题之点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干论文,点评论文,能力论文,化学试题论文,年理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7.(15分)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4:

点评 这是一道结合了周期表的推断题,往年都考过这类题型。今年的差异在题干的设问情境上。例如,往年此类题目只要求“推断周期表1~20号的某5种元素”,今年则要求“推断由周期表1~20号中部分元素组成的某5种化合物”。这使得题目更加开放,且涉及课本上从未有过的化学变化。虽然根据化学原理可以推断出来,但确实令不少考生觉得有难度。

28.(13分)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6连接仪器。

图6

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到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元素Z是__。

(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

(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要处理?如要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要处理,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原理。

能力点 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

思路点拨 (1)由“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反应后的气体通入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可推知,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易知Z元素应该是氧。

(2)因为一直通入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因此,停止加热时,不会因为温度降低,反应管内气压减小而引起液体倒吸,所以,不需要将a和b之间的连接处断开。

(3)第三问是本题的难点,由于受习惯性思维的干扰,本应该确定MZ,根据MZ的颜色很容易认为MZ为过氧化钠,不过对于得分来讲,也没太大的关系,也只会错前面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因为要回答第四问,还必须考虑到:。这也是对思维全面性、深刻性的考查。

(4)根据过量的碳与MZ反应来看,该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二氧化碳之外,还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的玻璃管。

答案 (1)氧。

(2)不需要,因为一直通入氮气,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管中。

(4)需处理,因为一氧化碳有毒,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的玻璃管。

点评 它与往年高考题相比变化较大的是,考查重点由验证性向探究性过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近年来,高考化学对实验的考查重点放在对实验原理、装置的理解和实验应用能力上,并且重视对课本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往年的高考试题中,实验题一般是给出药品、仪器和基本操作,要求考生正确完成某项实验。但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这道题目中,有一个药品是未知的,但通过审题,可以推测它大概是金属氧化物。这样的题目显然更加新颖,陌生度更高。本题虽然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但由于变换了角度,使题目难度增加。

29.(16分)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图7所示:

(3)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是__。

(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2)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

(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

知识点 酯化反应、酯的水解、酚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官能团等,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运用。

能力点 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思路点拨

羧基。

(3)化合物A是丁酸对甲基苯酚酯,要求写的是该物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对甲基苯酚和丁酸。

(4)根据G的分子式,结合反应②可知,F的分子式是,其结构有两种,分别是丙醇和异丙醇。E是芳香酸,其分子式是

(5)符合题意的结构有四种:分别是苯乙酸、邻甲基苯甲酸、间甲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

点评 本题是一道有机推断题,由于题型和考查内容较为常规,是四道大题中相对容易的一题。该题仍以酯类物质及含苯基烃的衍生物为考查核心,考生较容易解答。

二、感觉特征

从亲自做题中,笔者感觉本套试题具有如下特征:

1.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2.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较少。

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化学用语规范性的考查。

4.注重对推理能力的考查,加强了对计算能力的考查。

三、2009届备考的建议

1.做好一轮复习的必要准备

选择一本复习书:现在市面上复习资料相当多,但每种资料不外乎都是对教材知识的整理、组合、联想、对比,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尽管不同的资料对知识的整理程度和整理方法不同,但一定都是围绕《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来编写,其整体架构是一致的。所以,一轮复习同学们只需认真选择其中的一种即可,复习时间有限,资料多了就不可能读得精,而且还会耽误许多时间,事倍功半。

准备一个纠错簿: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对每个知识体系或章节进行过关检测,同学们一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归纳出现的问题,总结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一轮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请同学们准备一个纠错簿,把每次出现的错题记录下来,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所在,长期坚持一定会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备好一个试卷袋:在复习时,不少同学不能将每次做过的试卷保留好,等到老师分析试卷或自己想看一看做过的试题时,常常找不到,不仅耽误时间,还影响复习效率。我们建议,复习时准备一个试卷袋,将每次做过的试卷按时间顺序放进去,等到需要它们时就会方便得多。

做好复习心理准备:一要思想重视,一轮复习不是重新再上一次课,它不仅要巩固知识,更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过程;二要增强信心,有的同学可能因为基础薄弱或努力不够,化学成绩不够理想,一轮复习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阶段,只要你能真正努力到位,较大幅度地提高成绩是完全可能的;三要戒浮躁,浮躁是复习的大敌,它会让你学习浮浅,应用随意,让你解题缺少耐心,答题缺少严谨。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是一轮复习的良好心态。

2.一轮复习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

许多知识有的是因为时间的问题,有的是当初理解的问题,同学们都已经渐渐淡忘了,所以,一轮复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唤醒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建立相关知识间必要的联系、具体可体现为“细、度、补、熟、联”。

细:即细致。复习不留盲点,对照《考试大纲》的要求,逐点整理知识点。

度:即适度。掌握好度的问题既可以少做许多无用功,又能确保一些知识能够复习到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高考中常常会出现少量教材中习题或复习题中涉及的知识。

补:即修补。即弥补知识系统中存在的某些当初未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熟:即熟练。提高应用知识的熟练度是一轮复习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快,准确率才高。提高应用知识熟练度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强练习,因此,一轮复习时一定要有一定量的练习作为保证,沉入题海虽不可取,但学会遨游应为必需。

联:即联系。一轮复习,同学们一定注意建知识网络,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

3.梳理发现常见问题,谨防几种复习误区

重资料,轻课本。

重训练,轻总结。复习中我们常常发现,某些同学会在某些问题上经常犯错:

方程式的书写问题;

答题的规范化问题;

答题的完整性问题,有很多同学也知道解题的思路,但在回答的时候不能完整表述出正确答案;

答题的准确性问题。

反复犯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轻视总结。所以,做完一套试卷,同学们应该花一定量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这套试题我有哪一类题目不会做?涉及哪一章的题目常出现差错?有哪些问题解题时经常出错?能够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复习中针对性地解决它们,就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重做题,轻审题。审题不慎而丢失的分数在总分中占有不小的比例,不少考生就失败在这些本可避免的失误上。在审题训练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会通览全题,明确题意,捕捉题目中的所有的有价值信息,按照题意来回答问题。

(2)学会挖掘条件,遵循规律,寻找突破。

(3)学会关注细节,规范答题,减少失误。审题要细,没有看清答题要求,结果答非所问,这是审题中最可惜的丢分因素。另外,思维定势,认为试题与平时学习中的训练题相似或者相同,细节变化没有看到,结果可想而知。

重结果,轻过程。很多同学在一轮复习中,尤其在训练时常常比较关注问题的结果,而忽视解题的过程,甚至是一边看题目,一边对答案。殊不知,很多技巧与技能是在知识的建构和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获得的。同学们在一轮复习时,应该注意克服这个问题,初始阶段习惯使然,大家可能不是很适应,这时,可以给自己以强制性要求,一段时间后大家就可以从中发现和感受到很多新的方法、规律和技巧,受益无穷。

重客观,轻表述。复习中,许多同学往往比较喜欢做客观题或计算题,因为这类问题答案十分简明,做起来爽手。遇到简答题时,不少同学往往只是看一看题目,感觉能答就行,不会按题目的要求真正表述结果,到高考时,做起简答题来常常力不从心,或是意思知道而表述不清,或是词不达意重点不明。一轮复习中,表述能力的训练也很重要,其实只要你每次遇到简答题时都能按要求认真对待,日积月累,问题表述能力一定能得以提高。

重速度,轻准确。通过训练提高解题速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同学在训练时只图快,不求质量,试卷上的每道题都做了,但得分率很低,甚至根本不得分;或是不能静心思考,稍感困难就迫不及待地看后面的答案,长此以往,遇到难题就会心浮气躁,丧失沉下去争取做出来的勇气,这类问题的解答也就不可能有高的准确率。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轮复习是基石,如果你能扎扎实实地搞好一轮复习,你对中学化学知识就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就会感觉到中学化学知识系统而完整,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这对你后面的复习乃至高考意义十分重大。

标签:;  ;  

突出主体、变体创新与考试能力(二)--2008年化学试题评介_升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