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系统集成产业发展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中国论文,系统集成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2)12-0039-04
信息系统集成(简称系统集成,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ISI),按照IDC的定义,是指将软件、硬件和通信技术组合起来为用户解决信息处理问题的业务。INPUT公司认为,系统集成是由一家厂商全面承包用户的大型复杂信息系统,负责系统设计,利用硬件、软件与通信技术实施包括资源调查、文档管理、用户培训与运行支持在内的全面项目管理。这两个定义的共同特点就是强调系统集成是通过软硬件和软件技术结合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就目前中国而言,系统集成主要是将不同的软、硬件产品根据用户需求构建成统一的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开发专门定制的应用软件,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按中国目前对软件产业的分类,系统集成产业属信息服务业,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软件产业分类方法中的系统集成产业
一、中国系统集成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发展历程
纵观中国的系统集成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1993年,这是系统集成产业的萌芽期。这一时期,国内的信息化建设还刚刚起步,系统集成商从硬件代理中萌生。当时系统集成的业务主要是硬件平台的搭建。由于市场还很不完善,硬件销售的超额利润使系统集成商很快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3年到2000年。从1993年前后开始,一些集成商开始参与客户的一部分信息化建设、定制和软件开发,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半定制,是基于原有客户的部分软件开发和工程实施。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集成商的能力开始逐渐转向基于行业客户的应用软件开发和解决方案上。这是系统集成商从硬件平台搭建到软件定制开发的转型期。
第三阶段从2000年开始,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用户对于应用软件的重要性认识得到提升。因此,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借助应用软件来赢得系统集成项目。这一阶段开始,软件开发能力开始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2.现状
系统集成产业在中国软件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并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1999年系统集成占信息服务总市场的80%以上。据赛迪顾问统计,2001年中国系统集成市场规模达到176亿元(同期软件销售规模为285亿元),同比增长30.6%,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据预测,在今后的5年中,系统集成市场每年的增长范围将在30%左右,预计2005年中国系统集成与开发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元。在我们所访谈的企业中,也有多数软件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系统集成的规模要远远大于软件产品市场的规模。
再者,中国软件产业中,销售额大、竞争力强的大型软件企业主要是从事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业,2000年销售额超过1亿的软件企业中以系统集成为主占到了75%以上。
二、中国系统集成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中国软件系统集成业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制约着中国系统集成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通过对20多家企业的访谈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集成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很不完善
在北京、济南和西安的访谈中,几乎所有从事系统集成的软件企业都提及,外部环境的不完善是制约中国系统集成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外部环境的不完善主要包括两方面:市场竞争环境和用户观念。
首先是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导致市场的条块分割,这在电力等行业表现的极为突出。相当多的电力公司在本地面向电力行业的软件公司中持有股份或具有其它利益关系,从而导致外地高质量的软件系统很难进入。②由于系统集成项目招投标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机构,虽然信息系统的招投制度已实行了好多年,但很多招投标过程仍流于形式,人际关系、公司背景等代替技术和价格成为中标的主要因素。由于市场结构的条块分割,导致很多在技术上具有优势的系统集成商难以专注于某一行业,通过行业知识的丰富来从中积淀出产品,这也是导致中国很多系统集成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用户观念。同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中“重硬轻软”传统一脉相承,中国用户对于软件价值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他们愿意为有形的机器支付巨额费用,但对作为应用灵魂的软件价值却缺乏应有的认可。这直接表现在用户的投资分配上,国外系统集成的投资分配一般是硬件占15%、系统软件占25%、应用软件占45%,其它的(包括网络)占到 15%,也就是说应用软件要占到差不多一半;而国内应用软件一般只有10%-15%。由于用户普遍对软件价值缺乏认可。为软件支付的价格尚不足补偿开发成本,系统集成商只能通过硬件来补贴软件。由于投入不足,信息系统功能大受影响。
2.中国系统集成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与国外相比,中国系统集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相关资料表明,中国软件业每个开发人员每年的产出只有25000美元,这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7~1/8。系统集成业劳动生产率低,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用户所处行业的背景知识缺乏。
按照目前全球范围最通用的软件开发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系统集成项目的实施过程可用下图来表示。对于系统集成企业而言,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知识可以分为行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两部分。其中越是靠近系统集成附加值的高端,行业知识的作用就越重要。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集成项目的开发过程和知识分布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通过需求分析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是整个信息系统实现工程化建构和开发的基础。只有对客户所在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形成对用户需求准确的把握。如果需求分析出现偏差,则后面修改的成本将会成倍提高。目前,由于缺乏行业知识,很多中小企业只能采用原型法不断尝试反复修改,生产效率十分低下,项目进度难以保证,用户满意度也不高。
系统集成企业行业知识的缺乏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面提及的市场的条块分割导致系统集成企业无法专注于某一行业深入发展,因此难以形成对该行业的知识积淀;其次是多数企业是软件技术人员占主导地位,过于专注于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包括技术平台的选择、开发语言和工具等)而对其社会性因素考虑不够,忽视行业背景知识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作用;最后,由于教育和培训体制的不健全,缺乏具有行业知识和软件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系统集成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另一个原因是系统集成企业总体规模比较小,系统开发的工程化水平比较低。
国内大多数系统集成企业规模比较小,同时尚未在某一领域建立品牌优势,难以专注于某一个行业,因此软件开发的工程化水平比较低。大多数系统集成企业仍以手工作坊的方式进行开发,软件复用率低于30%,有些甚至低于10%。大多数从事系统集成的公司软件过程管理的能力还比较差,在开发质量、交货时间和预算控制上都存在明显差距。例如,印度软件项目的及时交货率可以达到95%,而中国即使是项目管理比较好的中创软件也只有70%。
三、促进中国系统集成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国系统集成产业要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获得更快的发展,国家必须在宏观层面上做出一系列努力,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笔者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打破中国系统集成市场目前的条块分割状态,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作为和企业运营管理紧密结合的一类行业,系统集成产业受用户行业特点的影响很大。不同行业内其信息系统的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而同一行业内企业的信息系统在基本架构和业务模块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共性。系统集成企业只有专注于自己具有优势的行业内,逐步积累行业知识,才能深刻的理解用户需求,从而提高系统构建的水平。同时,由于同一行业内的企业系统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企业在构建第一个企业信息系统时,往往需要从头做起,所以成本很高,对于一个中小型的项目,基本上处于无利润或者微利状态。但在成功地构建某一行业内第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以后,则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从需求分析、设计到代码的整个开发流程上的重复使用(复用),从而大大降低成本。同时,由于原有的系统模块经过了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存在错误(业内成为Bug)的几率大大降低,整个系统质量更高、运行更稳定。例如紫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取得第一个法院信息系统项目以后,多年专注于公检法机构的信息系统开发,建立起深厚的行业背景知识。在有些法院项目上,复用的程度可达到近90%,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目前,中国大多数系统集成企业规模还比较小,应专注于某一行业或领域(某一类企业)的信息系统构建,通过行业知识积淀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在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下,系统集成企业单纯依靠某一类企业的项目很难获得生存。在生存压力下,多数系统集成企业只好承接各种差别很大的项目。每一次都要从头开始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编程和测试,因此系统构建的成本都很高,而行业知识的积淀和企业能力的成长却很少。打破中国系统集成市场目前存在的条块分割,使系统集成企业能在统一的市场需求下专注于有竞争优势的领域,深入理解行业特性,从而提高系统构建的效率和质量,这对于系统集成企业和着手建设信息化的企业而言,都是双赢的选择。
2.加强系统集成企业认证,加强对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招投标过程的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系统集成服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经验商品。因此,系统集成企业和用户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只有在交付使用之后才能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企业应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由行业主管部门来推行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证必要而紧迫。
中国系统集成企业的资质认证工作始于1996年的“全国优秀系统集成商评选推荐活动”。1999年11月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信部规[1999]1047号文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做试点工作。到2001年12月,已有218家企业通过信息产业部审批而获得资质证书,其中一级32家、二级50家、三级84家、四级52家。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的开展对于消除信息不对称,帮助用户理性选择系统集成企业,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调研中发现,与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相联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信息化项目的招投标问题。虽然系统集成资质认证为上马信息化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比较标准,信息化项目的招投标也进行了多年,但中国一直缺乏专门的、对信息化项目招投标进行监管的机构。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招投标过程的不正当竞争现象非常普遍。有多家企业反映,一些项目中会有一些根本不具备资质的小企业通过各种关系取得项目,然后再分包给其它企业从中渔利。因此,依托各地的软件行业协会建立信息化项目招投标监管机构,促进市场有序竞争是系统集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促进系统集成产业相关教育的发展,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体系
系统集成产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在其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访谈,笔者发现三类人才的缺乏阻碍着系统集成企业的发展。首先是既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工程技术基础,又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知识,从事需求分析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其次是具有良好的软件工程背景,对信息进行整体架构设计和项目管理的高级人才;第三是从事技术文档编写、测试和维护的专门人才。而对于前段时间成为热点的从事代码编写的软件蓝领,由于组织协调成本、项目管理水平的制约,接受访谈的企业多表示目前尚无需求。
针对上述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国家应逐步建立起多主体、分层次的产业化软件教育体系。首先,改革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中计算机软件课程的设置,在重视软件编程语言教育的同时,强化软件工程方法和理念的训练,强化规范化的系统开发方法;促进产学研结合,重视实践环节的教育,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讲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夯实中国系统集成产业乃至整个软件业的人才基础。其次,要通过与美国、印度等在大型软件系统开发和软件服务业上具有丰富经验的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商、信息系统咨询公司和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从事需求分析、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和项目管理的高级人才;最后,对于那些从事文档编写和测试的专门人才,应主要由社会性的培训机构来完成,这些机构可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特别需要,为企业定制个性化的课程。
4.加强信息系统中介咨询公司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链条
在国外,系统集成产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一般先是由从事信息系统咨询的公司指导上马信息化的企业进行流程再造,根据再造后的企业流程进行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同时对企业高层进行培训;然后再由软件公司根据咨询公司的整体设计进行硬件平台构建和软件定制开发。通过咨询公司和软件公司的分工合作,保证整个信息系统能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要。在国内,从事信息咨询的公司发展滞后,不仅数量少,而且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位接受访谈的北京某系统集成企业高级研究员指出,“我们打过交道的许多日本公司的系统集成项目都是信息咨询公司和软件公司通力合作,各展所长,但在国内,系统集成商却必须完成很多在国外是由咨询公司来完成的工作,而这些显然并非我们的长处”。接受我们访谈的西安某软件企业总工程师说,我们也曾和国内一些咨询公司有过合作,但其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向我们提交的分析报告多是空话、套话,实质内容很少,自那以后也就很少合作,全靠自己摸索。从访谈的这些情况来看,从事信息系统咨询的终结咨询公司数量和水平滞后,使中国系统集成产业的产业链缺失了关键一环,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促进系统集成产业发展,国家应该大力推动从事信息咨询服务的咨询公司的发展,鼓励信息系统内项目经验丰富、实力强的大型系统集成商面向社会提供信息系统咨询服务和信息化项目监理服务;促进综合性大学的管理学院和信息学院与产业界合作,提供信息系统咨询服务,从而加强系统集成产业链中这一薄弱环节,推动系统集成产业健康发展。
标签:系统集成论文; 系统集成四级资质标准论文; 企业软件论文; 软件论文; 系统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