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法在聋大学生《沟通与交流》课程中的应用
王 欢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摘 要: 《沟通与交流》是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聋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素质与能力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根据课程结构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聋人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师在课堂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并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设计出给定材料表演、反面案例表演、给定题目表演和给定主题表演这角色扮演法课堂实施的四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 沟通与交流;聋人大学生;角色扮演法;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讲授法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方法,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课堂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受到我国学术界普遍关注,并尝试运用到各种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本文将把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聋人大学《沟通与交流》的课堂中,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有效参与、提高专业素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角色扮演法是在1960年,由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雷诺创建,它是一种社会心理技术,属于情景教学法的一种。它可采用心理剧、社会剧、角色换位表演、镜像法、哑剧表演、空椅子技术、独白法、同台表演等形式展现出来。[1]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由教师提供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人物,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角色扮演法具有趣味性、创造性、体验性、互动性和实效性等特点,在课堂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将学生个体的学习变为集体的参与。学生会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亲身体会社会环境,发掘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创造性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时的解决问题。对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和技能、思维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引用率和认可度较高的量表,形成员工调查问卷和顾客调查问卷。问卷涉及顾客信任、顾客感知的关系价值(顾客评价),以及顾客互动、员工适应性和员工感知的关系价值(员工评价)等概念,均采用Likert7点量表,1代表非常不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此外,员工和顾客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也包含在问卷中。
一、角色扮演法在聋人大学生《沟通与交流》课程中适用性分析
(一)角色扮演法符合课程的基本特征。
1.角色扮演法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际沟通的能力与技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一个人能否成功80%来自于与别人的相处。为了培养学生的人际与交流的能力,在许多大学已经开设了《沟通与交流》的课程。按照2017年版的特殊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听障学生版)专业标准,以及培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教给聋人大学生认识到人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传授沟通交流实用性方法。所以,根据本门课程的学科特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运用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了引起聋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用模拟训练的方法,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能力。角色扮演法就是摒弃了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或虚拟的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扮演一定角色,以当事人的身份自行去感悟体验,在体验中学会知识并掌握技能。这种方法符合课程的培养要求和目标。
坝体稳定泄流与形成冲切条件泄流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泄流渠的稳定问题,后者要对渠道形成溯源冲刷,而前者则要形成稳定的渠道,具体区别参见表3。
1.角色扮演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要求。聋人大学生是《沟通与交流》这门课的主体,是知识的接收者。首先,由于聋人大学生的听力损失,视觉成为了他们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感觉,他们90%以上的信息都来自于视觉[2],所以,用“以目代耳”的方式进行缺陷补偿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角色扮演法为聋人大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以“看”的情境,在情境中可以看到周围的人所做的事情,又可以身临其境的与这些情境里的“角色”进行沟通与交流,这种方法符合他们缺陷补偿的功能。其次,聋人大学生的感知活动缺乏选择性和准确性,有时会出现抓不住知觉对象主体的问题,从而不能突出重点。用角色扮演法对他们进行教学,有效的减少了这个问题的出现。情境中的主角就是观察的重点,也是要突出主要情节和矛盾的焦点。所以,不论是扮演者还是观看者,双方都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活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表演后的讨论,进一步理解重要知识点。最后,由于聋人大学生从小就适应了在缺少词和概念的时候,借助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器在手语和动作的配合下进行思维来理解事物。角色扮演法就是把知识点里比较抽象的思维与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形象,通过手语、动作表达出来,这种方法符合聋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
(二)角色扮演法符合学生的基本要求。
3.角色扮演法符合课程实施的要求。《沟通与交流》这门课程作为聋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手语教学。但是,不论中国手语或是自然手语,其词汇量是有限的,就这门课程而言,其专业性术语较多,且较为抽象。所以,很多概念是用手语中的手势语来表达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用手语来描述“同一地点的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似乎不太容易区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角色扮演法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角色扮演法使学生置身在特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对所发生的事情从环境的体验中理解,并不需要太多言语或手语的解释。学生还可以根据角色的定位,体会到同一场景里,不同沟通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2.角色扮演法符合学生社会融合的要求。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有障碍的儿童融入社会,可以在社会的大群体中生存与生活。为聋人大学生开设《沟通与交流》这门课程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聋生和聋生之间良好、恰当的沟通与交流,也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聋生和教师之间如何运用适当的交流方式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和健听学生甚至是走出校园、进入职场与社会中的各种人恰当的沟通与交流。然而,角色扮演法就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是校园也可以是社会,在这个创设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要求扮演成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演绎不同年龄、地位、职业、文化的人的交流方式,并从中学到与这些人相处和沟通的方法,在演绎中获取知识、掌握技术、提高能力、升华情感,这将为聋人大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角色扮演法符合课程结构的要求。《沟通与交流》这门课程共2学分,32学时,全部为实验实训课时,共分为4项实训项目,其中综合项目一项。这四个实训项目分别由言语沟通技能、非言语沟通技能、跨文化沟通技能和现代沟通技术训练这四个方面组成。在这四个实训项目中分别要让学生体会沟通的重要性、不同言语沟通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肢体语言可以传达信息、文化差异沟通技巧和现代沟通技术的应用等。在这些实验实训内容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训练为主。在角色扮演法的运用中,学生可以全员参与或部分参与,他们之间相互互动,充分产生情感共鸣。而且,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不仅仅是在教室里面创设虚拟的环境,还可以带着学生到真实的环境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理论知识的理性认识,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表演结束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扮演的角色是不是符合教师所传授的正确方法。教师也可以现场指导,及时纠正,让教学更有时效性。
3.角色扮演法符合学生班级人数的要求。聋人大学生每班人数较少,一般为10人以内,实行小班教学。角色扮演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人数的限制,3—6人为宜。因为在创设的情境中人与人的交流有时是一对一的交流,有时是一对多的交流,如果人数太多,每个人展现的机会就会减少。如果学生不能亲自扮演某个角色进行交流,只是作为观众,或者只是存在于情境中没有交流的机会,那么,角色扮演则没有意义,学生将没有得到沟通能力的训练。
二、角色扮演法在聋人大学生《沟通与交流》课程中实践应用
(二)应用原则。
戏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把讲台变成了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强钢筋的强度较高,相应的计算配筋量较少,因此在楼板等一些受弯和受拉构件中应用时,应注意对裂缝宽度的验算。在设计中,可以尽量选配直径较小的钢筋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控制裂缝的宽度。
2.反面案例表演。反面案例表演是指教师根据所讲授的章节内容,给学生呈现违背了沟通原则、不符合沟通技巧甚至是失败的沟通案例,通过教师讲解故事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故事梗概。但是,讲完故事后,教师并不去分析故事中人物的交流是否正确,而是给学生留下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同学将以小组讨论、查阅资料、自我分析等方法找到故事中沟通失败的原因。接下来教师将会提问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并请同学自己设计场景、扮演角色,展示出正确的沟通方式和产生的效果。
2.生活化原则。开设《沟通与交流》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教会聋人大学生在学校、社会中沟通的技巧,了解不同沟通方式给自身带来不同的影响,为学生融入社会、走向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遵循生活化原则。角色扮演法的材料选择要符合生活的需要,是聋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或见到的场景,也可以是在社会中或进入就业岗位后能够接触到的场景。选择生活场景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比较熟悉,表演起来相对容易且容易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学生接触过的或将要接触的东西才是他们真正需要学习的东西。
4.给定主题表演。给定主题表演是指教师根据所讲授的章节内容,给出学生一个主题。教师只要求所表演的内容与主题有关,与所讲授的章节内容有关,在人员的选择、人数、场景等方面都不做要求,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符合主题即可。这种形式是四种形式中难度最大的一种,该形式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理解能力,要知道教师给定主题的含义、主题与知识点的联系。学生还要有较高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要根据所给主题设计场景、场景中的人物、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事情中人物的交流方式、场景背景的设计等都由学生自己制定。扮演结束后由观看的同学复述故事情境,并分析故事中人物沟通方式是否恰当、反应出哪些知识点。由观看的同学进行分析,一方面检验表演者的表演能力,表演的故事是否能让其他同学理解,表演的内容是否符合沟通技巧。另一方面检验观看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一)应用形式。
1.给定材料表演。给定材料表演是指教师根据所讲授章节的内容,选取跟内容相关的材料,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材料和学生进行匹配,找到适合角色要求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则作为观众观看。表演结束后,再由一名同学进行讲解,把看到的情境复述出来。一方面检查刚才同学表演的内容是否看明白,另一方面锻炼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然后,全班同学在班级中对所表演的材料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材料中所呈现的问题,发现冲突,从而以自己的方式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1.针对性原则。角色扮演法是在现实环境中或虚拟环境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感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技能[3]。一是,角色扮演法的运用要根据聋人大学生《沟通与交流》这门课程的教学和课程目标来选择材料、选择形式,不是单纯的为了表演而表演。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运用的有效手段。二是,角色扮演法中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各种情景中的一员,是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那么,聋人大学生本身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要让他们自己选择角色或者指派跟学生个性相近的角色进行扮演,不要将某个角色强加在某个学生身上,造成学生反感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还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不是表演,不要对学生的表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只要尽力即可。
3.给定题目表演。给定题目表演是指教师根据所讲授的章节内容,给一个题目,或者一幅图。给出一个题目是指给出一个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有创造性的设计出符合题目的情境,通过角色的扮演,在情境中叙述故事,并在故事中找到沟通的方式和方法。扮演结束后由观看的观众复述故事内容,并向扮演者提问,询问表演的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动作、交流的内容等是怎么反应教师所讲授的相关章节内容的。给出一幅图和给出题目的方法相同,只是在表演之前,要看懂图的内容,再将图画上的内容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演出来,其他步骤相同。这个形式的设计,一方面让表演的聋人大学生了解题目、了解图片,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再通过理解的内容表演出来,增强了他们的再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表达能力。观看的同学通过复述故事,锻炼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提问,既锻炼了表演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又锻炼了观看同学的提炼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首先要求把角色扮演法的运用频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每一节课或每一个章节角色扮演法运用的数量要根据讲授的内容来定,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就会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从而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大纲的要求、教学目标的要求、内容的要求,实训项目课时的要求等综合考虑使用此方法,才会获得成功[4]。适度性原则还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选择应用形式的适度。教师要根据所讲授课程章节的内容,选择最为合适的形式进行安排,不能同时选取多种,一种即可。
(三)应用流程。角色扮演法在聋人大学生《沟通与交流》课程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出题,前期准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所讲授章节的内容,选择四种形式中的一种来进行安排。学生看到题目后,先选出进行表演的人员,其余同学作为观众。表演的学生首先要进行场景准备,需要知道在什么地点表演,环境要进行哪些布置。其次,要进行心理准备。学生要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人物,揣摩人物内心,外化为语言(手语)或动作表达出来。最后,除了第一种给定材料的形式之外,后面三种形式还要有编写剧本的准备。不要求剧本写得多么规范,但要把主要情节写下了。第二个环节是实际表演,充分体验。在此环节中学生则要在准备好的场景中,分别介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特点,并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剧本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则会体验到这个情景中交流所运用到的方法,以及此方法所产生的结果。第三个环节是讨论评价,总结知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互相按照四种应用形式的要求,提问回答。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体验沟通的原则、方法和特点,并与知识点相联系。在这个讨论的环节中不仅是知识点的梳理,更是本章节内容学习的反思与反馈。
推导了五自由度关节机械手的逆动力学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对该三维样机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得到的结果符合实际,这说明机械手结构设计较为合理,分析的结果对后期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以及轨迹跟踪控制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实践证明,随着有限元和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设计方法例如类比设计等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应用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进行动态的分析和设计。充分应用系统动力学知识及仿真技术可以降低机械产品的开发成本、优化产品设计参数和提前分析这种设计的优劣[8]。
三、角色扮演法在聋人大学生《沟通与交流》课程中应用的作用
(一)角色扮演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沟通不仅是学生修养与心态的外在体现,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体现。《沟通与交流》这门课程将为聋人大学生心态和修养的调整提供帮助,也为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提供方法支持。为了培养出心态积极健康、沟通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质量是关键。而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5]。角色扮演法是使聋人大学生在一定情境内获得感性知识、训练技能、适应社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仅符合课程的基本特征还符合聋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恰当的运用此方法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帮助。
(二)角色扮演法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由于学生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学习兴趣的缺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许多高校的课程中出现低效沉闷的现象[6]。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高校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成为了教学有效进行的评价指标。角色扮演法作为一种实时参与、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聋人大学生《沟通与交流》课程的课堂中就有效的解决了高校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首先,聋人大学生的课堂中人数较少,学生容易被调动起来。其次,角色扮演法可以做到让全班同学同时参与,表演的同学是情境中的主角,观看的同学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这个课堂中不仅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同时增加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学到了知识。最后,角色扮演法以学生为中心,增强了学生课堂主体意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探索相关知识。
(三)角色扮演法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方式和能力[7]。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技能不断熟练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还要对学生有丰富的教学情感,有适合学生且适合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聋人大学生《沟通与交流》这门课程中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为学生传授知识、讲授技能就顺应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本门课的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课程内容,还可以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进行表演,教师给定材料、学生进行构思,教师与学生互相讨论等课堂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教师情感的表达。最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运用这个教学方法能够顺利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3.身体和环境是认知的构成。传统认知心理学并不否认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但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和世界在认知加工中扮演了某种构成性的(constitutive)的角色,而不仅仅是因果作用的角色[2],即身体和环境不仅仅是认知的因果关系,更是认知的构成部分,其造就了某种认知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建红,蒋飞燕.角色扮演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农学报,2015(2):61-62,65.
[2]王志毅.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德庆卓玛.浅谈角色扮演法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意义与应用策略[J].统计与管理,2014(12):188-189.
[4]冯晓云,郝莉.探索构建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质量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4):71-75.
[5]房林玉.课程改革新观念:人性本位课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8-130.
[6]田淑琴.关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兰州学刊,2003(3):167-155.
[7]李玉峰.论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核心成分及其养成[J].中国教育学刊,2007(1):74-77.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2019)10-0032-04
收稿日期: 2019-03-04
作者简介: 王欢(1986-),女,辽宁沈阳人,乐山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 乐山师范学院教改项目“角色扮演法运用于听障大学生《沟通与交流》课程教学的研究”(JG2018-2-ZF-17);四川特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音乐治疗参与智障儿童亲职教育及缓解亲职压力策略研究”(SCTJ-2018-B03)。
[责任编辑 刘金荣]
标签:沟通与交流论文; 聋人大学生论文; 角色扮演法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