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4101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取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间,本院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纳入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予以椎管内麻醉、对照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短,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方法与全身麻醉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椎管内麻醉方法相对更适应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效果分析
我国当前正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老年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1]。临床发现,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几率也在不断提高,由于高龄患者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在不断衰退,且常伴各类基础疾病、慢性疾病,在手术治疗中选择进行麻醉所面临的风险也较高,因此,在临床上选择合适麻醉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主要以对比分析采取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影响,研究具体内容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间,本院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纳入50例患者。对照组纳入患者包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72~88岁,平均年龄(79.4±2.2)岁,纳入患者合并糖尿病15例、高血压10例、脑血栓3例,骨折Evans分型Ⅱ型患者5例、Ⅲ型35例、Ⅳ型10例;观察纳入患者包括男性2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在71~88岁,平均年龄(79.0±2.6)岁,纳入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高血压12例、脑血栓2例,骨折Evans分型Ⅱ型患者7例、Ⅲ型32例、Ⅳ型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显著差异,研究可行,纳入患者对治疗方法、研究内容均无异议,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PFNA)治疗,治疗前取平卧位并垫高患侧髋部约10°~15°,经C形臂透视确定骨折位置,在大粗隆的顶端10cm处打开4cm切口,逐层将肌肉分离至大转子的顶点位置,插入导针并进行扩髓操作,将PFNA主钉置入,并于患肢关节面的下方5mm处置入导针,固定植入螺旋刀片,逐层缝合皮肤。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选择椎管内麻醉,令患者行侧卧位,选择L2~3穿刺点并植入硬外穿刺针,待患者脑脊髓液流出后,注射1~1.5ml浓度0.75%的布比卡因,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注入浓度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效果。对照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选择0.08~0.12mg/kg维库溴铵、.1mg/kg咪达唑仑、1.0~2.0mg/kg异丙酚、02~4μg/kg芬太尼麻醉,以10~12μg/(kg·h)瑞芬太尼+5mg/(kg·h)丙泊酚,微量泵注维持麻醉效果。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手术治疗情况(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性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描述,对比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率描述,对比行x2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1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1例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患者术后1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5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3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2例发生呼吸系统感染、3例发生心血管系统感染,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0%(13/5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切口愈合情况较好,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短,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1。
3讨论
对于高龄患者而言,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保证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2]。当前,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首要方式为PFNA手术,麻醉治疗是该手术进行的基础,一临床上一般选择椎管内麻醉或进行全身麻醉,其中,椎管内麻醉通常可选择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以及腰-硬膜外联合麻醉等方式进行,通过对患者的脊神经根进行麻醉阻滞使神经根所支配相应区域麻醉[3]。全身麻醉则是通过药物直接作用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麻醉抑制效果,该麻醉方法一般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麻醉效果也与麻醉的药物选择存在密切相关性,但由于该麻醉方法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后不可避免地会度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周围组织产生影响,在高龄患者的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通过对比采取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方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现,椎管内麻醉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采取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且术后恢复情况由于对照组,研究提示,椎管内麻醉方法与全身麻醉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椎管内麻醉方法相对更适应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芳. 2种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 2017, 25(23):84-85.
[2] 刘添银, 陈世彪, 候本超,等. 不同麻醉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6, 22(17):43-44.
[3] 陶强. 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3):139-140.
论文作者:张旭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患者论文; 股骨论文; 椎管论文; 术后论文; 高龄论文; 方法论文; 并发症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