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156-02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安全方便, 套管柔软, 韧性大, 静脉留置时间较长, 可减轻护理工作量, 近年来我院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老年人, 疾病复杂, 慢性疾病多发, 静脉输液更为重要。老年人的特殊性格及发病后的依赖性, 更为静脉输液技术带来难度, 穿刺的成功率及留置针的正确保留, 成为临床操作的新课题。现将我科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
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27 例患者穿刺成功121例, 由于技术水平导致穿刺失败2例, 血管原因导致穿刺失败1例, 由于患者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3 例。留置成功120 例, 因导管堵塞拔针1例, 因液体外渗拔针2例, 因静脉炎拔针1 例, 因活动时不慎将留置针带出血管外3 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留置时间1~ 2天3例, 3天以上117例。外周静脉损伤并发症下降了70% 。
2. 临床应用及护理
2.1 实施规范的健康宣教
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技术, 患者及家属存在担忧和相关知识的缺乏, 而且在不同留置时期有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 同时老年患者反应差, 感觉较迟钝, 常可发生感染、堵管、渗漏等并发症。因此应加强针对性健康教育, 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 提高老年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接受意愿。
2.2 使用正确的穿刺方法
因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 皮肤松弛, 血管弹性差, 如按常用方法进针后, 由左手将套管推进而不再绷紧皮肤,皮肤往往因为失去外力的支撑而沿着送外套管力量皱缩, 形成阻力, 同时血管随皮肤的滑动而扭曲、移位, 位置不固定造成送管困难, 硬针芯与血管壁接触, 血管受损。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应注意: (1) 穿刺及送管过程中左手必须绷紧皮肤, 确保皮肤平直、血管固定、不扭曲。(2) 见回血后右手停止穿刺前行。(3) 抽去针芯后再送入外套管。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的特点在于整个穿刺过程左手必须始终绷紧皮肤, 绷紧程度以血管不易滑动为宜。
2.3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隔日更换胶贴1 次, 用0. 5%碘伏消毒穿刺部位, 避免局部感染。在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液、渗血、红、肿、热、痛等反应。一旦发现, 立即拔管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 恢复血管弹性, 减少痛苦。[1]
2.4导管堵塞的护理 多种药物推注、滴注时注意使用肝素钠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作封管液充分冲管。每班交接时应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有血液回流, 并及时给予冲管。严密观察并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留置针处应该妥善固定好, 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受压, 必要时应用约束带。
3.结论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的应用, 极大地方便了医务人员和患者, 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 保护血管,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已成为我科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的输液途径。选择静脉应是健侧上肢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在操作及封管时应规范化, 并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 合理选择静脉, 改进穿刺方法、固定、封管方法,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使用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提高留置效果, 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爱红, 白丽娅.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 .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 37( 5) : 42- 43
论文作者:邓永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9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老年论文; 皮肤论文; 导管论文; 操作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