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地理科学 护育人类家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科学论文,家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地理学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向来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在当今的大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幅员广袤,东临浩瀚的太平洋,西靠欧亚大陆腹地,南北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山地高原众多,季风气候显著,既有湿润的森林,又有极端干旱的荒漠,形成三大自然区并列的独特格局。复杂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文明历史、缤纷的人文景观,为不同区域、类型和过程的地理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大显身手的舞台。
由于大气中CO[,2]及其他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可能导致全球环境变化,已引起社会公众和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针对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减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荒漠化等全球变化问题,已分别制订有关国际公约,开展合作,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球和地表自然界是有机的整体,地球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随着人口增长、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愈加强烈。人类对某一地区施加的影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作用,而今天的措施又将对未来产生影响。当今瞩目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是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影响的缓慢累积过程密切相关的。
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为主的各类自然资源是地球人类家园支撑系统的重要组成。长期以来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的经营管理,导致自然资源枯竭、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20世纪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然而,在进入21世纪之际,人类社会面临着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抑制生态环境恶化,提高生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地理学家在评价自然条件、改善生存环境、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绩,并将能够继续作出积极的贡献。
回顾过去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与历史教训,使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休戚相关的。人类在谋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过去,“人定胜天”和“征服自然”的错误思潮,曾经导致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使今日的地球伤痕累累,失去原有的美丽景色。当前在贯彻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要重视生态与环境建设时,仍然有人认为现在科学技术很发达,人类可以战胜自然,从而提出一些不切实际、违背自然规律的设想。历史经验表明,人类不应继承工业社会“与自然对抗”的态度,而要做自然的朋友,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认识和利用自然,妥善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同尺度的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地理科学知识则是认识和寻求解决途径的重要理论基础,不仅专业人员需要掌握,也是政府管理决策人员和社会公众希望了解的。我们应当通过教育和科普的各种媒介与途径,广泛传播地理科学知识,让全社会认识地球系统,尊重自然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期望在新的世纪里,人类社会能够清醒地认识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认真地护育自然,重视节约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意识,努力谋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协调,将我们的家园地球村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