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内容体系上看,反腐倡廉建设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论断,蕴含着大量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观点和独到见地,回应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在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成绩斐然,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反腐倡廉建设成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从现实看,腐败现象确实有所减少,但从已发生的腐败案件和巡视反馈的问题看,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夺取反腐败压倒性胜利仍需付出艰苦努力。2017年10月,习近平率领6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坚定地表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这意味着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持续推进。
一、建设廉洁政治,回答了反腐倡廉建设最终推进什么的问题
梳理习近平有关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相关论述可以发现,他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推进目标,有一个层层递进的逻辑进路。
第一层次是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即解决腐败增量存量问题,持续强化不敢腐、不能腐。习近平指出:“腐败蔓延势头尚未有效遏制。我们的目的就是遏制”。通过高压反腐,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腐败成本,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使领导干部心生敬畏、收敛收手,实现“不敢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通过扎牢制度的笼子,给权力带上“紧箍咒”,对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实现“不能腐”。通过“不敢腐”“不能腐”实现遏制腐败增量存量的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无畏的政治勇气,始终保持高压反腐态势利剑,坚决查处各级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一批领导干部因腐败问题被党纪国法惩处,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第二层次是净化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形势严峻复杂,一些地区和部门相继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群体性腐败问题?纵然造成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述地区和部门的政治生不正之风,政治生态很关键,即“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因此,净化政治生态必须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对政治生态如何净化?习近平给出了自己的回答。2015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良好从政环境的形成必须对政治生态进行净化,而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推进是净化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因此,加大对腐败领导干部的查处,形成强烈震慑,有助于净化政治生态。习近平认为净化政治生态同样需要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实践的推进中要自觉担当推动责任和领导责任。此外,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能“越限”。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领导千部加强教育和管理,改变宽松软的传统管理方式。习近平深知政治生态犹如自然环境一般,一旦破坏,恢复起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他指出,需要“锲而不舍把这项党的建设基础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从而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达到净化政治生态的目的。
第三层次是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廉洁政治。习近平指出,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廉洁政治是实现一个政党复兴与强大的基础和保障。廉洁政治具体体现为三方面,即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三个方面也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建设廉洁政治,干部清正是基础,政府清廉是关键,政治清明是核心。政治清明要靠各级的清廉政府来维系,而政府的清廉形象又是通过其干部个体实现的。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三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廉洁政治是政治建设的应然状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反腐倡廉的持续推进能移为廉洁政治的实现创造必要条件。只有将反腐侣廉建设持续推进,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助推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遏制腐败势头蔓延、净化政治生态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而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设廉洁政治则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推进的终极目标,而终极目标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
三、阐述重点内容,回答了反腐倡廉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
(一)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成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出发点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是反映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作风问题在一些人看起来不太起眼,但却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原因。现实中,一些不良作风本身就是腐败,比如收受礼品礼金、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都属于腐败范畴。如果一些不良作风蔓延,不加以管控和约束的话,就会在党和人民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对立起来,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这也深刻警醒我们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这一关键性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认为在反腐倡廉建设的推进中必须从“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入手,这可谓找到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有效着力点和突破口,有助于实现以党的优良作风带动民风和社风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抓起,但这并不是作风建设的全部内容,只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之后,习近平又提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风建设随之在我国如火如茶地展开。历史经验表明,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的特征。特别是一些作风痼疾很难一下子在短时期根除,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习近平也从以往作风建设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认为在全国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作风建设虽取得成效,但作风建设的基础并不稳固,很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他提出不良作风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对于作风建设如何深化,习近平要求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抓常就是作风建设要经常抓,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的工作;抓细就是在抓作风建设时必须从细节抓起,养成一种习惯;抓长就是作风建设必须持久抓,一直抓下去,这样才能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化。
(二)重点突破找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表明无论什么人,只要腐败“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重申“中国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曾经一些腐败分子天真地认为潜逃海外就能避免被追究责任,十八大以来这种局面已经被打破。习近平强调无论逃到哪里,都要把人追回来“五年、十年、二十年都要追”。这些论述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和毅力。
持续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巡视制度自中国古代延续至今,是中国特色政治智慧的休现。习近平指出,巡视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对于巡视工作的重点,习近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论述。在中央第一轮巡视部署会上,习近平要求巡视工作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进行,真正“找出‘老虎’‘苍蝇’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后,习近平对巡视工作提出新要求,要求巡视要围绕“六项纪律”进行,即围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开展工作。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提出要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加强政治巡视。政治巡视聚焦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及选人用人、领导千部凝聚力、维护巾央权威等方面存在的政治问题。无论巡视内容如何变化,发现腐败问题仍是巡视工作的重点之一。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治理腐败要在权力制约与监督上下功夫,用制度之网遏制权力的滥用,“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句话集中休现了习近平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总休思路。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从最初的“好同志”沦为“阶下囚”,与制度不健全息息相关。因此,要对各类制度进行查漏补缺,减少漏洞,织密、织细制度笼子,防止“牛栏关猫”现象发生。在制度完善、存废、制定上,习近平进行了分类说明。对那些在实践中长期使用、群众认可的制度要继续发挥作用;对那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该废止的就废止,该制定新的就制定新的。制度不在多,关键在务实管用。
补足理想信念之“钙”。习近平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作用,认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之重要犹如人体对钙的需求。正是因为一些领导干部“缺钙”,才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信念缺失、不坚定。从已经公开的一些人的忏悔录看,不少领导干部由最初的“两袖清风”到最后滑向腐败深渊,说到底是背弃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抵御一切诱惑的决定性因素”。抓住了理想信念教育就抓住了思想建党的重要方面。习近平要求领导千部必须做到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理论上的坚定保障行动上的坚定;加强共产党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能够经受起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的考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始终保持共产党的廉洁操守。党员干部也要练好“内功”,以坚定的理想诠释对党的忠诚。
(三)坚持依法反腐成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落脚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战略,法治成为解决我国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这一问题上,习近平要求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表明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法治之外,“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制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法,国家监察法就是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法律。该法规定用“留置”代替“两规”,就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腐败问题的体现。习近平以法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持续推进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以来,我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仅对位高权重的大“老虎”依法审理,而且对名不见经传的“苍蝇”也依法进行惩处,这是依法反对腐败的表现,法治反腐的力量得到彰显。
论文作者:刘曙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反腐倡廉论文; 政治论文; 习近平论文; 腐败论文; 作风建设论文; 作风论文; 领导干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