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为了让学生贴近时代,教师应把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教学任务的首位,在提高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初中生综合语言的核心素质能够形成有效的交际和读写能力。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忽视了学生对汉语写作的兴趣。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国内教育领域不断强调的一个概念,也是各个学科的重要培养目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师将核心素养列为初中语文作文课的授课目标之一,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训练,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进步,使语文作文课的开展更加符合新课标的实际要求。要想让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课上得到落实,教师就要明白核心素养在现阶段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个人文化素质,而且在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促进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实际运用、创新思维的发展、审美水平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语言核心素养思想的发展与完善。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前提是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最大的好处是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积极的民主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跳出书本,敢于探索,敢于质疑,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学生的作文本质上就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一种外在的体现,比如在作文中学生要进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学生书写作文内容的过程是学生情感展开以及思想抒发的过程,在作文中学生可以表现自己的价值观,这也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一种表现。从智力表达上看,作文是学生内在潜力以及逻辑思维的体现。在语文作文课上,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价值观,这是核心素养下语文作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也是训练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无论是从学生实际发展的层面上看,还是从升学的角度上看,作文都是不可忽视的,作文可以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充分的外化,学生书写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创新以及重组的过程,这有助于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写作现状
(一)过多借鉴,缺少自己的内容
在假期时语文教师普遍会留日记、作文等训练写作能力的作业,然而开学后,教师会发现学生写的文章大致相似。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从互联网上复制书籍或文章,这样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初中阶段,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往往会存在,这些容易被参考借鉴的文章就是学生行走的“拐杖”,等真的让自己动手写作文时,丢掉“拐杖”发现自己脑子里什么词也没有,什么内容也没有,只有空空的框架,甚至连如何开头都不清楚。
(二)写作思维固化,依然延续初中的想法
初中语文写作类型较多,常见的有记叙文、议论文等,然而,升入初中的学生往往会延续初中的作文“三部曲”,模式化套路化现象严重,缺少创新角度、创新立意,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看待世界的角度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是崭新的,然而固化思维却总是影响着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学生反反复复用同样的例子论证不同的论点,学生写够了教师也看够了,这样的文章对读者来说缺乏吸引力,有的学生写文章有自己的套路,所以每一篇文章其大体的格局都差不多,这样的文章也缺乏创新。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引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学生作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创新意识不足,从而严重影响语文作文课的开展。一些教师在语文作文课授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也能够有效地组织作文教学,但过于沉迷固有的教学模式,过于依赖已有的经验,导致自身的创新意识严重不足,无法对传统的模式进行突破。年轻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由于经验不足,无法将创新意识充分应用到实际授课中。教师开展作文教学需要一定的经验,同时也需要创新。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是语文课的主体,教师要明确这一原则,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引导,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完成阅读教学后,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乡》展开深入的阅读和理解,让学生掌握一些新的写作技巧,有一定的思想感悟,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刚刚阅读的文本,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情感点,展开自主写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得到全面提升。教师要将生本理念、读写结合等诸多的先进理念引进初中语文课堂,将先进思想与实际的授课结合起来,让自身的实际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思路
写作的素材是来自生活的,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要延续这一思路,同时核心素养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所以学生要有一定的实践经历,语文作文课的开展才会更加具有实效。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不仅仅是从阅读参考书中找到范例。学生进行创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自评以及互评,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就能学会如何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学生会深刻地意识到写作的素材以及灵感本就源于生活,明确生活是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升学生写作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以及随笔的好习惯,教师要指导并且鼓励学生不断记录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点滴,人生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感悟和积累,都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及时对一些灵光闪现的点滴进行记录,才会将生活作为一种写作的重要来源。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作文课要求学生展现出自身的个性,所以教师在语文作文课上要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让学生在自由的情况下进行写作,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充分发挥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要开发学生的思路、解脱学生的思想、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作文变得更加自由。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写作自由并不是离题自由,素材的选择也是为了服务主题的,语文作文课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在语文作文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可以轻松写作,在内容和时间上少一些限制,使文本内容健康、不偏离主题。学生在语文作文课上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能让心灵得到尽情地释放。
四、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语文作文课必须建立更加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成为语文作文课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文作文展开全面的学习,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教师要重视对核心素养的解读和落实,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董建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24):53-54.
[2]张爱斌.初中语文教学实现读写结合的可行方法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79.
[3]王丽英.谈在阅读与写作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52.
[4]庄再陆.核心素养观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优化策略探微[J].新课程研究,2019(13):55-56.
论文作者:彭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教师论文; 核心论文; 语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