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18流行语的语体渗透和交融论文

基于2018流行语的语体渗透和交融论文

基于2018流行语的语体渗透和交融

李学美

(山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摘 要: 本文以《咬文嚼字》发布的2018年十大流行语为引,借助百度和中国知网搜索引擎,收集到50篇资讯和文章,作为语料,以分析研究语体的渗透和交融。研究显示流行语来自生活,其中许多是旧词翻新,或者赋予新的意义。同时,流行语借助网络把自己推广到其他领域和语体。结果证明:语体渗透和交融具有必然性,语言和语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语体的渗透和交融能够促进语言发展,促使语言更加丰富,适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 流行语 语体 网络 语体渗透

一、引言

《咬文嚼字》是1995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创办的文艺月刊。《咬文嚼字》编辑部于2019年第1期发布“2018年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执法、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等十个热词荣登榜单[1]。本文希望通过对锦鲤、杠精、教科书式等流行语及语料的分析研究,揭示网络流行语与其他语体的相互渗透和交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率,以χ2进行校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语体介绍

“语文的体类”概念首次出现于1932年版的《修辞学发凡》,1954年改为“语文的体式”[2](14)。 后来,语言学者展开语体学研究,但是对“语文的体式”和“语体学”两个概念理解有分歧,用法不统一。2009年,李熙宗充分论证了语体和“语文的体式”两个概念,认为“语体”←→“语文体式”(语言体裁)←→语言运用(话语及话语成品),三者之间事实上形成一根贯通的链条。他认为语体学研究应该把语文体式研究作为固有的任务和内容[2](13-14)。 本文采用的是2005年《汉语语体概论》概论中的定义:“语体就是运用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是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3](3)

随着网络的诞生,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初伴随着网络发展与普及,一种新鲜的语体随之而生——网络语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语体类型,网络语体具有不同于其他语体类型的显著特点,是介乎口头语体与书面语语体之间的一种语体类型[4](64)。 近年来,微博、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等和人们的生活分不开,网络语体不再只是网络聊天语言,还包括各大媒体通过这些渠道发布的各种文章,有严肃的新闻语体,也有诙谐幽默的文艺语体,更有各种语体渗透的多体型语体,被统称为网络语体。网络语体的兴起和发展证明其本身就是语体渗透和交融的结果。

三、语体渗透和交融

语言学博士朱军认为:“语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历史发展的;语体不是独立的语言,它是民族语言的支脉。 ”[5](003)语体的基础是语言,语言又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所以,动态的语体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融合必然发生渗透和交融。语体的渗透是指在一种语体的言语作品中渗入其他语体的某些语体成分,但并未改变原语体的本质特色的一种语体现象[3](432)。 李熙宗指出语体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但从本质上讲,“任何时代的语体又是具有开放性的”。“开放性”促进语体充实和完善,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交际需求。

随着语体渗透的增强,就会产生语体的交融。语体的交融使两种语体要素互相融合,由此产生特殊的交际功能。在严肃的新闻语言中使用新鲜的网络语言可以使文章通俗易懂,体现时尚性。在诙谐幽默的文艺语体中使用严肃的新闻语,会使文章更加严肃认真。这就是语体渗透的结果和妙用。

《汉语语体概论》一书指出语体兼具“封闭性”和“渗透性”,“封闭性”是语体自身生存基础,“渗透性”是语体发展演变的前提[3](6)。 岳方遂等提到“语体既具有封闭性,又具有开放性。语体的封闭性是语体自身得以存在的基础;语体的开放性是语体发展演变的前提”[6](14)。 总而言之,语体的“开放性”或者“渗透性”决定了一种语体不可避免地要吸收其他语体要素。这种渗透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语体的渗透会让语言蓬勃发展,原有的语体表达手段更加充实丰富,甚至会产生一些新的分支语体,网络语体就诞生于这种情况下。

(一)网络语体的来源

语言是语体的基础,人们在不同领域使用不同的语言必然产生各种语体。网络语言的出现本身就是语言渗透和交融的结果。网络语言最初指的是各网站聊天室、BBS论坛等使用的语言,但是随着博客、微博及公众号的推广使用,网络语言不但是聊天语言,还包括各种新闻语言、文艺语言等,是一种大众化语言,既有口语色彩又有书面语色彩,还包括各种符号语言和图片,是一种综合类语言。

综上,锦鲤有吉祥的含义。由此看来,支付宝推出“中国锦鲤”抽奖活动取锦鲤的吉祥含义。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中国锦鲤”抽奖活动,共计有300多万次转发。“锦鲤”立马成为热词,引起网友们的转发和再创造,诞生了“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等图像热词[1]。 2018年12月12日,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锦鲤”一词,共产生745,000篇资讯,囊括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用在营销和宣传领域。纵观历史和当今,“锦鲤”本属于观赏鱼,本属于日常通用词语,因为支付宝的一个抽奖活动,一夜成为网络热词,再一次证明网络语言来自其他语言的渗透融合及再创造。同时,网络又把“锦鲤”推广到各个领域。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力推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式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局面。但是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尤其是针对国防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法律法规、机构建设管理、利益分配、评估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自从诞生之日就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世界,尤其现代互联网飞速发展,促进信息交流,同样拓展语言的使用领域、表现空间,产生新的语言样式。

要谈锦鲤,需要从中国的鱼文化说起。中国鱼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至少在五万至一万五千年以前,鱼类就成为中华大地上人类先祖的有意识、有心智的劳动实践和艺术想象的对象,并寄托着融合自然、联结生死、壮大族群的信仰观[7](20)。 随着生产力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鱼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逐渐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精神领域展现出极大的魅力和吸引力。例如,先秦认为梦鱼兆示丰年,《诗经》记载:“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 众维鱼矣,实为丰年。 ”[8](7)再如,鱼的习俗和造型在春节随处可见,“莲年有余”“吉庆有余”“富贵有余”等题材的年画、挂画、剪纸等在春节的时候大受欢迎。鱼从最早的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到鱼腾崇拜,再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鱼在中国确实已经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网络语体是一种借助网络的新兴语体,对其他语体兼收并蓄、翻新改造、为己所用,每个人既是使用者,又是创造者,还是传播者。网络使旧词有了新意义,把旧词发扬光大,这就是其他语言、语体对网络语言及语体的渗透交融。网络又把这些流行语推为热词,让语言更有生命力和活力,体现时代色彩,证明语言发展是动态的、开放的。

网络语言最初使用的词汇多数来源于已经存在的词语或者通用词语,把这些词语翻新改造,或者赋予新意义,这种用法被称之为“旧词翻新”[6](14)。 2018十大流行语中“锦鲤”等都是旧词翻新。

近年来,随着锦鲤养殖业的发达,锦鲤展示会、比赛的举办,锦鲤一跃成为高档观赏鱼,被称为“水中活宝石”“风水鱼”,寓意留财不散,康泰吉祥,因此经常作为各大商场、卖场及家庭玄关摆件,或者以礼物赠送亲朋好友。毋庸置疑,随着锦鲤养殖推广和锦鲤文化的传播,锦鲤作为风水鱼越来越受到大家欢迎。

(二)网络及网络语体对其他语体的影响

沈泓所著《莲年有余——民间艺术中的隐秘欲念》,图文并茂地讲述了鲤鱼文化,“最吉利的是鲤鱼”“鱼类的形象大使”“鲤鱼是鱼文化的精魂”。鲤鱼代表着吉祥,因“鲤”与“利”谐音,“鱼”与“余”谐音,鲤鱼在中国代表的财富。典故“鱼跃龙门”代表着仕途得意和飞黄腾达。《诗经》云:“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有些地区举办婚礼还有“鲤鱼洒子”的仪式,这些都说明鲤鱼代表美满的婚姻和多子多福的吉祥。总之,鲤鱼代表人们对吉祥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

我面朝下躺在花坛里,清晨湿润的泥土弄的我有些难受。我不会流血,所以那些冲我喊“凶手!凶手!”的人,看见我这个样子,没准以为我在装死或是进行什么神经病的举动。以昨晚我做的事为界,在这些正常人的眼中,这之前我是他们的同类,这之后我就不是了。所以他们不会将眼前的场景联想到自杀或是以死自证清白之类的。想到这里,我有点难过。

11月13日晚,已停牌530个交易日的深深房A(000029.SZ)发布最新一期停牌进展公告,称仍需继续停牌不超过一个月。公告指出,重大资产重组涉及深圳市国有企业改革,交易结构较为复杂,拟购买的标的资产系行业龙头类资产,资产规模较大,属于重大无先例事项。

凹陷路面是典型的问题路面,一旦路面出现了因压迫或是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凹槽,便必然会出现承重问题。凹槽对于路基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路基的整体性能便会受到影响。所以不能只是简单的对裂缝进行修补,而是要针对基层被损坏的部分去进行二次修建。要真正做好养护,必须要对路基的凹陷段以及翻浆的路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去进行优化处理,在底层部分,需要使用水泥去对碎石砂(6%)开展垫层操作,稳定结构,并且要进行反复的进行碾压,直到结构完全成型。在基层的修复结束后,可以利用再生沥青对表层部分进行处理,这样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修复效果,尽可能避免凹陷问题的产生。

2018年5月,有人上传了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查处违章停车视频,视频中执法人员无论是执法程序还是现场指令等都具有教科书样的规范性,被网民称为“教科书式执法”。随着视频的“热传”,“教科书式”一夜走红,成为网络热词。人们用它指“规范的”“经典的”“示范的”等,形容做事标准、规范[1]。在百度搜索教科书式,网页结果有800万条,资讯结果有48万篇。“教科书式”造词琳琅满目,如“教科书式执法”“教科书式避险”“教科书式回复”“教科书式偶像”等。同时,也有“教科书式”的反用,如“教科书式耍赖”“教科书式下套”“教科书式坑人”等说法。“教科书式”是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语言样式。2018年9月8日,云南发生地震,6岁的曹洋迅速跑到墙角,躲在冰箱和角柜之间的安全区域,在安全后才逃出房间。他的这一行为在央视网等各大新闻网站转发评论,称曹洋的行为为“教科书式避险”。“教科书式”的使用恰到好处,既说明这些人物或者行为举措是典范,又体现了时尚新潮,容易被读者接受,兼有网络语体的多体式特征。“教科书式”是鲜活的网络新词,网络的传播使之成为网络流行语,不断被使用和引用,丰富了语言词汇,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结语

网络流行语是经过读者征集、网友选票、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程序后被选出来的[1]。换句话说,网络流行语来自于民众,又被民众借助网络传播、使用和再创造,使之成为服务于大众的真正的网络流行语。从“锦鲤”等词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来自已有的典故或者旧词,赋予新的意义和用法,使之更能表达我们的想法。“教科书式”这样的新词为语言注入新活力,促进语言进展。总之,语言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语体的渗透和交融不可避免。网络为语言的进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一篇文章的语体呈现多体化。语言的动态发展及社会进步决定语体的渗透和交融具有必然性,同时语体渗透和交融促使语言推陈出新,促进语言更新。

参考文献:

[1]《咬文嚼字》编辑部.《咬文嚼字》2018年十大流行语[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9.

[2]李熙宗.语体与语文体式的关系及其实践功用[J].修辞学习,2009(6).

[3]袁晖.汉语语体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李军,刘峰.网络语体:一种新兴的语体类型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5]朱军.汉语语体语法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6]岳方遂,郑文君.试论网络语体[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7]沈泓.莲年有余——民间艺术中的隐秘欲念[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

[8]陶思炎.中国鱼文化[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标签:;  ;  ;  ;  ;  

基于2018流行语的语体渗透和交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