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对00后性别文化的影响
陈俊鑫
(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文学院 研究生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 本文以霍夫斯泰德的五个文化维度为载体,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某省8个城市271名“00后”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VSM2013对调查结果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00后”女生在霍氏五个维度上的分值均高于男生。通过分析论证造成男女生在文化维度上表现差异的具体原因,对如何去除性别刻板印象和塑造先进性别文化向家长、学校、社会和媒体提出建议。
关键词: 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文化 “00后”
性别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引起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在男女平等被纳入我国基本国策的六年里,伴随着男女平权运动的兴起,性别平等意识已逐渐成了广大人民的一种共识。但事实上在当今社会仍存留着一些性别刻板印象,如认为女生应该善良、贤淑、温柔、文雅,男生则应该有创造力、有幽默感、乐观、精干[1],这些刻板印象的存在无疑给我国平等、先进的性别文化的塑造和发展带来了阻力。如何塑造健康的性别文化成了当务之急。
一、研究背景
性别刻板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传播学家沃尔特·李普曼,他最先运用该词形容人们的认知受特定文化限制而出现的凝固化、同质化特征。所谓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形象、行为、性格、社会角色等方面给予的固定不变的期望、要求的看法[2]。在该领域内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话题的相关研究,在当前还未被充分的研究和挖掘。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对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别教育领域和心理学领域。周宏和张蕾在教学中发现在当今高校忽视性别差异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会不断加剧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心态和就业环境造成影响[3]。在心理学领域2003年徐大真采用现代心理学三大新法之一的实验性分离范式,采用内隐和外显两种测量手段研究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及其性别差异,证明了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其基本内容是男优女劣,十分不利于男女平等发展[4]。与此同时,国外的研究学者对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大多是在教育领域,学者Tuero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儿童参与体育教学的情况进行研究,证实性别刻板印象的强化对运动的依从性影响[5]。在研究方法方面,学者们大多采用内隐的研究方法,安桂花和张海钟呼吁应该多采用一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直观研究群体现象[6]。目前运用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以性别变量为切入点的研究较 少[7]。
陈家宽,男,教授,主要从事湿地与流域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区域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等研究。Email:kjchen@fudan.edu.cn
鉴于研究现状,本文尝试从文化的角度着手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进行剖析研究。将霍夫斯泰德著名的文化维度理论与性别刻板印象进行联结,借助问卷调查,就性别刻板印象对“00后”男女生文化维度的表现进行量化研究,揭示刻板印象对男女生文化的具体影响,分析论证造成差异的具体原因,并对如何去刻板印象和塑造双性化性格特征给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设计
性别刻板印象在现实生活中将直接影响到男性和女性的直觉、归因、动机和行为[8]。虽然不可否认男女性别文化的不同是由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共同造成的,但应认识到生理性别的不同并不能完全决定其人格、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对其造成更大影响的通常是社会性别。马丁和哈尔森的性别图式理论认为,儿童就已经学会根据性别图式去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9]。假若一个取得初步自身性别认知统一的女生,在社会对女生刻板印象“文静”的标签下,作为女生,她的行为应该与她的自我概念和社会对她的期望相符,那么文静就成了她的性别图式的一部分,她就会变得愈加文静。即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对性别特征的形成发展形成了重要的正强化的影响。
研究显示,女生的权力指数分值高于男生,说明女生比男生更易接受社会中的一些权力分配不平等现象。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张礼治,强调包括男女有别在内的伦常关系。所以女生从小就被灌输了“顺从”“服从”等的思想,随着这些刻板印象渐渐渗透,从出生开始就如模子一般,把女生们塑造得更逆来顺受,更能接受社会中人与人间的不平等关系。而男生则不同,一方面受“男性为权势中心”的父权社会文化影响,另一方面在某些方面比女性享有平等的权力,所以对于一些不平等现象,社会对男生“刚硬”的要求促使男生表达出对不平等的抗拒,男生期望拥有更多的勇气质疑不公。综上因素,社会对男女生性别的刻板印象的不同,造成了男女生对权力分配的接受程度的差异。
在整体设计过程中,通过梳理相关性别刻板印象和文化维度的文献资料,基于霍氏文化维度理论,以2013年版文化维度调查问卷为载体,通过对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收集原始数据,并且通过VSM2013版文化维度计算公式得出“00后”男女生在五个文化维度上的具体数值,即性别刻板印象对男女生文化的影响在霍氏五个文化维度中的具体表现度,最后就数值的差异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表示文化对于不确定性的接受程度,不确定规避指数越高,对不确定的容忍程度越低,越难接受异常行为,社会成员总体更保守,以精细和守时为美德。
权力距离指数主要反映人们对权力等级分配的态度和接受程度。该项指数分值越大,则越能接受对权力的分配,越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Referring to Figure 8 and Figure 9, Table 1~Table 3, we can calculate the EDC 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at poi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20 points on the upper trajectory, as shown in Table 4.
长期定向指数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视程度,指数越高意味着在时间维度上长期定向的倾向越明显,表现为越注重长期承诺,节俭;指数越低,则越重视传统,在乎脸面等。
三、结果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00后”男生女生在权力距离指数、个人主义指数、男性气质指数、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和长期取向指数这五个维度中霍氏文化维度中的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
1.权力距离指数
虫害:①斜纹夜蛾。可选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醛盐乳油1500倍液、59%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2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②害螨。草莓扣棚保温前可用持效期较长的5%噻螨酮乳油1200倍液防治,大棚内可用15%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或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大棚扣棚保温后为重点防治期。
性别文化不是人们先天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交际行为获得的[10]。作为人类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调试、规范和导向三大功能,性别文化也不例外[11]。著名跨文化学者霍夫斯泰德通过研究概括出了可以五个量化显现不同文化的维度,即权力距离指数、个人主义指数、男性气质指数、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和长期取向指数[12]。本研究以文化维度理论为关照,将就性别刻板印象对“00后”男女生文化维度的具体表现进行量化研究。
2.个人主义指数
个人主义指数表现了人们对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倾向程度。个人主义指数分值越低,越倾向于集体主义,社会结构更严密,社会关系受到更多的重视。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运用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依赖于性能可靠的管理平台。因此,在向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提供所需的管理平台时,应考虑BIM的应用。具体表现为:运用BIM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管理时,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科学使用,搭建工程设计管理平台,并在该平台的支持下,对建筑工程设计数据进行安全控制,使最终得到的工程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满足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方面的科学管理要求。
在这一文化维度中,霍氏以“男性化”和“女性化”气质区分社会文化特征,男性气质指数得分越高,表示男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分工差别越大。得分越低,“女性化”气质更明显,如团结,主张通过谈判、和解等方式解决问题、化解冲突。
3.男性气质指数
在本次调查中,男生的个人主义指数低于女生,这说明男生更倾向于集体主义。《水浒传》对我国社会文化影响深远,其中好汉们“豪情”“仗义”的深厚兄弟情义的歌颂,至今影响着无数讲求“哥们情义”寻求“铁哥们”的男生们,在男生中“关系”二字颇具分量,受此影响,男生比女生更偏向与集体主义。同样是作为中国四大名著的《红楼梦》却与《水浒传》截然不同,书中通过对钗、黛等诸位小姐们深闺生活的描写,使“闺房”这一词与女生们日常联结更紧密。在传统文化中,古代女性往往被教导“三步不出闺房”,受此影响,女生更强调私密性和隐私性。注重个人隐私是个人主义的一大特征。受不同刻板印象的影响,在这一维度中,男生更倾向于集体主义,女生更偏向于个人主义。
如上图所示,女生在这一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更易接受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受“男女有别”思想和“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的双重影响,女性往往被引导在小时候做一个“淑女”,长大之后做一个“贤妻良母”,“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这些性别刻板印象无疑对女性的社会分工进行了设定和限制,长期以来受此影响,女性更能接受在社会中男女分工的不同。男生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被鼓励成为一个“谦谦君子”,做人谦虚,注重和谐,讲求仁爱,这一特质更接近“女性化”文化维度。在传统文化对男女不同要求的影响下,我国社会对男女产生了不同的刻板印象,这也造成了男女生在这一文化维度指数表现的差异。
4.不确定性规避指数
本次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以某省8个城市的高中生为样本,在2019年1月中旬,对“00后”在校高二学生进行了发放电子问卷发放。此次调查共收到271份有效问卷反馈,其中回收到来自男生问卷反馈105份,来自女生问卷反馈166份,从被调查者的性别看,男生占39%,女生占61%。
这一维度中,男女生的差距较大,女生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要大大高于男生。原因之一是,女生从小被教育要“心思细腻”“循规蹈矩”、寻求“安稳”,等等。男生应“不拘小节”“大胆进取”“勇敢追梦”。无疑这些刻板印象导致女生比男生更保守,当面对不确定时更焦虑,造成了在这一文化维度的差异。
5.长期定向指数
在对原始数据进行采集之后,运用霍氏提供的各个维度指标的标准计算公式分别对男女的五个文化维度的具体数值进行了计算。详细得分如下:
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真正的成长在实践后,不会反思、总结、提炼,多少实践都不会带来巨大的进步。反思,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行为的能力。班主任的反思是指班主任在带班育人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行为为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管理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在霍氏的五个文化维度下,在此次调查中,此项的男女生分值差距最大。经过分析,原因如下:儒家文化一直在推崇“勤俭持家”,在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中,“持家”的对象一直是女性,这一刻板印象加深了女性对“勤俭”的敏感度。男生,在儒家文化中,作为家族的代表人物,更注重品格和声望的维护,从这一点来看更偏向于短期定向。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的不同,导致了男女生在此维度表现的迥异。
四、讨论建议
本研究表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00后”男女生在文化维度的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权力距离指数、个人主义指数、男性气质指数、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和长期取向指数这五个维度中,女生的分值都要高于男生。虽然青少年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不必然地决定他们的性格特征、职业和行为等方面的性别角色认同,但或多或少地会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也影响他们的性相关态度及其行为[13]。过于强调性别分化,将不利于我国先进性别文化的塑造和发展。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比姆、斯比尔斯等人认为,严格对性别角色进行界定有害,这将限制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发展。当一个人被塑造成社会认可的“男人”或者“女人”的时候,其实是不全面的,是某种潜能被压抑的自我,这样的生命过程也是残缺的[14]。温柔、文雅、精干、勇敢这些优秀品质应该属于全人类,不仅仅限于男性或女性单一性别个体。所以,我们应鼓励性别双性化发展,拥有双性化性格的个体要比男性化和女性化个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15],能更有效地对各种情境做出反应,独立性更强,更受同伴欢迎。因此,我们应努力去除性别刻板印象,积极倡导双性化性格的发展。
双性化性格的形成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们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应在教育儿童过程中,积极鼓励男孩刚中带柔,女生柔中带刚;学校应该大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分派异性角色进行同理心训练,推行男女混合小组模式的使用,让男女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社会上,应推进先进性别文化,保障女性的平等权利,通过不断给女性赋权早日实现两性平等化;对人们产生长期和潜移默化影响的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大力去性别标签化,在影视作品的创作和新媒体平台性别形象的构建中,通过对性别气质的交换和聚合,引导性别多元发展,逐渐消解性别刻板印象[16],从而构建平等的多元和谐社会,提高男女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成就动机。这样,男女两性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和所长,使各自的优异品质在更广大的人类主体上共存。
ZHOU Hai-yue, GUAN Qi, GUI Juan, OUYANG Peng-ling, DING Xin-wen, MA Li, SONG Li-hua
参考文献:
[1]秦启文,余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调查[J].心理科学,2011(5):593-594.
[2]魏国英,陈雪飞.家庭文化对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5(4):29-36.
[3]周宏,张蕾.性别刻板印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兼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成都大学学报,2018(4):110-115.
[4]徐大真.性别刻板印象之性别效应研究[J].心理科学,2003(4):741-742.
[5]Tureo, C., R.González-Boto, J.Espartero, et al.Gender stereotypes as a determinant of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in childhood[J].Science and Sports, 2014(8):20.
[6]安桂花,张海钟.国内关于刻板印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8):92-93.
[7]郭爱丽,翁立平,顾力行.国外跨文化价值观理念发展评述[J].国外社会科学,2016(6):34-43.
[8]马锦华.性别刻板印象与性别教育[J].教育评论,2000(6):35-37.
[9]萨德拉·利浦西兹·本,著.李繁,译.性别图式理论[J].外国教育资料,1995(2):34-39.
[10]佟靖.跨性别文化交际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6):154-155.
[11]王金玲.性别文化及其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J].浙江学刊,2013(4):203-210.
[12]Hofstede,Geert.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M].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4.
[13]ZUO Xiayun, LOU Chaohua, GAO Ersheng, 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 premarital sexual permissiveness in three Asian cities: Effects of gender-role attitudes[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012(50):18-25.
[14]胡晓红.性别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7):70-74.
[15]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6]魏海童.社交媒体中的刻板印象批判[J].东南传播,2016(9):54-56.
项目属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YJS201860)。
标签:性别刻板印象论文; 性别文化论文; “00后”论文;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研究生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