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课中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品价格论文,思想政治论文,难点论文,课中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对于商品价格与需求、供给的关系,课程标准提出了“理解商品供给与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的要求。此问题在教材行文上,表现为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两个“目”。从文字表述来看,此问题不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坐标系中来认识和理解,就是一个难点问题。这表现为从2007年至今,全国及各省份的文综高考试题中,思想政治的经济学部分都趋之若鹜地通过坐标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考查,而考生的得分率很低。这主要是因为,用坐标图来分析商品价格与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是大学经济学教材中“微观经济学”的重要部分,高中教材没涉及。而对于此问题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没有可供参考的系统和易于理解的材料,教师只能就题讲题,学生只能遇题做题,很难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这一问题。为此,结合西方经济学和高中教材及教学实际,就此难点从以下六个角度进行解析,以满足教学和学习需要。 一、纵横坐标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从数学习惯上讲,在一个坐标系中,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但在经济学习惯中,则是纵轴为自变量,横轴为因变量。这只是习惯问题,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规定。在经济学中,价格与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关系在坐标系中,纵轴是自变量,表示价格,用P(price)表示;横轴是因变量,表示量(需求量或供给量),用Q(quantity)表示。教材中主要讲的是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因而我们见到的坐标题大多是需求曲线坐标图。需求曲线表示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曲线。 数学上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即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是有先后顺序的,但在经济学上,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二者的关系应该是互为因果关系。因而,先从谁开始分析某一经济现象都具有合理性。“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那么,我们就犯下了前因后果谬误。”[1]比如:某地受高物价影响,一段时间内主要食品如大米、猪肉、鱼、虾、鲜蛋、鲜果等人均消费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1%、9.1%、9.7%、26.3%、0.9%和3.1%。这就是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再比如:住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面对高房价,很多居民难以承受,但很多居民又急需改善或添置住房,在这种情况下,70到100平米房屋需求量最大,因而造成这类住房的价格高于较大面积的住房价格。这就是需求量的变动引起的价格的变动。 二、价格与需求的相关关系 经济学上有个需求法则,即在一般情况下,当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需求的数量会下降;而当某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下降时,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的数量会增加,这就是需求法则。在需求法则中,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负相关关系,即反向变动关系。在坐标系中,需求曲线遵循需求向下倾斜规律。[2]坐标系中的需求曲线一般用D(demand)表示。这和数学中的正相关和负相关是一致的。数学中的正相关指的是自变量增长,因变量也跟着增长。负相关指的是自变量减少,因变量增加。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有时也处于正相关关系。比如:当消费者的预期消费心理和投机行为同商家的销售心理一致时,此种商品的价格会持续增高,而需求量会大幅增加,即“越贵越买”。比如一定时期的白酒,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就是如此。这就形成了价格与需求的正相关关系。因而,对于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大多情况下,价格和需求的关系是符合负相关关系的(如图1)。 三、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人们的生活用品一般分为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两大类,比如米面油盐和高端通讯工具及高档轿车等。由于很多商品在功能和属性上具有相近性和极强的关联性,因而人们的生活用品不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高档耐用品,大多可以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品。互为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那么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比如饮食中的大米与面粉、出行工具中的汽车与火车就是互为替代品。手机与电池、汽车与汽油等就是互补商品。一般来讲,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动不会引起需求量的较大变动,从而也就不会引起此类商品的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品的需求量的较大变动。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变动则往往会引起此类商品需求量的大幅波动,从而引起此类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的大幅波动,但对于此类商品的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影响就要小一些。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在需求坐标中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主要是通过观察坐标曲线中的斜率(倾斜程度)、水平截距(如Q1—Q2)来判断商品的类型。一般来说,两条曲线相比,斜率大的是生活必需品,斜率小的是高端耐用品;水平截距大的是高档耐用品,水平截距小的是生活必需品(有时需要适当地作一些辅助线)。相应地也就判断出此类商品的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变化趋势。这两类商品的判断,有两种情形,一是放在一个坐标系中(如图2),二是分列两个坐标系(如图3)。不管在一个坐标系中还是在两个坐标系中,都具备这一特点。 四、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和需求的影响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需求量和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需求则是消费者在某种商品其价格恒定情况下,受非价格因素的影响,而引起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间接数量。用坐标图表示,需求量的变动在坐标曲线上是点的移动,而需求变动则是在坐标系中曲线的移动(如下页图4)。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3]比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从150元降至120元,需求量则由2万个增加到3万个,用坐标表示就是从一个点移到另一个点,就是需求量的变化。再比如,前一段时间由于某种食品添加了不合格辅料,而使该商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需求坐标中就体现为需求曲线从右到左发生了平行移动,则是需求的变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受非价格因素影响而引起的某种商品需求的变动。比如有人说板蓝根能预防H7N9病毒,一时造成了板蓝根的需求激增等等。 对于曲线的移动,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当一个未用任何坐标轴表示的变量发生变动时,曲线就会移动。[4]不论是需求曲线还是供给曲线都是如此。 五、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供给的影响 在经济生活中,需求和供给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对某种商品需求的满足离不开这种商品的供给。因而,要全面把握商品价格变动和需求的关系还要明确价格变动和供给的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供给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该商品供给量也减少。一般说来,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因此,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5](如图5)。在坐标系中的供给曲线一般用S(supply)表示。和需求量与需求的关系一样,供给量与供给的也是有区别的。表现在坐标系中的曲线,一个是点的移动,一个是曲线的移动。我们把握了价格变动和供给的关系,就能很好地把握“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因为供给的主体是生产者和销售者,供给是指个别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就会减少,就会减少生产规模,供应减少,反之亦然。在商品获利较多的情况下,生产者就会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增加产品供给。从这一点来讲,对理解和把握商品生产者的动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六、价格与供给和需求的联动关系 供求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需求的满足需要供给,供给就离不开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而对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而言,最直接和最关切的就是利润。利润的获得最直接的就是商品的价格问题。所以,价格的变动对供给和需求都会产生较为密切的联动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要明确当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一致时的情况,即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候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价格。用坐标表示,就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汇点。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因此,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都会使均衡价格发生移动。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反之亦然。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如图6)。如春运期间,坐火车的人增多,使得火车票价格增高;农业丰收,而粮食的价格反而下跌就是这个道理。 由供给和需求形成的均衡价格又会反过来调节供给和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实现市场均衡,这就是价值规律运动的结果。这一运动方式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往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就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价格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也就是当决策者认为一种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对买者或卖者不公平时,通常会实施价格控制。[6]其中,最主要的政策手段就是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所谓支持价格就是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这里有个原则,就是支持价格要高于市场形成的均衡价格。支持价格一般用于农产品的价格政策中,一是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防止“谷贱伤农”,二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这里有个原则,就是限制价格要低于市场形成的均衡价格。政府使用限制价格一般用于抑制通货膨胀,或者是在自然灾害和战争条件下使用。当政府设定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时,必须谨慎小心,避免出现短缺或过剩。管制价格是一种权宜之计。[7]管制价格的实施必须辅以相应的经济措施,才能保持供求均衡和国民经济生活的安定。[8] 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还需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要把商品的价格放在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两个范围内来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当下经济生活中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者的生产行为。思想政治课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难点分析_需求曲线论文
思想政治课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难点分析_需求曲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