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观察论文_黄志勇,王素兰

苏州市民康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8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干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采用阴性及阳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生活量表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两组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以及GQOLI-74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精神病理以及总分等各方面因子评分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两组患者阴性症状、精神病理以及PANSS总分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以及GQOLI-74总分等各方面情况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的各项因子以及总分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然而实验组患者各项因子升高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一般患者不仅会表现出精神症状,也存在一定的行为能力障碍,比如社会功能缺陷、心理缺陷等,这样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社会功能、人际交往能力,生活变得懒散,性格上也比较孤僻退缩,进而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抗精神病药物,虽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但是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阴性精神病性症状,为此很多学者提出[3],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为了探讨分析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比分析了78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加强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8例女性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入选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住院治疗时间超过两年,同时将合并有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及其他精神障碍患者排除。现将78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患者35-61岁,平均年龄(42.6±13.1)岁;病程平均(13.2±6.4)年。对照组患者35-62岁,平均年龄(42.2±13.3)岁;病程平均(13.1±6.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差异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且配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生活自理训练。指导患者自己起床、洗漱、进食、睡眠、服药,一旦患者做出错误行为,再进行针对性的纠正。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讲解一些精神疾病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提高患者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③职业技能知识培训以及生活技能培训。护理人员应该指导、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工娱疗活动,比如唱歌、看电视、体操运动、跳集体舞、读书看报、跑步做操、音乐欣赏、球类棋类、书法绘画、串珠手链等项目,每个星期5d,每天上下1h、下午1h。其次应该指导患者学习叠被、洗头剪发、打饭、打扫卫生、剃胡须、剪指甲等生活小事,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每个星期还应该安排患者在院内活动1d,主要是清洁院内的环境卫生、晾衣服、种菜、浇花等等,而且应该结合患者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每一个月都应该安排患者参加一次集体外出活动,比如参观书画展、爬山、逛公园等。

1.3 评价指标及内容

分别采用阴性及阳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生活量表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两组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其中PANSS量表主要包括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等。GQOLI-74评分主要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几个维度,条目共有74个,评分越高的话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1.0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分析所有数据,采用X2检验计数数据,通过%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通过(X±S)表示,两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精神病理以及总分等各方面因子评分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两组患者阴性症状、精神病理以及PANSS总分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3.讨 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一定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4]。根据相关报道研究表明[5],精神分裂症患者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因此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避免功能进一步衰退,改善患者的心理环境以及精神面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6]。现阶段,精神病医院大部分对患者都是实施封闭式管理模式,女性慢性精神病患者长时间生活在一个封闭式的病房中,和社会环境脱离,这样会大大减退患者的社会功能,实施康复训练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矫正患者的病态心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7]。康复训练中进行工娱疗活动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引起患者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进而改善精神症状,增强患者对外界的适应力,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8]。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阴性症状、精神病理以及PANSS总分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GQOLI-74评分中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等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9-10]。由此可见,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有计划、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国珍,李玲,朱荣青,等. 始动性功能训练对慢性稳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 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298 - 300.

[2]王格斐,潘月英,周瑛. 生活技能训练队慢性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 精神医学杂志,2013,26(3):207 - 208.

[3]杜云红. 社会训练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作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65 - 1866.

[4]吴芸. 代币疗法在康复训练中的作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2):110.

[5]陈鹭. 目标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74 - 75.

[6]郑婉玲,黄惠君,陈艳丽,等. 两种护患关系行为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0 -13.

[7]孙薇,常余善,于侠,等. 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6):486 - 488.

[8]戴尊孝,师建国,杨洪,等.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对康复模式的探讨[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36(4):224 - 227.

[9]常荷,董毅,汪觊,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失言识别和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4):201 - 206.

[10]侯红波,白倩.康复训练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6(6):82-84.

作者简介:黄志勇(男1970-10) 籍贯:湖南衡阳 学历:本科 职称:副高 研究方向:临床精神病学。

论文作者:黄志勇,王素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康复训练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观察论文_黄志勇,王素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