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论文_杨惠环

 杨惠环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主任门诊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就给予系统内科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消毒隔离、皮肤及口腔护理、发热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等系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51-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感染初期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口腔粘膜疱疹等,严重时会造成脑膜炎、脑脊髓炎等,危害小儿的身体健康[1]。目前临床上采用抗病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除对症治疗后,临床护理干预对病情的缓解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给予50例手足口病患儿系统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2.6±0.9)岁。均符合卫生部2010年《手足口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临床体征表现为口腔轻微溃疡,手、足、口均有疱疹,无疼痛瘙痒感,经检验水泡内含肠道病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患儿入院后均接受补液、抗感染、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消毒隔离、皮肤及口腔护理、发热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等系统护理,护理方法如下:

1.2.1消毒隔离 保持患儿病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空气畅通,每日对病房进行消毒,例如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1h。患儿病房显眼位置设置隔离标识,与其他患儿病房隔离开,避免交叉感染。护士接触患儿前、后运用消毒液彻底清洗手部,如果需要接触患儿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需要戴手套,防止交叉感染。患儿的粪便、呕吐物等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h后倾倒[2]。体温计等非一次性物品在患儿使用前、后消毒,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采用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

1.2.2皮肤及口腔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患儿的指甲,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心疱疹由其自行消退,以免继发感染。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饮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患儿可采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避免发生感染。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轻轻擦拭口腔黏膜内的疱疹,加速疱疹愈合。口腔糜烂部位可采用鱼肝油擦拭,也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3],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1.2.3发热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喝水。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体温>38.5℃的患儿要遵医嘱口服药物,体温异常者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治疗。

1.2.4饮食护理 夏季并发手足口病的患儿,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患儿宜卧床休息,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应给予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含有维生素、蛋白质的清淡食物,可以运用食物的色香味激发患儿的食欲,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1.2.5病情观察 护士要加强对患儿治疗期间病情的观察,重点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口腔溃疡的程度及恢复情况、皮疹消退进展,注意观察患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变化,如果患儿出现精神萎靡、惊厥、肌张力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抢救治疗。

1.2.6健康教育 病房增加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栏,向家长发放科普小册子,或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患儿家长讲解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流行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保证患儿的卫生习惯,注意起居通风消毒,增强患儿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1.3 评价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校验,计量资料采用t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消化呼吸道传染病。研究表明,小儿手足口病的病情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皮疹、口腔少量疱疹等,其他情况基本正常;第二阶段持续发烧3d以上,血白细胞逐渐减少,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第三阶段皮疹、口腔疱疹开始溃烂,合并现呼吸困难、精神不振、心率失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面色苍白等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问题;第四阶段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肺出血,甚至心脏衰竭[4]。

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促进患儿早期康复。由于患儿的抵抗力较差,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引发手足口病。本研究给予5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发热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本组资料显示,经过内科治疗和系统的护理干预,50例患儿均康复出院,治愈率高达100%。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降低交叉感染的机率,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卫生;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做好口腔、皮肤、体温等常规护理干预;重视健康教育对小儿手足口病预防的作用,指导家属对本病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患儿治疗期间和出院后加强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增强患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综上所述,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肖芳,徐蓉,邹国庆.143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 2014,13(8):46.

[2]柳荣香,李燕.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消毒隔离[J].当代医学,2014,20(19):128-129.

[3]温金璇,张春梅.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当代护士旬刊,2014,25(1):51-52.

[4]袁鑫霞,刘会彦,尤彦华等.综合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8(7):170-171.

论文作者:杨惠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  ;  ;  ;  ;  ;  ;  ;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论文_杨惠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