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荚脱落的原因及防制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豆花论文,措施论文,原因论文,防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种大豆就怕花荚脱落,因花荚脱落,既降低大豆的产量,又影响大豆的质量和品质,因此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制。
花荚脱落的原因
1.通风透光不好。大豆通风透光不好,易倒伏,过早封垄,密度加大,枝叶互相遮挡,湿度大,光照差,叶片叶绿素含量低,逐渐黄化,营养物质积累少,造成花荚脱落。
2.养分失调。大豆花荚阶段是需要养分最多时期,如果养分供应不足,都会造成花荚脱落。据调查,大豆的需肥规律是出苗到开花,占生育期大豆需肥总量的20.4%,开花到鼓粒占54.6%。鼓粒成熟占25%根据需肥规律,合理施肥,做到农肥、化肥、微肥结合;氮肥(大豆需氮较多,根瘤菌只能满足大豆需氮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磷肥、钾肥结合;底肥、种肥、迫肥结合;花肥、荚肥、粒肥结合,满足大豆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3.水分不足。充足的水分不仅可以加速营养物质的运转速度,调节植株的温度,还可直接参加新陈代谢,因此适宜的水分有利于大豆正常的生长发育,大豆开花结荚阶段,阴雨连绵,土壤水分过多,不仅减少日照时数,还使地温下降,相对湿度加大,植株徒长,荫蔽程度增加,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有机养分的合成与运输,使花荚脱落增多;如果水分过少,植株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而凋萎,水分养分失去平衡,导致花荚脱落。
4.病虫危害。有的直接危害花荚器官,造成脱落,有的破坏植株,影响生育,造成花荚脱落,暴风雨袭击,气温骤降,都会造成花荚脱落。
5.人为脱落。后期田间管理不当,可能使大豆茎秆折断,枝叶脱落,造成人为的花荚脱落。
防止花荚脱落的措施
1.合理密植。根据品种和地力,进行合理密植,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是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根据目前推广的大豆品种,平作窄行密植每公顷播45万粒,大垄窄行密植每公顷播40万粒(包括小垄窄行密植)。
2.科学追肥。大豆是需氮较多作物,通常在大豆初花期追一次氮肥,可降低花荚脱落率,并延长植株寿命,一般每公顷可追肥硝酸铵150~180公斤,或尿素130公斤;花荚期进行根外追肥,每亩用尿素0.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硫酸钾0.3公斤,硼砂30克,加水50公斤,喷施在叶面上,保花保荚增加百粒重。
3.化控处理。对长势过于繁茂大豆,进行化控处理,减少养分水分消耗,优化生育环境,促进良好生育,防止落花落荚。
4.抗旱除涝。大豆从开花到结荚是大豆一生吸水最多、最快时期,此期干旱灌水,涝了排水,减少花荚脱落。
5.防病灭虫。由于重迎茬面积增加,危害严重,必须防病灭虫,减少花荚脱落,同时,还要加强管理,促进良好生育,防止落花落荚。
联系电话:0451-84690154
标签:大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