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故障模式统计分析论文_贾敏,刘玉铃,李文娟

动车组故障模式统计分析论文_贾敏,刘玉铃,李文娟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3035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且密度较大,幅员也十分辽阔,资源分布也不均匀,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务必要加快交通建设的进程,完善相关的交通体系。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的高铁运输发展异常迅猛,尤其是近几年。高铁开始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流方式之一。而我国的高铁轨道总里程,约为7531千米,正在建设的高铁轨道里程约为一万公里,并且,我国的高铁运输行业,无论是系统技术,还是集成能力,亦或是运营速度,里程等等都位居世界前列。总而言之,高铁运输已经渐渐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然而,与此同时,高铁动车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故障,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故障风险,在节约维修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动车组;故障模式;统计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高速动车组在运营里程、开行列数、交路距离、运行环境、载客数量等方面均创造了世界之最,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各种复杂运行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下,动车组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故障,如何借助运用维修大数据对各类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故障规律,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故障及其影响,成为目前动车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动车组事故和故障的分类及定义

故障是指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不能或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不同的故障其机理、原因、规律、影响可能均不相同,为此,应从不同角度对故障进行分类。铁路运输的主要目标是安全、正点地运送旅客至目的地,并在途中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环境,为此,铁路行业在长期运输生产中制定了较完善的事故、故障、维修及管理等相关规定,如《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等。依据上述规则和规程,并根据动车组实际运营和管理特点,建议从动车组故障影响的安全性、运用性和舒适性3方面,对动车组的事故和故障进行分类和定义。

1.1动车组事故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按照后果严重程度不同,将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A类事故、一般B类事故、一般C类事故和一般D类事故,并对各类事故的损失和情形给出明确界定,其中包含了动车组车辆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情形,可以作为动车组事故分类和定义的标准和依据。

1.2动车组故障

1.2.1动车组A类故障。在规定的运用环境和条件下,由于车辆设备故障导致动车组途中非正常停车时间大于20min、小于1h的故障。

1.2.2动车组B类故障。在规定运用环境和条件下,由于车辆设备故障导致动车组途中非正常停车少于20min的故障。

1.2.3动车组C类故障。在规定运用环境和条件下,由于车辆设备故障导致动车组出入站晚点,以及在功能受限模式下运行的故障。

1.2.4动车组D类故障。不影响动车组正常运行的其他各类故障。

依据各类故障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动车组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途中非正常停车。该故障发生时动车组不仅影响同方向后续列车的运行,而且通常需要随车机械师下车对故障进行复核,进而造成邻线封闭,对高铁运输影响较大。途中非正常停车的动车组超过规定时间若不能恢复运行,通常会启动途中应急救援等措施,可能需要车、机、工、电、辆等多部门配合工作,对高铁运输造成更大的影响。为此,参考《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等相关规定,按照途中非正常停车时间是否大于20min,将其划分为A类故障和B类故障。

2)出入站晚点。该故障主要指始发和终到站晚点及途经站的发车、到达晚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据分析发现,牵引、制动功能部分丧失导致的运缓、限速是造成动车组入站晚点的主要因素;侧门关闭不良等故障是导致动车组出站晚点的主要原因。由于晚点期间动车组位于站内,不会影响正线其他列车运行,故障后果远小于途中非正常停车,为此把该类故障归为C类故障。

3)功能受限模式运行。主要指动车组局部功能故障导致牵引力、制动力不足,速度受限;空调、侧门、卫生间等出现严重或多处故障,进而影响旅客乘车的舒适性,但动车组仍可维持运行。其故障包括且不限于:①牵引系统局部功能故障,切除部分牵引动力限速运行;②制动系统局部功能故障,切除部分制动力限速运行;③空气弹簧故障导致限速运行;④动车组中任意一辆车空调故障导致车内空调功能完全丧失;⑤相邻两辆车所有卫生间故障隔离禁用;⑥相邻两辆车同侧所有乘客侧门故障隔离禁用。动车组在上述故障模式下虽可维持运行,但运行品质和旅客乘坐舒适度较差,为此把该类故障也归为C类故障。

2 动车组故障分析

2.1分析方法

所谓的动车组,事实上可以理解为一个组成较为复杂的系统,且该系统,是交通运输方面高科技新技术的产物,智能化、电子化、精密性等等,都是其所具有的特点,除此之外,只有机务、供电、车辆等部门的共同协作、共同配合,该系统才能得到安全、可靠的运行。因而,想要了解到列车组的故障及其问题所在,就务必要了解每个系统的原理以及构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故障分析的结果真实有效,科学合理。

2.2故障模式统计分析

故障模式通俗来件,就是人们通过感官、仪器仪表等,就可以很清楚的察觉到的故障,及主要体现在外表的故障。而故障模式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以短路、错位、断裂等为代表的损坏型,其次则是以老化、变色、变质等为代表的退化型,再然后则是以松动、脱开为典型的脱落型,还有就是以间隙不当、电压不当、流量不当为典型的失调性,另外则是以渗水、堵塞、漏油等为典型的堵塞渗漏型,最后则是以指示不准、参数不准、功能不正常为典型的功能型,当然断水、缺油也有可能导致一些故障及问题的发生。

2.3故障后果统计分析

一旦因为某些原因,造成事故的发生,其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不光光会使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丧失,严重时,还会危害到周边的环境或者居民。而这些后果,大致也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1)隐蔽性后果。隐蔽性后果通常难以被发现,所以很难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或者解决。该后果往往单独发生,且不会造成功能异常等较大的问题的出现,但若不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隐蔽性后果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进而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2)安全性和环境性后果。所谓的安全性和环境性后果,则是指动车组所出现的故障,已经对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周边的环境带来了影响。

3)使用性后果。使用性后果,则通常是说,所发生的故障,往往会对动车组的技术设备、功能系统等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4)非使用性后果。该后果主要是指,动车组所发生的故障,对于其设备技术、相关的功能或者周围的环境居民等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且仍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

总之,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动车组仍故障频发,其安全性能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对故障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办法降低故障率,提高人们出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锡明.机车车辆运用可靠性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2]赵宇.可靠性数据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3]王华胜.动车组整车可靠性的验证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10,31(3):82-86.

论文作者:贾敏,刘玉铃,李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  ;  ;  ;  ;  ;  ;  ;  

动车组故障模式统计分析论文_贾敏,刘玉铃,李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