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6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在老年股骨头置换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收治的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镇痛护理,实验组全程采用围术期疼痛护理。结果:实施股骨头置换术后的12h、24h、48h,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P<0.05),术后两周采用老年抑郁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统计,实验组入院前SAS评分51.4,入院后SAS评分43.5,入院前GDS评分20.2,入院后GDS评分14.1,对照组入院前SAS评分51.6,入院后SAS评分49.1,入院前GDS评分19.9,入院后GDS评分18.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SAS、GDS评分均有下降,实验组更加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疼痛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以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效提升患者术后效果,提高患者身体素质,促进恢复。
【关键词】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疼痛护理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及各项生理机能均出现明显下降,在发生碰撞或跌倒后容易导致髋部骨折[1]。常规护理患者疼痛感强烈,护理时间较长且护理费用较高,而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实施股骨头置换术,能够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医护人员围术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果[2]。本组实验通过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围术期疼痛护理,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老年股骨头置换患者8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8.5+1.2)岁。骨折类型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患者5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8例,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3.2天。按照随机分配法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进行围术期疼痛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镇痛护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术后进行常规按需阵痛护理,患者遵照医嘱使用镇痛药物[3]。实验组全程采用围术期疼痛护理,具体步骤如下:
1.2.1术前护理
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树立患者及家属信心,转变传统理念。老年患者通常记忆力减退,普遍出现遗忘,所以不但要进行疼痛宣教工作,同时为患者发放治疗疼痛手册,保证老年患者对疼痛教育记忆深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镇痛药物认知水平,消除患者紧张抑郁情绪。术前教会患者使用疼痛评估工具,熟练掌握视觉模拟评分法,使患者达到精准自评。对出现焦虑抑郁的老年患者,根据不同患者情绪做出适当指导,维持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减轻心理压力,通过宣教指导有效提高患者疼痛忍耐程度。术前嘱咐患者口服塞来昔布200~400mg/d,保证术前维持良好阵痛作用,防止疼痛加剧。
1.2.2术后疼痛护理
1.2.2.1疼痛评估
观察患者疼痛性质及各项体征、疼痛处理措施、药物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1.2.2.2药物镇痛护理
医护人员术后遵照医嘱对患者行肌内注射帕瑞昔布40mg/次,一天两次,持续注射三天;术后48h内使用经脉自控镇痛泵。当视觉模拟评分低于3分时使用非阿片类药物或物理疗法进行阵痛,评分处于4~6分时使用弱阿片类药物综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阵痛;疼痛评分大于7分时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由于老年患者特殊体质,适当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尽量减少副作用。
1.2.2.3非药物镇痛护理
保持术后环境安静,空气清新且温湿度适宜,患者全身麻醉术后需平卧6小时,使用软枕抬高患肢,获取最佳体位减轻疼痛;冰敷疼痛部位,减少肿胀;对于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需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医护人员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按摩;耐心听取患者心声,主动关心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焦躁情绪;指导患者有规律呼吸以缓解疼痛。
1.3评价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术后72小时内疼痛感,评分越低疼痛感越轻;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情况评分,评分标准为50分,50~59表示轻度焦虑,60~69表示中度焦虑,>70表示重度焦虑。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结果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程度相近,实验组术后12、24、48h疼痛评分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股骨头置换术的影响因素包括首创部位、创面大小及患者心理因素、疼痛认知、阈值等。本组实验显示,术后12、24、48h实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股骨头围术期疼痛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术后2、6、72h实验组与对照组疼痛感相近,前者可能由于麻药作用未完全消退,后者主要由于时间延长导致患者痛感减轻,所以患者对护理的反馈降低。
由于老年患者听力、行动能力及语言交流能力显著下降,对实验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我科医护人员通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及呼吸等指标对患者反应做出综合判断,有效提升疼痛评估准确性。
患者入院时均有轻度抑郁焦虑现象,影响患者生活及护理效果。围术期疼痛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此外能够使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治[4]。患者体会到家人的支持,改善负面情绪,实验组患者术后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实施股骨头置换术全程实施疼痛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觉及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马军叶.综合护理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分析[J].护理与临床,2015,19(30):4287-4288
[2]张艳丽.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吉林医学,2020,31(17):301-302
[3]夏俊兰.对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7):97-98
[4]李萍;邓慧英.综合疼痛评估图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09):46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术后论文; 实验组论文; 评分论文; 老年论文; 股骨头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