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党的基层组织存在于社会之中,是党实现引领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个政党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他扎根于民族之中,扎根于普通百姓之中,并承担着引领、组织和服务作用和确定民族与国家的未来使命”,中国共产党对此有着深刻认识,所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于党的基层组织的定位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关键词:引领新结构;基层党建;新使命
1 引言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中,基层社会作为变动节奏最剧烈、变动速度最快速、变动程度最深刻的领域,其革故鼎新是前所未有的。过去40多年社会变革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催生出相互叠加和相互渗透的立体式的新结构。
2 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
2.1 基层党建对象范围宽泛化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党建工作的对象只增不减,范围越来越广,由最初的8个方面,增加到现在的12个方面。而且在内部结构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中,就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合并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其中还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等。由此可以看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所包含对象之丰富、人员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基层党建工作的对象会越来越广。
2.2 基层党建工作的任务繁重化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肩负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不仅要完成团结各社会阶层的任务,同时要团结新力量,特别是从基层党建格局来看,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队伍在迅速壮大,自由职业者、外来投资者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因此引导和调动他们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比任何时候都要紧迫。除此以外,复杂的社会利益纠纷也使得基层统战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任务更加繁重。
2.3 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多元化
一般的看法认为,党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政治领域,然而事实上,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基层党建工作地位越来越重要,党建的目的也由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向为经济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延伸。而且从目前来看,党建成员大多数工作和生活在基层,并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与之对应,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域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2.4 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多样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观念发生变化,许多党建成员由以前的“单位人”转变成自由的“社会人”,大多数党建成员都集中在体制外,流动性比较大,传统的联络渠道、行政手段、工作方式已然不适应当前党建工作的形势。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党建工作领域已经从现实生活拓展到了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的关注与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线下,而是延伸到了网络当中。因此,新时代新形势都要求基层党建工作者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新技术,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工作方式的多样化。
3 引领新结构:基层党建的新使命的策略研究
3.1 引领新物权结构
基层党建的经济维度党建引领新物权结构是基层党建的经济维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动就是形成了一个“房权社会”,这个“房权社会”的基本逻辑就是公私权界的划分。以私有产权住房为原点向外扩展到邻里空间、居住小区空间乃至居住小区周边环境改善与公共产品的供给等,成为新物权结构主导下的居住政治地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公共性,“从目的和价值取向看,指的是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人们的共同利益和价值,从参与者角度看,指的是人们从私人领域中走出来,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讨论与行动,在公开讨论和行动中实现自己从私人向公众的转化。”
3.2 促进系统新结构的发展
具体而言,要以系统的理念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在纵向上要做到纵深发展,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一方面建立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比如建成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为核心,以驻区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党支部和其他组织党支部为支撑平台,覆盖街区的组织网络,建立纵向到底的党员干部素质培训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城市基层党建横向发展网络,主要是建立横向到边的街区党组织联系机制,比如成立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由驻区公共单位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共商共建新机制以及建立横向的党员群众联系机制,建立党群责任区;要以系统的方法着眼社会发展的全局,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中。
3.3 引领创新工作结构
要紧紧围绕教育、制度和项目来进行创新。在党员教育上要强化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在党员教育理念、方法和队伍上不断夯实基础,增强实效和提升活力。在制度创新上,不仅要将重点放在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规范化、体系化和常态化上,更要跳出党建,而将制度创新放在整合社区内不同领域党建资源与其他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共建共享上。
3.4 转变统战工作结构模式,激发基层党建活力
虽然基层统战工作面对的情况复杂多变,工作重点、工作领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把统战工作与党的建设充分结合,找准发挥统战优势与服务发展的契合点,如鼓励基层统战工作人员发挥工作优势,可以针对不同的统战对象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开展调查研究,为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更好地帮助基层党委、政府依法决策。真正把统战工作融入区域化党建的大格局中,为基层党建增添活力。
3.5 转变发展思维模式
城市基层党建要融入发展思维,要跳出基层党建的固定思维和传统思路。这一思维强调一种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要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战略眼光指的是城市基层党建对接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治理的要求。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坚持一切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的服务、保障和促进作用。前瞻性意识则强调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有预见性,要在做好常规性和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
4 新结构转变模式下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理念探究
从理念上来讲,城市基层党建存在着五个理念:(1)问题导向理念。比如通过党员先想,主动发现小区治理的实际问题,实现最大范围地发现问题和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2)以党员为核心的理念。“党员三先”的“先”字体现了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坚持激发党员主体意识,着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战斗力;(3)协同理念。融合式党建瞄准“大党建”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合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共同承担起社区治理的职能,形成全局联动、步调一致的党建工作格局;(4)循序渐进理念。融合式党建牢牢把握党建引领,形成党支部——党员骨干——普通党员——群众的渐进动员模式;(5)精准化理念。聚焦关键、集中发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感受度和满意度。
5 结论
综上所述,党建引领新结构,是城市基层党组织对城市社会的深刻变革进行解剖式观察的应对之策,建构在政党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基础之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下,基层统战工作要着眼统战工作格局的新变化,找准基层统战工作创新的着力点,特别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引领作用,以“党建+统战”的工作思路,推进统战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
论文作者:王英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党建论文; 基层论文; 党建工作论文; 社会论文; 结构论文; 党员论文; 党支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