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城市建设而言河道治理是一项关键任务,然而水利工程的兴起却给生态造成了各种影响,因此怎样达到生态与水利施工的和谐发展就成了关键。大自然体系是一项综合全面的生态体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与生态的关系、人与人间的关系,若是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相关部门若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就会使得污染面积的蔓延。这篇文章我们研究了生态水利的积极作用,并分析了水利工程对河道带来的破坏性,最后分析了怎样在河道治理期间发展生态水利。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前言
以往的水利项目通常是对水流进行管控而实现防洪、发电等功能,然而在这期间却给生态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与生态难以协调。生态水利就是在开展水利施工期间也建设必要的水利枢纽及生态体系,把河流当做主体环节,在实现人类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意义。
一、生态水利的积极作用
生态水利的施工急切需要进行,通常是由于以下三点:
1.逐渐恶化的生态现状
如今能源短缺和生态破坏是困扰着全球的难题,逐渐发展的经济对我国的保护生态、开展生态产业等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大规模的人口和消费需求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并消耗了很多资源,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情况加剧。以往的水利工程,在协调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时,总认为人定胜天,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生态急剧恶化。然而人也属于生态系统的一环节,若是仅仅追求人的经济需求,而对其他生态系统无节制破坏,就一定会阻碍后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于我们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可持续发展,寻求最合适的途径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生态水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社会的进步发展下,水利工程的数量、规模大小及质量水平都在不断发展,如今单项工程也不断演变为对流域体系能综合利用的工程,在实现水利作用的前提下,更要协调生态水利发展。由于生态是维护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以往的水利项目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无法达到人与自然的互利双赢,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开展生态水利工程。
3.生态水利是促进生态体系循环的重要措施
生态系统规模庞大,关系着万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事实上,生态体系的有利循环是保证社会环境长足发展的关键要素,要实现生态体系的长足良性循环,就一定要把握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重要环节。水是万物之源,其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关键,把握好对水质的保护就是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因此,在以生态水利为前提的河道治理是促进生态系统循环的关键措施。
二、水利施工对河道治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1.水利施工破坏河道水环境
水利施工通常是在自然生态环境前提下开展的,然而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环境和生物特性,特别是水库,由于水库特性及光照情况,会对水体温度结构有一定影响,限制鱼类繁殖情况,从而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
并且水利施工期间排出废水污水对河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易破坏,河流流速也因水利工程而受到一定限制,制约水体与空气的交换速度,也减弱了污染物的转移程度,进而使得水体自净能力降低。
2.水利施工影响河道附近环境
在水利施工期间一定会对周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对河道陆生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使得生物栖息地受到影响。
3.其他的不利影响
河道治理通常会利用采弯取直的措施,然而这种设计方式本身对河道的自然形状就存在一种破坏性,减小了河道滩地面积,浅滩的曝气作用也随之消失,很多生态问题就是源于此。并且城市河道治理期间较为注重对景观建筑的保护,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河道的生态作用,造成负面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生态水利在治理河道中的实际应用
河道与其附近环境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体系,所以,在河道治理期间开展生态水利也在实现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及防治洪涝灾害的前提下,强化河道治理项目规划实用性、科学性及协调性的原则。
1.河道环境自然状态的恢复
生态水利项目的施工要以河道浅滩各种生物的栖息为施工重点,在满足水利施工与河道施工的防洪蓄水作用的前提下,把河道附近环境恢复成原有的生态状态。要恢复河道环境,要实现多样化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为河道环境恢复目标提供必要前提。如把河道岸线设计成各种无规律形状,让河道地势错落分布,满足水体势能,达到对和道德侵蚀、冲刷或淤积,形成天然的河道形态,要实现多样化的河道生态体系,为各种生物种类创造适宜的自然生存环境。另外,在河道治理设计期间,要重视河道与附近环境的生态网络搭配,使得我们提供的生态体系能适应周边环境,使其能充分延伸自身体系的食物链范围。并且,之前的混凝土河床河岸都要全面调整改造,扩大沿线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确保陆地生态体系与水系统能充分协调,从而协调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系统。
2.生态河堤的施工要进行必要的人工护岸
要实现河岸河道水体与空气间的正常交换,就一定要对河道河堤进行调整,也就是开展生态河堤。生态河堤,要对河道中心线合理规划,在设计期间,要全面分析河道形状、水体势能及河道附近环境等多因素情况,如规划河道形状时,要科学计算河道过流性、河道宽度控制线及轴线等,全面分析各因素的特征及影响,尽量的拓展河道可变范围。并且,在设计河道河堤期间,要实现河道的外形美观需求。在河道两边,设置浅滩,既能达到一种河道渐宽的效果,还能拓展河道浅水区的范围,为河道内生物带来更宽泛的栖息地,利用食物链来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协调性。另外,河道河堤施工期间要对护岸材料严格把关,以周边环境为选材指标,减弱护岸材料对河道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而达到河道河堤最佳融合效果。
3.新型水工建筑物的应用
在河道治理期间,生态水利施工不仅要达到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目标,还要满足水利防洪蓄水的主要作用。所以,为了充分实现这两个目标,新型建筑物的推广就不可或缺。如,如今高分子合成工业的更新发展,而随之兴起的新型水工建筑物—橡胶坝。橡胶坝与一般的闸门比较,结构简易、价格经济及防洪性能良好,所以,在开展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期间,要充分发挥橡胶坝的作用,实现河道治理的双目标,也就是在实现水利防洪抗灾的前提下,协调河道生态系统的发展。
4.水生植物与动物种群的构建
在河道中培育沉水植物,如黑藻、金鱼藻级浮叶植物睡莲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体对N、P、K等营养物的吸纳和转化,进一步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的前提下,降低浮游植物的大面积生长,为河道生物生存繁殖带来更合适的生态环境。当前河道水体中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使得浮游生物繁殖情况加剧,极大地限制了水体透明度,还导致植物和水生生态的功能减弱,进一步加剧水环境的破坏,生态难以平衡,也会引起水生物的大面积死亡。这大多是由于河道水生物种的单一性,可适当引进鲢鱼、鲫鱼等生物群,进一步对浮游生物及微生物进行吸收,保持河道水体的生态系统协调性,从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四、总结
以往的水利项目为我国工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却对当前的河道治理造成了一定阻碍,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无可避免的会污染河道,破坏生态。而当前的生态水利工程既能实现河道治理,还能满足水利防洪蓄水功能,还对河道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系统稳定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对当前河道治理期间水利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对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期间的实际应用作深入探究,在改善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强化生态水利与河道治理的效果,在强化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对水质进行调节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易定永.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水泥,2015,09:168.
[2]贾浩谋,宋晓鹏. 探析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2013,17:166.
[3]贾玉爱.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美化工程中的应用[J]. 水利技术监督,2012,05:60-62.
[4]郭海云.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6).
论文作者:李忠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水利论文; 水体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体系论文; 河堤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