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张红刚

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张红刚

摘要:后浇带施工在技术上的要求很高,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因此施工人员应当对于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非常清楚,才能提升后浇带施工的整体效率。为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美性和使用性,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就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后浇带施工可有效避免其出现裂缝情况,提高整体建筑的安全性。在后浇带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充分了解施工图纸,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后浇带施工,并重视监督管理、质量检验工作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解决后浇带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后浇带施工技术,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进而实现提高整体建筑质量的最终目标。

1 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1.1 控制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裂缝问题

建筑工程的外部环境会对工程的使用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温度条件的变化,会使得工程建设材料、结构受温度影响发生膨胀或者收缩等方面的问题,使建筑出现裂缝。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为了保证材料的力度性能以及刚度性能,建设时保持低温条件。建筑完成后季节的更替,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使得混凝土工程的内部受温度影响产生应力以及挤压力。一旦结构的温度应力超过工程承受的标准,将会产生裂缝问题。后浇带技术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结构建筑可能产生的温度应力以及质量问题,当建筑内部结构的变化基本稳定后,通过混凝土浇筑,保证结构内部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1.2 保证建筑项目结构的稳定性

后浇带工程建设对高层建筑以及裙房的内部结构问题有一定的稳定效果。如果建筑项目属于高层工程或裙房工程,后浇带的设置可以对地基的承重产生一定的影响,确保建筑整体结构的完整性。一般情况下,承建单位通过沉降量的计算得到具体浇筑时间,因此,无论裙房建筑结构是否已经定型,都应该通过沉降度的测算,设计出后浇带的位置。与此同时,后浇带工程的开展,一般是在整体施工完成后进行,确保项目设计的合理性。

2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对材料进行合理选择

后浇带施工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息息相关,其与建筑后期的应用质量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后浇带施工中,要给予施工材料高度重视,尽可能选择质量较好、浇筑成本较低的施工材料。在后浇带浇筑工作开始之前,需对建筑结构中存在的缝隙进行综合清理,保障后浇带缝隙的清洗程度,并在施工之前排除缝隙中的水分。在混凝土材料选择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应用无收缩、膨胀性质的混凝土材料,在混凝土振捣工作中,在混凝土之中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保障混凝土的密实度,避免混凝土材料出现严重的收缩、膨胀等情况,影响整体建筑的施工质量。

2.2 施工时间的选择

后浇带施工时间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要素,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性收缩问题通常在60天之内发生,针对不同结构、高度的建筑,其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也大不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中,需对建筑地基的沉降状况进行测量,在建筑发生沉降之后进行后浇带施工。影响后浇带施工时间的主要依据为载荷量,若进行裙楼的后浇带施工,由于其工程量较小,后浇带浇筑以及施工的时间则会比较提前。

2.3 施工模板支护

后浇带施工需要借助模板进行,模板预设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有关规定,以施工图纸作为后浇带施工的参照文件。在后浇带施工浇筑之前,要预设安装钢丝网模板,保障钢水网规格、参数的统一,避免出现钢丝网粗细不一等情况。另外,施工单位要对模板的物理性能参数进行实验,确保模板的物理性能、稳定性等能够满足施工质量的需要。若后浇带的体积比较大,要在钢筋上下位置安装支撑模板,并对模板的两侧进行封堵,避免其在浇筑的过程中发生漏浆情况。另外,在预设模板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中为后浇带增加垫层,需要在施工部位坐高物理增强处理,并对其进行防水处理,减少外界因素对后浇带施工的影响。

2.4 结构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在浇筑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对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并排除混凝土结构、施工区域的杂质。后浇带浇筑过程中,要保障两侧构件表面的湿润程度,保障其可维持一天以上的湿润度。针对后浇带施工中的钢丝网,要对其进行积水、杂质的清理工作,避免其出现锈蚀情况,导致后浇带质量受到影响。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清除周围松散的混凝土,避免其出现连接裂缝,影响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科学连接。若浇筑类型属于水平后浇带,需要控制钢丝网承受的侧压力,在保障钢丝网稳定基础上,实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振捣作业。在振捣过程中,要利用振捣器,控制与模板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混凝土浆流失情况。

2.5 浇筑结构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在后浇带垂直缝施工中,要利用钢钎振捣施工裂缝,保障后浇带混凝土的紧实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对冲洗工作进行全面检验,并重视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制定相关的施工检验标准。在后浇带温度控制上,要科学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温度,理顺混凝土浇筑的工序,保障后浇带与原混凝土结构之间结合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10摄氏度是最科学的混凝土施工温度,可保障混凝土具有很强的膨胀、收缩结合度。在后浇带施工中,需要科学控制其时间,保障其工期在三天之内结束,防止混凝土出现干裂问题。

结束语

总之,后浇带漏水的问题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说明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改进和更新,随着工艺技术的成熟,能有效改善建筑物后浇带漏水、强度低、连接差等质量问题。该技术具有技术先进、布局合理、成本节约的优点。因此,施工人员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充分组织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并预防各种质量问题的发生,以合格的实体质量,完备的功能,良好的观感质量,赢得了业主和各界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黄俊生.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践探索[J].河南建材.2018(05)

[2]马勇.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24)

[3]林增.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工艺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

论文作者:张红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张红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