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生态旅游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品位越来越高,客源市场越来越细分化,旅游产品也随之多样化,于是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然而,生态旅游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近年来旅游环境恶化的事实,向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关注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

国际学术界一度认为可持续性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生态可持续性指维持健康的自然过程,保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维护自然资源基础和环境;经济可持续性指保证稳定的增长,尤其是迅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社会可持续性指长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保证资源和收入的公平分配。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发展态势

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

1993年,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得到了全球的关注,世界各国对此十分重视。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旅游业产值达34000亿美元,并在全球就业市场创造了10%的就业机会。在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据加拿大野生生物局统计,1990年全球生态旅游产值为20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大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所以发展中国家更具生态旅游的魅力。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估算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美元,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最新国际流行色。

三、生态旅游的利弊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而且也正在提高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境内的“五大连池”,是因火山岩溶堵塞白河河道,形成了5个相连的火山堰塞湖,素有“火山博物馆”之称。五大连池周围景色壮观,巍峨耸立的火山群环抱着碧波荡漾的火山堰塞湖,湖光山色映成一体,火山岩熔形成的地貌千姿百态,景色十分迷人。许多外国游人及专家见到当年熔岩流动的千姿百态的痕迹,汹涌的石海,倾泻的岩流,还有那如盘丝般的绳状熔岩造型和喷气火山锥体,都连连赞叹。“火山博物馆”每年要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游人前来观赏研究,赚取大量外汇。

自古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称的青岛崂山风景区,由于历史原因,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到崂山游览只能来去匆匆。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崂山旅游事业的发展。1989年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新的开发战略,以崂山主峰开发为导向,以建设度假村和其它旅游服务设施为重点,以开发新景点为呼应,开辟陆上公路、海上游览、空中索道三大循环线,规划“风景区大穿插,游览区小循环”的线路。先后投资72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使整个景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海陆空立体发展的格局。1989年至1994年共接待中外游客900多万人次,创汇8200多万元,取得了极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又如1995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的丹霞山,有不可替代的科研和旅游价值丹霞地貌命名地,有我国300多处丹霞地貌中面积最大、地貌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野外考察剖面之一,丹霞山的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地质地貌发育过程、自然环境、生态演变等不仅为科普教育和开辟科学旅游创造了成熟条件,而且为大、中学生、科研人员提供了教育和科学考察的良好场所。

可以肯定地说,到过大连的旅游客都记下了金石滩这个地名。作为渤海海岸向东南突起的一个小半岛,连绵起伏的丘陵,长达7公里的岩石海岸,构成雄奇绚丽的迷人景色,金石滩亦被称作神力雕塑的地质之园。绝妙的景观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游人在此可尽情地观赏大自然的杰作。

众所周知,我国是旅游洞天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开发每一个洞天都招来众多的游览观赏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杭州的灵山仙境、贵州的织金洞、桂林七星岩和芦笛岩溶洞、广东肇庆七星岩溶洞、宜兴善卷洞等等。随着这些洞天资源的开发开放,给当地的人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减轻农村的压力,又给国家和当地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上述实例足以证明生态旅游被普遍看好,主要包括:赚取巨额外汇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的好场所;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减轻农村压力,促使区域经济发展。

然而,我们在看到生态旅游效应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生态旅游给当地环境和人民所带来的负效应。这主要表现在:不恰当的开发;破坏性建设的建筑;旅游性污染危害和群众性观光危害。

例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著名地质旅游景观,从山间到河谷,遍布茂密原始森林,河谷地带有大小湖泊百余处,湖水湛蓝,清澈若镜。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被砍,造成九寨沟水量减少,使这里的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致使黄龙钙华堤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湖将会过早衰亡。更令人费解的是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九寨沟内大量建造宾馆,大大破坏了自然景观的氛围。

又如以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的桂林漓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游览型河流,由于长期以来对漓江上游森林尤其是天然森林的利用和破坏,使上游地区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和河水暴涨现象加剧。90年代初最枯流量时游船的游程由原来的83公里缩短到20公里。极大地影响了桂林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还有我国许多洞天由于开发不当,游客太多,加速洞内沉淀物氧化。一些洞口开得过大、过长,加速洞内外气体对流,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促使洞内景物老化。我国对洞天开发利用还处于无计划状态。以旅游洞天开发为例,许多地区一经发现好洞天,在匆匆忙忙施工后就开放了,这样就有可能对某些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洞天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和损失。

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

1、加强森林建设

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不顾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防止环境恶化功能(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等),那是十分短暂的。

加强森林环境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加强森林环境建设,才能促进生态旅游基础资源发育,只有森林环境的持续发展才可能有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管理

森林里一个整体,森林除木头外,还有许多其它物种,它是一个由许多成分构成的复杂的系统。我们采了木头,却放弃了更多的宝贵资源,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共存关系,所以砍了森林就等于恶化甚至毁灭了其它资源的生存环境,使其它资源不能生存,因而也就不能发挥森林金部资源的经济效益。

(2)持久的协调发展

我们护林,并不是完全任其自然。自然森林也会自然枯萎,如果不去砍伐,任其自然死亡,也是浪费资源。所以在不过度改变森林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有计划的开采是必要的。正确的采伐方式,就是要采用保护性选择和有条件的砍伐。择伐要采大留小,留下的幼树就等于提前选林二三十年。这样才能达到青山常在的目的。

(3)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

自然资源持续利用是“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需要全民齐心协力才能做到。加强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宣传教育,及时宣传报道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状况典型事例,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承担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将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宣传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在小学、中学到大学国情教育中增设这方面教育内容,使我们子孙后代从小就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2、认真制订生态旅游的规划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业能持续发展的前提,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为了美化景观,促进人类与环境有机整合,使大自然和文化更好地为人民生活服务,为旅游事业服务,做到永续利用,长盛不衰。旅游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适度发展

在新建旅游区,应首先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做到净化,美化环境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并注意保护的区域内地形地貌和自然植物,规划建设中须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结构的严密性和生态功能积极性特征,防止“只取不还”,“只用不护”的掠夺性开发,重视开发保护结合,统一规划,科学布局。

(2)注意适度开发,控制接待人数

要限制环境容量界限,对于一些重点的保护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人进入,即使是一段旅游区,也应严格控制超容量吸引游人,以免资源和环境的过量损失。

(3)对已开发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进行目标管理

对已开发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进行目标管理,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旅游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1995年8月17日国家环保局,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和文物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对旅游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只要我们按照有关法律严格执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根本的保障。

标签:;  ;  ;  ;  ;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_生态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