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社会工作的核心优先与发展战略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工会社会工作的核心优先与发展战略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工会社会工作的核心要务及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务论文,社会工作论文,工会论文,核心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13]01-0110-04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正式将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的议事日程。2011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全国总工会等十八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加强本系统、本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人民团体中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关岗位,鼓励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012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全国总工会等19个部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培养开发职工服务等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以及“重点加大职工帮扶等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因此,在本单位本系统开发社会工作岗位、配置社会工作人才、开展工会社会工作,成为各级工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新课题和新任务。本文将着重阐述工会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当前我国推进工会社会工作的核心要务,以及我国工会社会工作的发展策略。

一、工会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

(一)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工作(Social Work)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是一种服务制度。这种制度既是专业的也是职业的:既可以是静的政策规章,也可以是动的活动行为;既可以是一门专业,也可以是一种学科①。

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有着极大的契合。一是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相同。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有问题或者处于弱势状态的、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社区与机构,其中包含职工及其家属、职工的社会网络支持系统(如企业、社区等)。而工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广大职工及其家属(如金秋助学对象等),也关涉职工所在企业及社区。二者的服务对象涉及同一人群及其支持网络。二是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的目的相同。社会工作遵循“助人自助”,解决服务对象的四类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关系问题(如与他人、与组织、与环境互动产生的失业、婚姻、犯罪等方面问题)和功能缺失问题(如灾害问题、急难事故),目的是使服务对象重新融入均衡的环境中,实现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通过挖掘社会资源或个人潜能,增强服务对象的生存发展能力②。这与工会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职能基本一致。同时,社会工作强调修复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与工会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实现职工与企业“双赢”,有异曲同工之处。三是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都属于群众工作范畴。群众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强调“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无论社会工作还是传统的工会工作都坚持群众路线,都要求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为群众(职工及其家属)服务,都属于群众工作的范畴。四是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的工作方法相近。社会工作强调以人为本,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工会工作坚持以职工文本,为职工提供维权服务,尤其是全总组织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活动③中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与社会工作的方法高度一致。总的看,社会工作有完整的理念及方法,同时更强调专业实践及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普遍推广应用。工会工作也强调服务职工的专业化、社会化和长效化,二者的发展趋势相通。因此,社会工作理念、价值观、方法论等与工会工作相结合,就必然产生“新鲜事物”——工会社会工作。

(二)工会社会工作的概念、特征

工会社会工作是指坚持工会基本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处置劳资矛盾,帮助职工及其家庭摆脱困境,帮助职工所在企业和社区维持正常运转并发挥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简言之,工会社会工作就是高度专业化、职业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的工会工作,主要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专业化、职业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工会社会工作的基本特点为:一是工作对象为职工及其家庭,也包括职工所在企业和社区;二是工作方式为运用专业化职业化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协调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职工与社会之间等的社会关系;三是工作目标是预防和处置劳动纠纷,帮助职工及其家庭摆脱困境,帮助职工所在企业和社区维持正常运转并发挥社会功能。

工会社会工作是我国工会工作发展与创新的最佳途径④,是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选择面向之一。传统的工会工作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和方法,将实现诸多拓展与创新:一是培养人才队伍。工会工作引进社会工作,首先就是要培养使用社会工作人才,这将为各级工会组织造就一批具备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又熟悉工会业务的职业化、规范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为工会工作人员提供了发展通道,有利于提升基层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二是丰富服务内容。工会社会工作强调运用专业技能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职工及其家庭的问题根源及需求,为职工提供更加人性化、多样化的服务,修补职工及其家庭、职工及其支持网络的关系,大幅拓宽传统的工会维权服务范围。三是健全服务规范。工会社会工作遵循“接纳、保密和案主自决”等专业伦理规范,能够为传统的工会工作提供新鲜务实的行业操守标准,保证工会维权服务的各项细节操作规范、有据可循。四是提升服务质量。工会社会工作有完整的通用流程,包括接案、资料收集、评估问题和需求、制定服务计划、干预和介入、服务效果评估等。该通用流程有助于工会工作打破传统的行政化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五是增强社会认同。工会社会工作强调专业化、职业化服务,能够调动企业配合支持工会,共同参与解决职工问题⑤;同时能够改变社会上对工会组织“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⑥、“衙门化、行政化”等刻板印象.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和手段。

二、工会社会工作的核心要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组织形式、用工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关系领域问题日趋突出。当前,工会社会工作的核心要务就是通过专业化、职业化的途径与方法,妥善协调职工、企业同国家、社会的利益关系。

(一)把握当前职工队伍变化的新趋势新要求,维护广大职工日益多元、不断发展的各项合法权益

据调查,广大职工间普遍存在一些共同需求,主要有:合理的待遇、理想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福利待遇、适当的尊重和关怀、人性的管理方式、工作时间缩短、教育培训机会增加、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的休闲与社交活动、前途发展有乐观的机会、个人生活及劳资纠纷处置获得帮助等⑦。这些需求涵盖物质、精神和生理三个层面,涉及职工的工作权、休息权、劳动报酬权、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劳动经济权益。当前开展工会社会工作,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2011年我国有职工3.59亿人,其中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占80.8%,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成为一些企业的主流用工形式。2011年农民工月均收入仅为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的58%⑧,劳务派遣工的收入为正式工的38%,职工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工会社会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积极倡导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用工制度等社会政策,促进建立公平正义的分配体制,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完善企业薪酬福利制度等,切实增加职工收入。

二是保障部分职工的基本生活。近年来,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等收入低、支出大,或权益受损,或遭遇突发急难事故,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成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不稳定因素。湖北省总工会调查显示,56.1%的一线职工认为“收入过低”,52.5%的认为“房价太高”⑨。面对这些问题,各级工会组织应当以专业化、职业化的方法措施,帮助和引导有需要的职工积极申办国家相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社会服务,让职工充分享受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帮扶制度,加强与国家社会保障等制度的衔接,建立起以国家为主、工会为重要补充的多层次的职工帮扶服务体系,满足不同职工群体、职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有效解决职工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保障职工各项权益,让职工能够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三是解决职工的精神需求问题。近年来,我国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据全国总工会调查,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呈现“三增强、三减弱”趋势:即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职业发展愿望增强、精神文化需求增强,部分职工社会责任感减弱、社会公平感减弱、工作生活安全感减弱。有66.9%的职工认为今后改善自己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机会不多,比2010年高19.5个百分点,焦虑情绪在职工中有增长之势。此外,部分职工认为“挣钱是人生主要目的”,“理想信念没有用”,超过半数的职工对当先进或劳模感到“无所谓”或干脆“不想当”。湖北等省市调研反映,少数职工对前途缺乏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产生了怀疑和困惑。“80后”、“90后”青年职工认同“对社会应该无私奉献”的分别只占37.4%和27.1%,比50后职工低15-25个百分点,呈现出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较弱、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弱、务实功利性较强的特征⑩。对职工思想状况及存在问题的研判、分和解决都属于社会工作范畴,各级工会组织应当广泛引进和应用社会工作的理念、程式与技能,化解职工思想包袱,满足其心理需求,树立积极向上、充满责任与担当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二)直面企业经营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存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消费方式的转变,企业经营管理同样离不开工会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与方法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企业自身面临的发展问题。当前,受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融资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不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遭遇“电荒”、“人荒”和“钱荒”。“三荒”导致企业成本连锁上升,企业发展困难重重.浙江等地出现了一些企业停工、部分企业家“跑路”的现象(11),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包括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扩张过快、投资经营战线过长、国内外市场压缩等。显然,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并非一朝一夕之势,需要通过政策与技术支持,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升级,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解决这些问题,工会社会工作恰逢其时,大有作为,即各级工会组织应当调动专业人才,以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与方法,向国家、社会倡导相关议题和政策支持,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同时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管理诊断、信息咨询、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协调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问题。当今时代,职工不仅重视工资待遇,也关注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发展空间,有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然而,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保护不到位,损害职工合法权益;一些企业没有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民主管理不到位,职工工资、工时等没有明确规范,诉求得不到回应;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职工的收入差距和心理距离拉大,职工对企业不信任等,成为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主要因素。工会社会工作是解决此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钥匙,即各级工会应当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企业和职工之间,甚至政府之间协调沟通,帮助企业充分了解职工需求,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和生活处境,促进劳资双方精诚合作、互利共赢。

三是处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公益事业对企业的组织形象、客户满意度和市场营销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忙于投资营利,无暇顾及社会公益事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到位。工会社会工作当前亟须帮助企业确认和践行对所在社区管理与建设的相关优势及支持方案,企业对社会公益活动提供支持等,提高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满意度,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因应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提升各级工会组织的专业化职业化维权服务水平

中国工会的组织体制是以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地方总工会为主的体制结构。它与我国传统的行政体制相适应。政府职能的转换,使自上而下的命令方式退出市场,职工的权利不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从自下而上的社会民主实践中获得。只有工会才能自下而上地表达职工利益(12)。当今时代,工会组织的工作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工会工作面临新挑战新任务。大力推进工会社会工作,重点要解决拓展维权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与效率、建立服务职工长效机制等问题。

一是拓展工会维权服务范围。近年来,职工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利益诉求增多,劳动纠纷种类多、内容复杂,过去单一在企业范畴解决职工问题的方式已不适应当前需要,必须把分析、评估、解决问题的视角延伸到职工生理、心理、家庭和社区层面(13)。工会社会工作要在继承工会组织优良传统和优势项目的基础上,秉持创新性和前瞻性思维,构建分层分类、体系完备,兼顾职工当前需要和长远需求的维权服务网络。

二是提升工会维权服务的能力与效率。据统计,2011年全国基层工会专职人员846730人,其中35岁以下的仅占35.6%,51岁及以上的占12.3%;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28.6%,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为29.2%。全国基层以上工会专职干部150782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5.2%,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15.5%(14)。总的看,工会干部的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工会工作者主要依靠行政架构开展工作,偏重管理,许多工会工作者没有经过通行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主要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自己摸索出的工作经验做事情(15)。一些基层工会穷于应付任务,无暇顾及劳工真正的权益诉求,一些工会安于做表面文章,难以开展实质性的维权工作(16)。因此,工会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各级工会组织在岗工会干部的专业化职业化培训,配备适量专业社工人才,全面提升工会干部专业素养及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建立服务职工的长效机制。全国总工会2012年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征求生产一线职工、经营管理人员、地方和基层工会干部的意见建议,了解职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为职工群众解疑释惑,推动解决职工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大力开展工会社会工作,为职工提供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维权服务是各级工会组织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常态服务,将服务职工活动从“一个具体的行动”升级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和规范的制度安排,为广大职工提供普适性、普惠型维权服务的最优路径之一。

三、当前推进工会社会工作的基本策略

2000年以来,广东、上海等地在工会维权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展社会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7),为工会组织开展社会工作探索了经验。当前推进工会社会工作,重点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是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社会工作方法等的大力推广运用。

(一)加快推进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级工会组织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应大力培养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一是开发社工人才岗位。除《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外,着力研究各级工会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中社会工作岗位的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等,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二是配置专业社工人才。各级工会机关及所属机构在招录工作人员时,应当按照岗位要求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学生或具有专业社会工作经验的社会在职人员。加强岗位培训,鼓励各级工会干部积极参加社工资格考试,通过职业水平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者转到专业社工岗位,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政策激励。将社会工作列为各级工会干部的培训内容,将社会工作人才配置及教育培训列入工会工作考核范围。在职工帮扶(服务)中心等直接为职工服务的各类机构,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的优秀人才进入领导班子。制定出台工会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选拔、考核、评价办法。三是指导基层工会和企业工会选配、使用社会工作人才。基层工会和企业选聘人员时优先招录社会工作或相关专业者,并按照“人岗适配”原则,支持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化服务。指导基层工会或行业工会开展社会工作培训。

(二)倡导应用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指导工会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这些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应当在工会社会工作中得以遵循并进一步“工会化”、具体化,构建起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伦理规范。一是在工会工作中大力倡导“接纳、尊重、个别化、不批判、案主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观。坚持以职工为本,积极接纳职工,不批判职工,理解职工的切身需求,尊重职工的权利和尊严,尊重职工的主体能动性和自我选择权,防止替职工做决定、大包大揽、全权代理的行为,有效解决职工个体特殊的生理、心理需求及家庭困难。二是在工会工作中大力倡导“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最小伤害、保护隐私、改善生活质量”等专业守则。工会干部以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想法、真实的言行与职工沟通,在维权服务中考虑个体差异,坚持最小伤害原则,在保护职工及其家庭隐私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或符合个体需求的差别服务,改善职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修复职工与企业、社区等支持网络的关系。

(三)大力推广应用社会工作方法,为职工提供专业化职业化维权服务

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通用的方法,应当在各级工会组织和企业工会中大力推广应用。一是个案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就是把单个的职工或家庭作为服务对象而对其开展专业服务。具体来说就是工会直接面对职工或其家属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困难帮扶、家庭治疗等服务,主要解决职工及其家属的忧郁、焦虑、自卑感、人际困扰、工作和生活困难、劳动纠纷、婚姻问题、家庭问题等。工会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心理社会治理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和家庭治疗模式等方式(18),为职工或家庭提供物质及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解决职工或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恢复和增强职工或家庭的社会功能,改善职工或家庭与社会环境的适应状况。二是小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就是将多个职工组成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帮助组员利用小组过程解决问题,促进其个人发生转变并得到成长。工会干部可通过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及发展模式等开展小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将具有共同问题的不同职工组织起来,不定期地开展小组活动。职工在小组中通过小组互动与方案活动去思考问题、分享感受与经验,并共同计划、相互协调,用小组的力量来共同解决问题。工会干部还可以利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为职工组织各种团体、娱乐活动、户外活动、运动竞赛等综合性活动,让员工通过小组活动达到预防和改变行为偏差的效果,以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工作绩效(19)。三是社区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就是针对一定地理区域,具有共同利益、共同服务或面临共同问题等的人群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社区工作包括地区发展、社会策划和社区照顾三种模式。工会社会工作的社区工作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工所居住社区的社会工作。主要是通过设立社区工会或其他社区工作,充分动员职工寻找社区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职工参与社区的有关休闲娱乐、健康、教育等各类活动,增强职工的社区归属感。组织职工利用社区资源服务社区,满足社区需求,培养职工与社区成员之间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二是特定组织的功能社区社会工作。将一个或几个机构(如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职工或工会会员视为一个功能社区,利用社区工作方法技巧,动员职工制定本功能社区的工作目标,策划社区活动,开展功能社区公益事业,充分发挥社区的经济、教育、参与、心理支持等功能,解决功能社区内的各种问题,为职工提供更多的福祉。

注释:

①柳拯.制度视角下的本土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09-8-28.

②柳拯.制度视角下的本土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09-8-28.

③根据《全国总工会机关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实施方案》,从2012年1月至6月集中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一是听取各地工会开展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二是召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工会干部座谈会及职工座谈会,三是个案访谈,四是入户走访慰问困难职工,五是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法律援助和政策法规咨询。(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总工会机关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实施方案[R].内部资料,2012).

④沈黎.工会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J].工会理论研究,2008,(3).

⑤郭志巧.试论我国工会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⑥尉健行.工会的基本职责[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

⑦刘斌志.当代职工心态与需求的变化以及工会社会工作的发展[J].工会理论研究,2007,(4).

⑧此处数据根据《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等计算得出.

⑨全国总工会核心价值体系课题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R].内部资料,2012.

⑩全国总工会核心价值体系课题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R].内部资料,2012.

(11)白天亮.如何看待中小企业困难[N].人民日报,2011-12-14.

(12)李晓玉.关于加强我国工会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3).

(13)郭志巧.试论我国工会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14)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中国工会统计年报2011[R].内部资料,2012.

(15)王晓慧.论企业工会引入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应用[J].甘肃理论学刊,2011,(4).

(16)戴春.工会工作的数字困局[J].工会工作(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2,(3).

(17)2011年,东莞市总工会引进5名社工,成立工会社工服务站,专门为住院的困难职工疏导情绪、进行家庭辅导和社会康复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鹏.镇街借力社工,帮扶困难职工[N].南方都市报,2012-03-20).

(18)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19)沈黎.工会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J].工会理论研究,2008,(3).

标签:;  ;  ;  ;  

工会社会工作的核心优先与发展战略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