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论文_张静波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论文_张静波

张静波伊春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伊春 153000

【摘 要】目的: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取我院68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治疗观察分析。结果:察组总有效率迭97.77%;对照组总有效率64 7%;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治愈率大于对照组;病患均无后遗症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更佳,没有不良反应出现,各大医院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脑梗塞;中风【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70-01

脑梗塞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

脑梗塞症状表现以偏瘫为主,同时还会出现感觉功能障碍、吐字不清等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症状。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4 名脑梗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取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到我院就诊的68 例患者,进行头颅CT 检查后均诊断为脑梗塞,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其中观察组34 例,其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龄53~87岁,发病时间2 个月;合并糖尿病8 例,高血压12 例,高血脂10 例,冠心病4 例。按神经功能损坏程度分级:严重型(35~48 分)5 例,中型(14~34 分)20 例,微型(0~13 分)9 例;对照组34 例,其中男19 例,女15 例;年龄51~89 岁,发病时间2 个月;合并糖尿病15例,高血压8 例,高血脂6 例,冠心病5 例。按神经功能损坏程度分级:严重型(35~48 分)1 例,中型(15~34 分)25 例,微型(0~14分)8 例;患者临床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P>0.05)。

2、治疗方法患者均应用脑梗塞一般治疗方案,包含对患者进行降颅压、补充抗凝及扩充血容量、降低血压等治疗;实验组以一般治疗方法为基础再采取中医治疗方案,服用逐瘀汤:黄芪25~70g,当归30g,丹参40g,葛根16g,地龙12g,水蛭粉6g(冲服),石菖蒲10g,茯苓18g,胆南星1g。每日1 剂,分早晚服用。再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加上不同的中药,如果患者血压高加夏枯草、钩藤、石决明,降低患者血压;如果患者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清需要加上僵蚕、白附子;如果患者下肢偏瘫严重加牛膝,上肢偏瘫严重加桂枝。对照组在一般治疗方法上再采取以常规降颅内压、消除水肿为主要目的的西医治疗方法,用25%甘露醇250ml 滴注,每天静脉滴注2 次,持续滴注15 天;将盐酸川芎嗪150mg 溶于5%葡萄糖200rnl,lh 静脉滴注,每日2 次,2 个疗程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酌情治疗2~3 疗程,每日口服1 次阿司匹林,每次75mg。如果患者属于糖尿病类型,则不使用甘露醇及葡萄糖等类型注射液,改为使用生理盐水加川芎嗪静脉滴注。

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神经功能损坏评分98 分上以,病残程度0 级,患者生活完全可以自理。进步显著:神经功能损坏评分85 分以上,病残程度1~3 级,患者手脚存在少量麻痹症状;好转:神经功能损坏评分75 分以上,患者行走需要借助拐杖;无效:神经功能损坏评分45 分以上,患者主要症状无改变,还需继续住院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统计学方法实验所获取数据均以( x±s)表示,计数数据用Y 检验其显著性,而所有的计量资料则采用t 检验其显著性。

二、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77%,对照组总有效率64.7%,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大于对照组;病患均无后遗症发生,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三、讨论脑梗塞是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是指脑部的动脉系统中(主要为颈内一大脑中动脉系统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两个脑供血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旧称脑血栓形成。该病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5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男性比女性高。

中医属中风范围。中风的发病因素不外痰、风、气血逆乱等,而痰瘀的因素最为重要。临床表现,1、呈突然起病,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在数小时或一、二天内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累及该侧肢体的其他部分。2、多数不伴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脑疝危险。3、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4、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5、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6、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肓、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7、椎一基底动脉:眼球运动麻痹、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低分子肝素钙作用快、生物利用率高、半衰期长,有良好的效量预测性、具有抗凝、防止血栓延长、扩展的作用。急性脑梗塞病史血液中及脑脊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卜Pa)等明显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纤溶酶活性下降 。

低分子肝素钙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小板的黏附率及聚集,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防止栓塞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改善脑梗塞患者缺血半暗带血流及预防进展性梗塞,减少神经功能的缺损,加速冲经功能的恢复。方中川芎、当归尾、赤芍药、牡丹皮、苏木、桃仁活血祛瘀,通调血脉;枳壳、槟榔破气消积,疏通气道;大黄、瓜蒌仁攻逐瘀结,润肠通腑。且槟榔、枳壳亦助大黄攻逐;归、芎、苏、芍之破瘀,得利气之品,则祛瘀之功益著。本品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栓形成。两者联合应用具有临床疗效确切的优点,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1]张和振,靳玮,王天俊,孙素娟.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疗效分析[J]. 临床荟萃. 2014(01)[2]王青山. 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02)[3]倪珏民,陈晓,吴晓力. 中西医联合治疗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4(04)[4]朱风俊,贾东佩,张群英. 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对Hs-CRP、IL-6、TNF-α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20)

论文作者:张静波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9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论文_张静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