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5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天气环境却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给正在蓬勃发展的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建筑施工中必须将原来的传统建筑设计技术和建筑材料进行改革,利用新的建筑设计技术和全新的建筑材料来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建筑材料不仅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浪费也使得自然环境受到了保护。目前,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筑企业利用绿色节能的建筑材料来提升其在市场的份额,满足建筑施工和生态环境的协调进步。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应用
前言:经济的大力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建筑行业中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建筑业蓬勃发展起来。当前,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国家对于建筑材料、建筑设计技术的管理也在不断加强,让质量、环保、创新的工程为城市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变得更好、更舒适,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城市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加建筑材料之于建筑设计的应用范畴,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的问题。
1 建筑设计特征和构成要素分析
1.1 特征现代建筑设计特征主要从理念、结构、功能、经济等角度分析
第一,理念较为先进。分析生态环境是展开现在建筑设计的前提条件,这是秉持环保节能理念的设计原则,能够促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设计方面,现代建筑依据科学理论为基石,将节能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体系。这样既可以保障建筑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又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威胁[1]。因此在设计工序完成之后,应尽量选择可再生资源,并以绿色建筑理念作为出发点,科学设计建筑结构。
第二,结构较为合理。现代新型建筑注重节能和科学性,因此在设计建筑结构之前,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展开结构设计,从而保障结构的合理性。就结构使用材料而言,最好选用新型材料,这是相应低碳节能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绿色建筑理念的具体要求[2]。对于建筑结构的选择,最好选用框架式建筑结构,其目的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强度。新型建筑结构的使用,既可以起到减轻建筑本身重要的作用,又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面积和结构的科学合理性。
第三,功能较为齐全。传统建筑功能不够多样化,且设计方法较为落后。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现代新型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和质量,需要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结构,转变设计方法,改善建筑物内部空间,从而促使现代建筑功能的多样化。第四,经济合理性。在工程建设中,设计部分占据的比例较大。且设计阶段是影响项目造价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想实现建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需要在设计阶段做好图纸设计工作和造价控制工作。在展开图纸设计、制定造价成本之前,首要考虑因素是工程设计的科可行性[3]。
1.2 构成要素究其构成要素而言,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建筑功能。这是首要要素,也是现代建筑设计与建造的目的所在。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构成要素基本相同,最大区别在于计算机软件不同,其他要素比如建筑材料相同,都是由石材、钢筋等构成。对于大多数建筑而言,居住是首要功能和条件。建筑的应用时间较长,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耐久性。
二是建筑技术。从本质上来讲,建筑技术是一种建筑方式或者造屋手段。建筑构成要素包含的内容较多。比如结构、材料等。在建筑设计中,建筑技术的作用与意义较大,能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另外,在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和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选择质量合格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性能较好的建筑设备。进而保障建筑的安全性能[4]。
三是经济合理性。一般而言,建筑建造过程中在,资金问题尤为突出,也是阻碍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现代建筑的经济效益,需要在设计阶段制订造价方案,包括材料、设备、结构形式的科学合理选择。这样既可以起到降低造价成本、提高建筑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又可以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和设计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的原则
2.1 经济性
建筑行业的施工成本高、工期长,企业要起长足发展必须要注意能源的节约利,尤其建筑设计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自然资源,以达到节约建筑成本的结果。在设计中对于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也要严格把控好每一个结构的节能效果,要从整体建筑的全面布局把控,方可降低能源的运用,来达到科学的节约效果,让节约的原则和经济的原则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2.2 和谐性
环保、绿色、生态、节能都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必须放在首位的准则,在建筑设计中如何能够尽量做到将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在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展开高效合理的运用,是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让建筑与自然和平共处,达到和谐一致的效果。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政府部门、建筑企业为了我们共同的环境而努力创新发展,不断研制出高质量建筑材料,呈现出绿色生态节能建筑的内涵。
2.3 适地性
建筑企业在选择开发地段的时候,首先选择的区域地位就是不得扰乱自然生态、绿色生态的设计准则。我们在设计施工的时候必须衡量自然因素、人文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状态,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环保、绿色融合。
3 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
3.1 保温材料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建筑材料中保温材料的效果不是特殊理想,但是其厚度却很大,这种保温材料保温层的结构属于复合型,在呈现出一种在表面有窗洞现象,保温层具有一定的间距,给保温效果和外观的美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5]。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广泛使用的保温材料利用新型的真空隔热板材料,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缓解。这种材料本身比较薄,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对稀少,进而使得其保温的效果明显增加。具有高科技技术含量的保温材料,逐渐被广大施工单位青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2 通风技术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空气,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室内空气的质量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研制出的新型窗框及其开合装置已成为建筑通风设计的佼佼者,它的技术含量虽然不高,成本相对低下,但是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这种材料的可以使外界的空气从底部进入室内,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气流,有效防止了冷凝水置入空气中,能够掌控不同通风条件下的能源消耗。
3.3 隔热技术
建筑施工中的隔热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的出现大大节能的能源的消耗。隔热技术采用新型的绝热材料,这种材料外观呈透明状态,里面呈圆型蜂窝状态,不但可以节能能源,还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这种隔热技术主要分三个层面,首先,最顶部是玻璃,它的作用是将太阳的能量形成反射作用;其次是空间间层,它可以将外面的热量充分吸引进进来。最后部分是黑色的吸收面,可以防止外部的热量进入建筑里,有利于提升建筑的隔热效率。最后部分的黑色吸收面在冬季或是外面较冷的时候可以组织建筑内部的热量向外散发,起到保温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当代建筑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出更多的高质量建筑材料,来节约我国的自然能源的数量。利用高质量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喻焰. 浅谈建筑材料之于建筑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4(40):109-109.
[2]吴强,白云妹. 浅谈建筑材料之于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3).
[3]周逸平. 浅谈建筑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17(13).
[4]李强. 浅谈新型材料对建筑设计的推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7).
[5]戴盛欧. 浅谈建筑设计对建筑材料的符号化提炼[J]. 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4(4):83-83.
论文作者:钟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节能论文; 技术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