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施工在水利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地理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等合理选择基础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基础,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提高基础施工的技术含量,有利于保证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都比较庞大,属于国家工程,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所以不存在以个人的名义来进行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是社会的基础设施,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所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水利水电工程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对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预防水旱等灾害。为了最大化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应做好基础建设,使其质量达到标准,这也是为后续施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的选择施工方案,绝对不能一味地追求先进技术,强行使用先进技术未必能达到预想的效果,适合本工程的施工技术才是恰当的。也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方案,并真正将其施工到位,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特点及要求
2.1特点
水电工程的建设经常在恶劣的环境下展开,施工的特殊性对地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施工地的地质条件达不到工程的需求条件,工程就难以顺利开展,施工的难度相对加大,导工期就会延长,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工程投入施工前就必须对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严格勘察,做出科学合理评判。
2.2要求
水电工程的处理工作复杂,要使后期工程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就必须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做好施工前期的地质勘探工作。地质条件对整个工程的影响非常大,勘查工作必须要找专门的地质勘察员到施工地点进行仔细勘察,详细记录下有关数据,若果发现一些地质特点不符合工程的具体要求,就要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改善地质。其次,每一项工程的安全问题都是施工工程的重中之重。对于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的安全负责,施工单位必须对整个工程团队进行培训,签署安全施工的规范,让他们按照相应的工程标准和规范来施工,并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和监督制度,推进工程的平稳进行。最后,工程竣工后,按照国家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范要求,由工程监理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检测,看看工程是否达到标准,是否合理。尤其是一些比较隐蔽的工程,监理人员更要仔细检测,尽量减少施工的错误,避免返工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
3基础处理施工中常见问题
实际施工过程中,水利输电工程质量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水利输电工程稳定性能就会受到施工地基的影响,会造成基础施工的稳定性能降低,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稳定性能都会造成影响。当地基出现渗漏时,就可能会对基础施工造成破坏,一些渗漏情况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当施工场地地质条件不利时,可能会对基础工程造成影响,使基础工程出现沉降,对水利水电工程结构产生影响,使其发生变形,容易造成工程毁坏,影响整个工程建设。有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基础施工问题还有很多,需要相关人员深入研究。而想要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就需要对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4.1堤坝施工技术
首先,是对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土料应当选择具有防渗性能的材料,心墙部分应当采用碎石材料;其次,做好基础的防渗工作。如果在进行筑坝的过程中,采用的砂砾石层比较深厚的话,就需要将防渗工作进一步的加强,然后建造相应的翻身强。当前,在造墙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是反循环钻机与冲击孔技术,如果要将接头套管拔起的话可以使用液压拔管机,并且使用孔内聚能爆破大孤石钻进方法来进行,运用这些方式能够有效的对墙的施工质量加以保证。最后,是混凝土坝的施工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坝是比较常见的施工内容,对于体积比较大的混凝土施工而言,在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会降低的非常快,然而在混凝土的内部却会出现水化作用,并伴有大量的热能出现,如果这些热能没有及时的向外散发出来,使得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过高。出现这种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就容易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此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2预应力管桩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施工项目而言,施工质量与预应力管桩技术之间也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而要保证预应力管桩技术能够有效的运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应当对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以及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不同功效进行分析。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射水法、振动法以及静压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施工效率与质量大大提高,从而与施工中的各方面的要求相符合。在预应力管桩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对管桩的整体质量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4.3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对于施工导流技术而言,在运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先对导流方案进行设计。方案的设计与施工过程的质量、建设造价以及施工安全等有着重要的关系。首先,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河床水流进行部署,并加以严格的控制,为了使得施工能够在干的环境下进行施工,应当使用围堰维护基坑方式,利用这种方式,从而将河水引到泄洪道,并向外排出,这也是导流施工的关键之处。在使用该项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该区域的湿度、温度以及空气质量等一些自然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最好可以将工程放在枯水期来进行,因为枯水期可以将施工流程简化,降低工程项目的造价,也能使工程的原料节约,加快施工进度。
4.4可液化土层的处理技术
在相关振动力以及静力的作用下,会使得一些粘性比较差的土层的水压不断升高,使得土层的抗剪强度大大降低,这样的话就会使得地基出现滑动、下沉凹陷等问题,以至于土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严重的影响力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而要将这种问题有效的处理,首先就应当将可能会出现液化的土层进行清理,然后将防渗性能良好的材料放置到土层当中,然后采用分层振动的方式来将其进行夯实;其次,使用混凝土对周边的围墙进行有效的封闭,以免其向四周流动;随后,穿过可液化的土层,设置砂桩以及砂井。
4.5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第一,可以使用换土法,如果淤土层的地基厚度与建筑设计的情况不相符的化,可以使用灰土或者是砂土以及水泥土等方式来进行换填,从而达到巩固地基的目的;第二,灌浆法。这种方式就是利用建筑材料混合浆液具有固化的忒单,将混合液灌入到建筑物的地基当中,这样也能够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5结束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属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质量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是国家有关部门监管的重点。基础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基础施工技术控制工作,文章简单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岩基施工技术以及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仅为类似工程建设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彭声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4):26-27.
[2]何建国.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5(22):285.
[3]冯彬.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5(10):253.
[4]张巍霞,吴静.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197.
论文作者:高磊,邵国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工程论文; 基础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土层论文; 质量论文; 混凝土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