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博 季元璋 宋丽 张彩红 孙晓冰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研究完全心内膜垫缺损(TECD)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PS)的不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TECD合并PS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类型包括双心室矫治、单心室矫治疗、姑息手术,进行定期复诊、电话随访方式对近远期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20例为双心室矫治,占62.5%,8例单心室矫治,4例姑息治疗,2月内共死亡12例,死亡率37.5%,双心室矫治20例患者有8例死亡,均为双片法,死因4例感染、4例低心排,单心室矫治3例死亡,均死于感染,姑息治疗1例死亡,死因为低心排;12例双心室矫治患者随访1年均存活,经NYHA分级均处于Ⅰ-Ⅱ级,房室瓣未见明显返流。5例单心室矫治患者1年后随访1例死亡,2例2年房室瓣发生轻-中度返流,但心功能Ⅱ级,剩余2例心功能Ⅰ、Ⅱ级各1例,房室瓣未见中度以上返流。姑息疗法患者3例术后1年有中度以上房室瓣返流,2例重新入院矫正心功能,另1例经2年随访仍有中-重度返流。结论:TECD合并PS病情复杂,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众多,尽管近期死亡率较高,但远期预后良好,在情况一致时,建议将双心室矫治手术作为优选方案。
【关键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右室流出道狭窄;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172-02
TECD合并PS临床发病率较低,以复杂畸形为主要征象[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PS病情的多样化使得其外科治疗方式较多,而有关其手术疗效的评价也尚无明确标准[2]。本次研究围绕TECD合并PS的不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双心室矫治、 Rastelli手术、Rev手术等,旨在为今后TECD合并PS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32例TECD合并PS患者纳入研究,男20例,女12例,年龄4月-29岁,平均(8.39±3.84)岁,伴有永存左上腔静脉 15例、无脾心房右同形5例、单发左位心5例、功能单心房3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各 2例、多叶脾心房左同形5例冠脉畸形5例、无名静脉缺如1例、下腔静脉肝段缺如2例、右位主动脉弓3例、右旋心1例,其他如部分畸形5例。术前均经螺旋CT、心导管、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以手术探查为诊断金标准。根据Rastelli对TECD进行分型,A型20例、B型8例、C型4例。
1.2 方法 手术类型包括双心室矫治术(双动脉根部调转术、内隧道修补术、大动脉调转术、Rev手术及Rastelli术)、单心室矫治术(Fontan类术)、姑息手术。
1.3 随访观察 于术后1、3、6月复查,每年行1次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检查。本次研究患者均有1次以上随访,生活质量等其他情况以电话随访调查。
2.结果
2.1 近期死亡率分析 32例患者中20例接受双心室矫治,占62.5%,其中12例单片法,8例双片,8例单心室矫治,4例姑息治疗。32例患者2月内共死亡12例,死亡率37.5%,双心室矫治20例患者有8例死亡,均为双片法,死因4例感染、4例低心排,单心室矫治3例死亡,均死于感染,姑息治疗1例死亡,死因为低心排。
2.2 随访结果 12例双心室矫治患者随访2年均存活,经NYHA分级均处于Ⅰ-Ⅱ级,房室瓣未见明显返流。5例单心室矫治患者1年后随访1例死亡,2例2年房室瓣发生轻-中度返流,心功能Ⅱ级,剩余2例心功能Ⅰ、Ⅱ级各1例,房室瓣未见中度以上返流。姑息疗法患者3例术后1年有中度以上房室瓣返流,2例重新入院矫正心功能,另1例经2年随访仍有中-重度返流。
3.讨论
TECD合并PS为先天性心脏畸形,临床发病率较低,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此病不管采取何种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均不显著,属临床中较为棘手的病症[3]。近年我院对TECD合并PS的治疗有了更多的体会,各类型手术不断成熟,相比以往患者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降低。
临床研究认为,不管采取哪种类型的手术,术后都存在瓣膜加重的情况,均可对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本次研究中共12例死亡,其中6例因低心排致死,主要因低心排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出现。三种类型患者死亡率分别为40.0%、37.5%、25.0%,可见双心室矫治死亡率最高,而单心室矫治及姑息疗法死亡率较低,考虑可能与手术操作复杂度有关。双心室手术复杂,包括Rastell手术、Rev手术等,手术时间较长,还需对TECD进行修复,麻醉和转机时间长,以上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率提高[4]。
根据后期随访结果可知,不同术式的远期疗效存在一定差异。双心室矫治患者随访1年后均存活,且未见房室瓣返流,优于单心室矫治1例死亡及姑息疗法3例中度以上房室瓣返流,由此得出结论:TECD合并PS应该选择生理矫治及解剖矫治进行治疗,结合早期死亡率及后期随访结果观察可知,尽管双心室矫治早期死亡率较高,但远期预后较好,且早期死亡率很大程度上受手术复杂性影响,此因素随手术硬软件的不断成熟可得到改善[5],且本次研究样本量纳入有限,故对近期死亡率持保留意见,仍需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TECD合并PS常引发其他畸形类型出现,本次研究中,3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永存左上腔静脉、无脾心房右同形等,多种畸形可导致病情复杂化,直接增加了手术难度,此点需引起临床重视。
综上,TECD合并PS自然及手术死亡率较高,但远期预后良好,建议采取解剖矫治,并对高危因素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 李富骊,尤斌,李平等.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右室双出口的双心室修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1,27(4):197-199.
[2] 邢泉生.改良双片法治疗婴幼儿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经验[J].中国循环杂志,2013,7(z1):199-199.
[3] 朱正艳,严中亚,雷虹等.错过合适年龄段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外科矫治疗效分析(附15例报告)[J].安徽医学,2013,34(11):1604-1606.
[4] 刘迎龙,吴永涛,许耀强等.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6):671-674.
[5] 陈仁伟,周文武,黄鹏等.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82-283.
论文作者:赵博,季元璋,宋丽,张彩红,孙晓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心室论文; 死亡率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房室论文; 完全性论文; 外科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