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新生儿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论文_师艳波

早产新生儿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论文_师艳波

师艳波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云南 红河 654399)

【摘要】 目的:分析早产新生儿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早产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并给予相关护理措施,包括保暖、呼吸监护、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分析患儿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28.37±6.71)天,平均住院费用为(2.75±0.53)万元;55例患儿中,治愈47例,治愈率为85.45%,死亡例数为8例,其中3例为肺部感染,1例肺部出血,2例急性肾衰竭,2例放弃治疗,死亡率为14.54%。结论:在早产新生儿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给予全面护理,加强保暖、气道护理等,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253-0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新生儿在出生不久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紫绀等临床症状[1],发病原因为肺表面缺乏活性物质,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可引起呼吸衰竭等并发症[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早产新生儿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给予保暖、呼吸监护、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早产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为早产儿,且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出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衰竭、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等临床症状,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行肺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存在特征性改变。其中,男35例,女27例。胎龄<30周5例,~32周26例,~34周22例,~37周9例,最小胎龄29+3周,最大胎龄36周。入院日龄<2小时54例,~6小时7例,~12小时1例。出生体重<1000g 3例,~1500g 12例,~2000g 29例,~2500g 16例,>2500g 2例。X线分级(参照《实用新生儿学》标准):Ⅰ级3例,Ⅱ级29例,Ⅲ级26例,Ⅳ级4例。分娩方式:28例为剖宫产,33例为阴道分娩;其中,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的有22例,胎膜早破14例,胎盘早剥10例,缺氧性脑病13例,肺出血3例。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患儿均给予相应的保暖复温、改善循环、抗感染、补液维持内环境及对症等常规治疗。采用气管内滴入珂立苏联合NCPAP持续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治疗。用法:珂立苏(50~100mg/kg/次),将药物复温后,用灭菌注射用水2ml稀释混匀;于气管插管下,患儿取卧位,用1ml注射器平均分3次分别于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滴入气管内,滴药同时用复苏囊加压给氧,若用药时无明显青紫发绀,则每次滴药无需间隔,若用药时有青紫发绀明显加重、心率下降,则给复苏囊加压给氧,待青紫好转后继续用药。一般用药时间不超过10分钟。用珂立苏后立即拔管,给NCPAP持续正压通气辅助呼吸。

1.2.2护理措施 在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巡视,及时将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防止窒息,患儿痰液较多时,及时进行吸痰操作。针对高频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患儿,应配合胸部物理治疗,即每隔1~2h进行拍背、翻身、吸痰等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在患儿使用固尔苏的6h内,应避免进行吸痰。(2)注意保暖:保持病房内的温度适宜,维持室温于36~37℃之间,患儿出现体温不升时,应及时将患儿置于红外线暖床或暖箱内,采用“鸟巢”式体位进行护理。(3)病情观察:在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期间,应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专人护理,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样饱和度、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4)营养支持: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喂养方式,病情较轻、能哺乳者,应提倡以母乳喂养为主,患儿病情严重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采用静脉输注法进行营养支持。(5)血样饱和度(SPO2)监测:持续进行SPO2监测,观察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有无改善,患儿的SPO2值为90以上、PaO2为50~80mmHg为正常,SPO2<85%、PaO2<50mmHg提示治疗后患儿的呼吸衰竭症状未得到改善,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3 评定指标

护理后,记录所有患儿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统计患儿的治愈例数及死亡例数,计算治愈率及死亡率,记录患儿的死亡原因。

2.结果

本次护理中,患儿住院时间为25~36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8.37±6.71)天,住院费用为2.57万元~3.14万元,平均住院费用为(2.75±0.53)万元;62例患儿中,治愈50例,治愈率为80.64%,有并发症的9例,其中气胸2例,占3.22%,肺气肿1例,占1.61%,颅内出血4例,占6.45%,肺出血2例,占3.22%;病情无好转改上有创呼吸机2例,占3.22%;放弃抢救死亡1例,死亡率为1.61%。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导致本病发生的因素较多,最主要的高危因素为早产、窒息、剖宫产及羊水吸入,其中,在早产儿中,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非常高。本病起病急,病情严重且变化较快,致死率高,因此,患儿的预后与早期诊断以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联系。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早产新生儿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值得一提的是,早期进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性护理,加强孕期保健,对于胎龄小于30周、体重低于1200g的早产儿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曹岚,庄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5(20):3276-3278.

[2]曾月嫦,麦海娟,黄丽霞等.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3,27(23):86-87.

论文作者:师艳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  ;  ;  ;  ;  ;  ;  ;  

早产新生儿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论文_师艳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