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的情感和时间信息对情境模型加工的影响_信息加工论文

主角情绪和时间信息对情境模型加工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模型论文,情绪论文,主角论文,加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B842

1 引言

语篇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Kintsch和van Dijk在1978年提出语篇理解模型以后,心理学就掀起了对情境模型的研究热潮。Zwaan,Langston和Graesser于1995年提出的“事件标记模型(Event-indexing model)”认为,事件是情境模型的焦点,读者在时间(temporality)、空间(spatiality)、主角(protagonist)、目标(intentionality)和因果关系(causality)五个维度监控和更新语篇的当前情境模型。

情境模型五个维度上都有一些研究,本研究关心的是主角和时间这两个维度在语篇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即便是主角和时间这两个维度我们也仅仅限于主角的情绪和时间的转换对情境模型加工的影响。

就主角的情绪在情境模型建构中的作用而言,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读者对语篇中主角情绪的追踪上(De Vega,Leon,& Diaz,1996;Gernsbacher,Goldsmith,& Robertson,1992; Gernsbacher,Hallada,& Robertson,1998; Komeda,Nihei,& Kusumi,2005;Komeda & Kusumi,2006; Stein & Levine,1989)。De Vega等人(1996)的研究表明读者在阅读中实时地更新主角的情绪,不断建构主角情绪的更新的心理模型。也就是说,读者的情绪在阅读过程中会随着主角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会影响读者对语篇内容的理解。Gernsbacher等人(1992)的实验发现,读者可以利用主角的行为、目标和其他方面的特征以及这些因素的结合来监控主角的情绪状态,实验结果得出读者阅读包含与主角情绪状态匹配的情绪单词的句子速度快,而阅读包含与主角情绪状态不匹配的情绪单词的句子速度慢。Komeda等人(2006)以日语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语篇理解过程中读者对主角情绪转换的监控,发现情绪转换会导致关键句阅读时间的增加。

时间转换对情境模型建构和更新的影响尚无一致的看法,主要有场景模型和强印象假设等理论。Anderson,Garrod和Sandford(1983)的场景模型认为关键句的阅读时间的模式是:短时=中时<长时。而Zwaan(1996)的强印象假设认为关键句的阅读时间的模式是:短时<中时=长时。尽管两种理论在这一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但都认为语篇阅读中句子中包含的时间的长和短,对于情境模型的加工的影响肯定是不同的。

情境模型加工中,主角情绪和时间转换的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是分别进行的,就是说研究单一维度(或主角情绪或时间转换)对情境模型加工的影响。但单一维度的研究不能说明情境模型建构中各个维度交互作用的重要性。另外,只研究语篇理解中某一因素的作用,往往会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将不同的语篇因素结合起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主角情绪和时间转换来研究它们对语篇加工的影响,是因为主角是叙事语篇的灵魂所在,而主角的情绪直接影响着事件的结果。另外,主角的情绪总是在不同的时间中进行的,不同的情绪状态(如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不同的时间转换条件下,读者就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阅读同样句子的时间就可能不同。

在以往关于主角情绪的研究中,总是把情绪因素同其他因素混淆在一起,因此所得的结论就不能说是情绪这一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在Komeda等人(2006)的研究中,他们设计了主角的四种情绪状态:情绪转换版本担心-放松,情绪转换版本放松-担心,情绪不转换版本担心-担心,情绪不转换版本放松-放松。例如在一个描述考试的故事中,一个情绪转换的版本是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角的情绪是担心,而故事的后半部分主角的情绪是放松。另一个情绪转换版本是前半部分主角的情绪是放松,而后半部分主角的情绪是担心。情绪不转换的一个版本是故事中主角的情绪前后始终是担心,另一个版本是故事中主角的情绪前后始终是放松。实验结果得出被试阅读情绪转换句子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情绪不转换句子的阅读时间,Komeda等人(2006)将这一结论定义为情绪转换效应,即对主角情绪前后转换的句子的加工难于对主角情绪前后不转换的句子的加工。但是仔细分析Komeda等人(2006)的实验材料会发现,情绪转换版本的语篇前后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例如,虽然我没有好好学习,但是考试题目非常简单,我通过了考试。而情绪不转换版本的语篇前后是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例如,因为我没有好好学习,所以考试没有考好,我没有通过考试。我们知道,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对情境模型的建构是有影响的。例如,O zono和Ito(2003)的研究认为,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连续关系,而转折关系是一种不连续的关系。前者可以为已经陈述的内容提供较多预期,而后者则提供较少的预期。因此不连续的转折关系比连续的因果关系更难处理。这样导致实验得出的情绪转换效应可能不是单纯由故事中主角情绪转换引起的。

因此,要将主角情绪与时间转换两个因素结合起来研究情境模型的建构,首先要解决情绪因素的“纯净”问题。为此,我们在实验1首先把主角情绪的实验材料“提纯”,控制掉与主角情绪有关的因果和转折等因素的作用,使研究真正达到语篇情境模型的加工是因为主角不同情绪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情境模型加工中主角情绪的加工机制。接下来做实验2,即把主角情绪与时间转换结合起来研究它们对情境模型加工的作用。

2 实验1 情境模型加工中主角情绪状态的加工机制

2.1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某大学学生40人。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没有阅读语篇障碍。

2.1.2 实验材料的编制和评定 实验材料的编写参考了Komeda等人(2006)的实验,但编写的实验故事已经不再像Komeda等人(2006)的实验材料那样包含因果和转折关系了。这样做到目的是消除因果和转折这种无关变量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主角情绪状态在情境模型加工中的作用。语篇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接下来有10句话,其中的前三句介绍故事的发展,第四句和第五句描述的都是主角开始的情绪,第六和第七句描述的是一个插入事件,第八句是连接句,承上启下保证语篇顺畅,第九句描述主角后来的情绪,这一句是关键句,要记录阅读该句的反应时,第十句是结束句。结束句后面是判断句,让被试判断该句是否在刚才阅读的文章中出现过,设计判断句是为了保证被试认真阅读语篇。

实验材料举例:

故事背景:我是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现在已经上大二了。和其他同学一样,我也面临英语四级考试。

1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2我开始思考明天的四级考试。

3四级考试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

4我没有把握自己能否通过。(开始的情绪——担心)/我有信心能够通过这次考试。(开始的情绪——放松)

5我忐忑不安地拿起英语书准备好好复习。(开始的情绪——担心)/我心情平静地拿起英语书准备好好复习。(开始的情绪——放松)

6这时,几个老朋友打电话邀请我参加聚会。

7虽然我很乐意参加聚会,但是还是拒绝了。

8考试如期而至,

9看见考题时我非常平静。(后来的情绪——放松)/看见考题时我非常慌乱。(后来的情绪——担心)

10我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学习。

判断句:我是一名科技大学的学生。

某大学30名不参加正式实验的大学生参加了实验短文的评定测验。评定测验包括16篇实验短文中描述主角情绪状态的句子。要求被试对句子所描述的主角的情绪状态进行等级评定,共有1~7个等级供评定者选择(1代表非常担心,2代表比较担心,3代表稍微担心,4代表不确定,5代表稍微放松,6代表比较放松,7代表非常放松)。对评定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是:描述主角开始的情绪——担心的句子的得分均值M=2.06,标准差SD=0.45,显著小于4,t(29)=23.85,p<0.001;描述主角开始的情绪——放松的句子的得分均值M=5.60,标准差SD=0.62,显著大于4,t(29)=14.00,p<0.001;描述主角后来的情绪——担心的句子的得分均值M=2.11,标准差SD=0.40,显著小于4,(t(29)=25.88,p<0.001;描述主角后来的情绪——放松的句子的得分均值M=5.79,标准差SD=0.41,显著大于4,t(29)=24.20,p<0.001。表明所编的实验材料中描述主角担心和放松的句子合乎人们的习惯,是合理的。

实验短文共有64篇,分四个版本,每版本16篇。40名被试随机分成四组,每组有10名被试。每个被试要随机阅读每个版本的4个语篇,共16个语篇。再加上12篇填充短文,每个被试共阅读28个语篇。

2.1.3 实验设计和程序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分4个水平: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担心-担心,放松-放松。因变量是关键句的阅读时间。

实验在认知实验室进行。运用移动窗口技术,采用被试自定步速的阅读方法,即让被试按自己的速度阅读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的短文,短文以句子为单位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被试用空格键来更新句子。每篇实验短文结束后,都会出现“??????”提示被试接下来是判断句,每名被试在正式实验以前先做6篇练习材料,以便熟悉实验程序。

2.2 实验结果

首先剔除回答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在75%以下的被试,以确保所有结果及推论都建立在认真阅读理解短文的被试的数据基础上。据此剔除3名被试的数据,再将每个水平下关键句的阅读时间在均值的3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加以剔除。所得的有效数据用SPSS 13.0统计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对关键句的阅读时间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

以被试对关键句的阅读时间为指标,分别以被试为随机变量()和以项目(实验材料)为随机变量()对关键句的阅读时间进行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主角情绪状态的主效应显著,(3,108)=10.82,p<0.001;(3,45)=8.19,p<0.001。因为主角情绪状态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比较四种关键句的阅读时间发现,担心-放松条件下关键句的阅读时间和放松-放松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没有显著差异(t=58.3,p>0.05),放松-担心条件下关键句的阅读时间和担心-担心条件下的阅读时间也没有显著差异,t=23.1,p>0.05。但是担心-放松条件和放松-担心条件下的阅读时间差异显著(t=-424.3,p<0.01),担心-放松条件下关键句的阅读时间(1639ms)显著短于放松-担心条件下的阅读时间(1985ms)。担心-放松条件和担心-担心条件下的阅读时间差异显著(t=-447.4,p<0.01),担心-放松条件下关键句的阅读时间(1639ms)显著短于担心-担心条件下的阅读时间(2089ms)。放松-放松条件和放松-担心条件下的阅读时间差异显著(t=365.9,p<0.01),放松-放松条件下关键句的阅读时间(1657ms)显著短于放松-担心条件下的阅读时间(1985ms)。

2.3 讨论

实验1对主角情绪状态的加工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主角情绪状态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得出关键句阅读时间的反应模式为:放松-放松=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担心-担心。实验结果是主角情绪状态的转换对当前主角情绪句子的加工只产生了部分的影响,与Komeda等人(2006)实验中得出的主角情绪转换效应不完全一致。就是说,只有从放松-放松的情绪状态转到放松-担心情绪状态时才有主角情绪转换效应。这是因为Komeda等人(2006)采用的实验材料中,情绪转换实验语篇前后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情绪不转换的实验语篇是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他们的实验结果得出读者阅读情绪转换的语篇中关键句子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情绪不转换语篇的关键句子的阅读时间。当实验材料中控制了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时,结果与Komeda等人(2006)的实验结果就有所不同了,主角前后情绪的一致与否对关键句子的阅读时间只有部分的影响,而关键句子表征的主角情绪状态是担心还是放松对阅读时间有显著的影响,表现在担心的情绪状态的表征难于放松的情绪状态的表征。这说明不能排除Komeda等人(2006)得出的实验结果是由于实验材料中的因果或转折关系引起的。

实验1发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于情境模型建构和加工的影响是不同的。主角情绪在语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主角情绪的发生发展是通过时间完成的,主角情绪的更新也关系着时间信息表征的进行,那么随着时间转换的不同,对主角情绪的加工会产生哪些影响呢?实验2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3 实验2 主角情绪状态和时间转换因素对情境模型加工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 某大学学生80人。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没有阅读语篇障碍。

3.1.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与实验1类似,不同的是第六、七句改成了时间转换的句子。由于有关主角情绪状态的句子与实验1一样,所以不再对情绪状态的句子进行材料评定。对时间转换句子的合理性进行评定,目的是看小的时间转换和大的时间转换是否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27名没有参加正式实验的大学生参加了评定测验。要求被试对句子中时间转换大小的合理性进行等级评定,共有1~7个等级供评定者选择(1代表完全不合理,2代表比较不合理,3代表稍微不合理,4代表不确定,5代表稍微合理,6代表比较合理,7代表完全合理)。评定结果是:大的时间转换条件中,事件发生的合理性的评定平均数是5.75,小的时间转换条件中,事件发生的合理性的评定平均数是5.64。都显著大于4,(t(29)=25.37,p<0.01;t(29)=23.58,p<0.01),说明使用的描述大的时间转换和小的时间转换的句子符合人们的认知,是合理的。

实验材料举例:

故事背景:我是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现在已经上大二了。和其他同学一样,我也面临英语四级考试。

1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2我开始思考明天的四级考试。

3四级考试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

4我没有把握自己能否通过。(开始的情绪——担心)/我有信心能够通过这次考试。(开始的情绪——放松)

5我忐忑不安地拿起英语书准备好好复习。(开始的情绪——担心)/我心情平静地拿起英语书准备好好复习。(开始的情绪——放松)

6十分钟以后,几个老朋友打电话邀请我参加聚会。(小时间转换)/两个小时以后,几个老朋友打电话邀请我参加聚会。(大时间转换)

7虽然我很乐意参加聚会,但是还是拒绝了。

8考试如期而至,

9看见考题时我非常平静。(后来的情绪——放松)/看见考题时我非常慌乱。(后来的情绪——担心)

10我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学习。

判断句:我是一名科技大学的学生。

3.1.3 实验设计和程序 实验为4×2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第一个自变量是主角情绪状态因素,分四个水平: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担心-担心,放松-放松。第二个自变量是时间转换因素,有两个水平:小的时间转换,大的时间转换。因变量是关键句的阅读时间。

实验程序同实验1。

3.2 实验结果

首先剔除回答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在75%以下的4名被试的数据,然后再剔除任一组合水平下关键句的阅读时间在平均数上下3个标准差之外的极端数据。所得的有效数据用SPSS 13.0处理,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关键句的阅读时间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2。

分别以被试为随机变量()和以项目为随机变量()对关键句的阅读时间进行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主角情绪状态的主效应显著,(3,225)=10.35,p<0.001;(3,45)=4.22,p<0.05。时间转换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1,75)=0.52,p>0.05;(1,15)=3.62,p>0.05。主角情绪状态和时间转换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3,225)=4.47,p<0.01;(3,45)=0.79,p>0.05。

因为主角情绪状态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比较了关键句的阅读时间发现结果同实验1,即关键句阅读时间的反应模式为:放松-放松=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担心-担心。

对主角情绪状态在时间转换两种条件下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主角情绪状态在小时间转换条件下的简单效应非常显著,F(3,204)=8.72,p<0,001,关键句阅读时间的反应模式是:放松-放松=担心-放松=担心-担心<放松-担心;主角情绪状态在大时间转换条件下的简单效应也非常显著,F(3,204)=7.33,p<0.001,关键句阅读时间的反应模式是:放松-放松=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担心-担心。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问题,又对时间转换因素在主角情绪状态条件下的简单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时间转换因素在主角情绪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放松-放松三个条件下的简单效应均不显著,F(1,75)=0.18,p>0.05;F(1,75)=0.12,p>0.05;F(1,75)=0.76,p>0.05;而时间转换因素在主角情绪担心-担心条件下的简单效应显著,F(1,75)=8.27,p<0.01,关键句阅读时间的反应模式是:小的时间转换<大的时间转换。

3.3 讨论

因为实验2主角情绪状态总的反应模式同实验1一样,是放松-放松=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担心-担心,而且大的时间转换的条件下,关键句的阅读时间模式也是这样的,因此对这一结果,我们将在综合讨论中进行探讨。这里只讨论时间转换因素在主角情绪状态条件下的简单效应问题。

实验2引入了时间转换因素,研究主角情绪状态和时间转换因素对情境模型加工的影响。从主角情绪状态和时间转换因素之间显著的交互作用这一结果看,主角的情绪状态是担心-担心模式时,随着时间转换的增大,关键句的阅读时间显著增加,对关键信息的表征会更加困难。这里不仅没有出现情绪的转换效应,反而出现了消极情绪的非转换效应。这是因为大的时间转换因素中断了读者连续的心理表征,读者必须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建构一个新的表征。再加上主角以前担心的情绪状态因大的时间转换持续的时间长,因此当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后,同样的情绪状态再次出现时,会进一步加重读者的心理负担,使读者在建构新的情境模型时发生更大的困难,所以这种条件下的关键句的阅读时间明显长于小的时间转换。

4 综合讨论

4.1 主角情绪状态的加工机制

在实验1中,当把主角情绪的实验材料“提纯”,即控制掉与主角情绪有关的因果和转折等因素后,整体上看,出现了与Komeda等人(2006)有所不同的实验结果,即对主角情绪状态总的反应模式为放松-放松=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担心-担心。这其中只有主角放松-担心的情绪状态(转换)的关键句阅读时间大于放松-放松的情绪状态(不转换)。因此可以说只出现了部分的转换效应。实验2中,主角情绪状态的主效应和大时间转换条件下关键句的阅读时间模式也是这样的。仔细分析这一反应模式可以发现,决定这一反应模式的不是主角开始的情绪状态,而是主角后来的情绪状态,就是说后来的情绪是担心的话,阅读时间就长;相反,后来是放松的阅读时间就短。

这一现象说明,读者实时保持着语篇中当前获得的信息的通达,不断建构着新的语篇的表征。这种在阅读中,随着主角情绪的变化读者不断建立表征的新起点,也就是说读者时刻关注主角“此时此地”的情绪状态的现象,是符合建构主义的更新追随假设理论的(Bower & Morrow,1990;Graesser,Singe,& Trabasso,1994)。

4.2 主角情绪在情境模型建构中的作用

放松-放松=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担心-担心这种不同情绪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模式,与有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研究结论是相吻合的(Fredrickson,2001;Fredrickson & Branigan,2005;Isen,Daubman,& Nowicki,1987;Isen,2002;Isen,2004)。积极情绪可以促进认知加工,提高认知的灵活性,能够重新解释所给出的信息,增强对不同认知状态的变通能力。神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认为,适度的积极情绪状态会使中脑边缘皮层、前扣带皮层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而这种神经递质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个体增强克服习惯化反应的能力,促进个体的认知加工。相反,消极情绪则会抑制和干扰读者的认知操作活动,它可以使读者的问题解决效率变差、缩小读者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缩小个体的认知范围。按照体验认知的观点,读者阅读到主角后来的放松情绪状态时,自己也会身临其境,激发起一种放松的状态,这有利于情境模型的建构,因此,关键句的阅读时间就短;相反,当读者读到担心的句子时,会有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这会妨碍情境模型的建构,因此,关键句的阅读时间就会长。

4.3 时间转换与主角情绪对情境模型建构的共同影响

实验2中,主角情绪状态和时间转换因素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其简单效应表明,只有在主角的情绪状态是担心-担心模式时,关键句的阅读时间在大时间转换条件下明显长于小时间转换条件。为什么既没有出现主角情绪前后不一致时的转换效应,也没有出现只要主角情绪前后一致就会产生非转换效应,而只有在担心-担心模式下,大的时间转换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才长,也就是说只出现了消极情绪的非转换效应。对这个问题实验2讨论做了简单说明。这里从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从时间转换的角度看,这是因为虽然时间转换因素会中断读者连续的心理表征,但大的时间转换对建构一个新的情境模型阻碍作用比小的时间转换要大,它会使读者在建构新表征时更加困难。即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必须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并且建构一个新的表征。因此,读者在大的时间转换后阅读关键句比小的时间转换会长。

其次从主角前后不同的情绪状态看,时间转换因素在主角情绪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放松-放松三个条件下的简单效应均不显著。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主角前后的情绪只要有一个是放松状态,不同时间转换对情境模型的建构就没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积极情绪可以促进认知加工,虽然大的时间转换会阻断连续的心理表征,对情境模型的建构造成困难,但积极的情绪会减弱时间转换的增大对信息加工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当主角情绪为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放松-放松时,不会产生时间转换效应。时间转换因素只有在担心-担心模式下对读者建构情境模型才有明显的作用,这除了上面说的大的时间转换对建构连续的心理表征的阻隔作用外,可能就是主角前后两种同样的消极情绪的叠加作用。因为主角以前担心的情绪状态因大的时间转换持续较长的时间后,同样的情绪状态再次出现时,会进一步加重读者的心理负担,使读者在建构新的情境模型时发生更大的困难,所以这种条件下的关键句的阅读时间明显长于短的时间转换。这种叠加效应还是一种推测,需要用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

实验2中的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结果,这就是小的时间转换条件下,主角放松-担心状态的关键句的阅读时间最长。这一结果的出现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前后两种情绪状态的性质,这里是指主角的情绪是放松还是担心;二是两种情绪状态的转换方向,这里是指是从放松转到担心还是从担心转到放松。读者在读到主角原来的放松的情绪状态时,在小的时间转换条件下,突然从放松转向担心,读者与主人公一样有着同样的情绪感受,即出乎意料。在这始料不及的情况下,原来放松的情绪一下子转换成担心就会感到困难。因此,读者在阅读中建构这样的情境模型就困难。如果主角的情绪状态不是放松和担心,而是愉快和悲伤,那么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情绪的转换可能就另当别论了。

5 结论

读者在阅读语篇时实时追踪主角的情绪状态,只出现了部分的情绪转换效应。阅读中读者体验到的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情境模型的建构,相反,体验到的消极的情绪状态会妨碍情境模型的建构。时间转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主角情绪状态的加工,主角担心-担心的情绪状态在大的时间转换条件下,由于前后两种相同的消极情绪使读者的情境模型的加工更加困难;而在小的时间转换条件下,读者对从放松转向担心的情绪状态的加工会花费更多的认知资源。

标签:;  ;  ;  

主人公的情感和时间信息对情境模型加工的影响_信息加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